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4-03-25 17:51:59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2期部分作品摘登:

卷首

珍惜记者的职业声誉 /高善罡

特别报道

坚定信仰滴水穿石求实创新扎实做好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走,到乡间去

脱贫致富带头人采访心得 /赵 潞

采写脱贫致富带头人感想 /段金柱

专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钟欣文

新闻岁月

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与《福建日报》——《福建日报》记事之一 /王仲莘

记协之窗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就2014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答记者问

2013年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培训顺利结束

中国记协发布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

“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传递正能量 书写中国梦 /徐映玲

新闻媒体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吕玲

在路上,以责任的名义 /吴林玉

增强责任感 传递正能量 /王连河

品牌推介

娓娓道来好新闻——《福建支部生活》“新闻观察” 栏目的理念 /曾慧清 樊巍

地方传真

泉州:围绕“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 展开系列宣传报道

泉州: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宣传报道取得圆满成功

武夷山:市长徐春晖慰问新闻工作者

警示

山西查办一批典型案件 重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

业务园地

驻站新闻报道如何创新 /陈旻

珍惜记者的职业声誉

高善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这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完善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新闻队伍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新闻队伍呈现年轻化。目前全国新闻采编人员大约30余万人,其中34岁以下年轻编辑记者占六成多。这些年轻编辑记者有朝气、有活力,但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传统不了解,对新闻工作具有的政治性认识不足,缺少党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时常出现一些导向性问题。二是新闻采编人员来源多样化。有相当一部分采编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有些新闻采编人员虽然是新闻专业毕业,但是没有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教育,甚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与合格新闻工作者的标准还存在不少差距。三是体制外人员大幅度增加。有的媒体编制外人员超过在编人员,有的编外人员甚至是在编人员的几倍。有些聘用人员把新闻工作等同于挣钱打工,把记者职业混同于“新闻民工”,缺少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四是体制机制发生很大变化。随着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些新闻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经营企业,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由事业编制变成了劳动合同关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抛到脑后,甚至严重违纪违规。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新闻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我们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从根本上提高队伍素质,还需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严格新闻工作准入制度,按照职业资格把好用人关。要结合重新发放记者证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珍惜职业身份,用好职业资源,打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根基。要对新入职人员严格职业资格审查,真正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对新闻业务精益求精、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严守法纪的人员输送到新闻队伍。要下力气整顿个别媒体“草台班子”办报的状况,坚决清除新闻队伍中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保持新闻队伍的纯洁性,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荣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新闻队伍才能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成为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作者系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坚定信仰滴水穿石求实创新

扎实做好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2月27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李红出席会议。

李书磊充分肯定去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他指出,做好今年工作,要扎实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要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媒体活力,不断提升媒体的报道与评论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注重教育熏陶和实践养成,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福建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繁荣文艺创作,打响福建文化品牌。要落实“两个服务”,拓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李书磊要求,全省宣传战线要重学习、多读书,深入学习“8·19”讲话,注重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理念和经验,增进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使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队伍强起来。

各设区市委宣传部长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负责人作会议交流发言。会议期间,套开了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外宣工作会议、文化局长会议、新闻出版广电工作会议。  (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编者按:马年春节期间,省主要新闻单位数十位参加第三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深入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偏远农村,与那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一起“过大年”,推出了一批鲜活报道。自这一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0余人次的编辑记者全身心沉下去,与50位脱贫致富带头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亲历式报道展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事迹风采,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共鸣,进一步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扶贫攻坚战略,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成功开展,使新闻宣传与实际工作更加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本刊特摘编推出一组“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新春走基层报道和记者手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要求、创新“走转改”形式、拓展“走转改”成效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学习。

走,到乡间去

山村年年旺

“去年春天你来的时候,我们村只有一座公园。后来,我们又建了一座交溪公园,我带你去逛逛。”近日,松溪县溪东乡古衕村村支书罗章顺在村口小桥上迎接记者的到来。

古衕村山高路远,人口稀少,山林资源比较丰富。几年前,村两委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林改分山和竹山开路的问题。

林改分山和开辟机耕道,要触动一些村民的个人利益。有的乡亲直接跟村干部表态:“情愿大家一起穷下去,也不能损失自家山林一分一厘。”

多亏村里有全县第一个“村民约法理事会”。

修建机耕道的建议,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行举手表决,然后由村民约法理事会对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投劳及工程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目前,古衕村已由村民自发捐资修建了20多公里长的竹山机耕道,毛竹源源不断地运下山,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村民毛水强说,他家有竹山30多亩,机耕道和公路修好后,运竹方便了许多,单这一项每年增收6万多元。

近年来,古衕村的发展可谓一年一台阶。古衕村有413户1560人,竹山有7000多亩,为了把山林资源的优势发挥得更大,村里还建了两座笋罐头加工厂。作为国家级生态村,古衕村一日游的营业执照正在审批中,村里出去的创业能手刘章荣有意担当投资商,合力建设溪谷漂流、水上乐园、农家乐、自助采茶和挖笋等游乐项目。此外,古衕村还正与隔壁的西洋村、溪源村联手打造200多亩的后山森林公园,目前松溪县发改局已垫资7万元作为先期启动资金,为投资商入驻村庄奠定基础。

罗章顺还告诉记者,去年底,村里拿出50亩地进行试点,种植无公害蔬菜,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

记者提醒道:“人人都想打造自己的品牌。但销路等方面,你们考虑过吗?”

罗章顺说:“现在产量不大,在南平市就可销掉。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要着眼长远考虑。”

记者提起松溪亚达集团,该集团是省农业龙头企业,在松溪很多乡镇建设了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基地,很多农民因依靠这位“巨人”而脱贫致富。

罗章顺表示,新的一年里,希望能与亚达集团合作,由亚达提供市场情报、优质种苗、农技顾问等,最重要的是订单包销。

记者也答应他,愿意在亚达集团和古衕村之间发挥穿针引线作用。

记者感言>>>调动农民积极性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古衕村两委用事实证明,只要你是真正为村民谋福利,全村就会心往一块搁、力往一处使。

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李典利 叶丛宾

携手残疾人

瘦瘦的身材,走路时左脚有些不便,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近日,当我们走进位于寿宁县鳌阳镇白鹇墓村的寿兴根雕厂时,厂长叶竹兴正忙着为一块已雕刻好的寿匾做最后的处理。

忙完手头的工作,叶竹兴带着我们在厂里参观。

叶竹兴患有小儿麻痹症,小时候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手术费用,他的左腿弯曲成90度,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

当年的寿宁木雕厂很有名,产品销往国外。工厂就在白鹇墓村边,叶竹兴经常到厂里看工人们雕刻。1988年,14岁的他成了木雕厂的一名学徒。

在当学徒期间,他刻苦钻研,仅用三年就能独立完成产品雕刻。靠着打工积攒下的钱,他先后做了几次手术,最终,他的左腿完全变直了,能够扔掉拐杖独立行走。

后来,寿宁根雕厂因经营不景气倒闭,叶竹兴开始外出拜师学艺,先后在福州、厦门、广东等地的木雕厂里当学徒、技师。

2006年,在外奔波多年的叶竹兴回乡创办了寿兴根雕厂,开始创业。做根雕,需要从各地收购形状各异的树根,有些树根重达数吨,叶竹兴虽然行走不便,但每当购买树根时,他总是和工人们一起,到各地选购、装卸。

一个树根,他要花费数月时间、经过十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将其做成一件精美的根雕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叶竹兴卖出了工厂第一个根雕作品,这给了他信心。现在叶竹兴创作的根雕作品很受欢迎,县里及浙江温州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购买,工厂每年的效益可达上千万元。

在个人致富的同时,叶竹兴还念念不忘带着残疾人士一起脱贫致富。他的工厂里近30名工人都是残疾人士。

在厂里打工的周然寿来自坑底乡地洋村,双腿不便,作为根雕新人的他每月有1800多元的收入,并且工厂包吃包住。周然寿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叶竹兴既是师傅又像朋友,制作根艺的每道工序都愿意教给我们。”

叶竹兴说,他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扩大根雕厂的规模,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如今这一愿望即将实现。在鳌阳镇政府的支持下,他现在已经征得2亩地,明年就要再建新的厂房,厂房建成投产后,工人队伍将扩大到近60人。

记者感言>>>致富不忘特殊群体

所有的工人都是残疾人,对很多企业来说,这样的用人模式显然不符合经营之道。但叶竹兴没有只看重经济效益,他宁愿工厂发展得慢一些,也要带领这些残疾人一同走上致富路。社会上有许多特殊群体,不应该被遗忘。希望能有更多像叶竹兴这样的人,多多关注那些特殊的贫困人群,带领他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吴苏梅 吴通华

放养“安全鸡”

近日,记者走进周宁县浦源镇东升村,探访怡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养鸡基地。基地创办人黄雄,正带领村民为鸡群建“新房”。

今年43岁的黄雄,周宁县七步镇人。山东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的他,曾在北京做科研、办企业、开农场,打拼了20年。

2011年,一则内地居民去香港买奶粉的报道让他敏锐地意识到,国人对于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的渴求日益强烈,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他决定回到林木茂盛、山清水秀的家乡,投资现代农业。

黄雄介绍,他养的土鸡从孵化到上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监管,不添加任何人工激素、防腐剂、色素等,目前正在向农业部申报无公害认证。

“一枚鸡蛋2.5元,一只土鸡148元,依然供不应求。”黄雄说,“市场缺的不是鸡,也不是蛋,而是‘安全’。”

随着“怡然土鸡”迅速打开市场,黄雄着手规模养殖、对接高校、连锁加盟、电子商务等业务,并配上专业的营销团队。创业2年多来,基地扩张到2000多亩,存栏土鸡达10万只,拥有30家连锁店,通过网络订单、连锁销售,日供鸡蛋1.5万枚,月供土鸡6000只,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

看到效益,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

该县浦源镇萌底村村民苏铃花,丈夫身体不好,无法劳作,农村长大的她只靠做点农活养家糊口。由于家庭收入低,夫妻俩常因家庭琐事吵架。去年初,苏铃花将从镇里获得的2万元计生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分红3000元。此外,她还在农场喂鸡、捡鸡蛋,有2500元月薪。“如今生活好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苏铃花甜蜜地说。

泗桥乡杨厝边村村主任刘春贵,去年2月联合30多户村民集资200万元,加盟怡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7个多月的放养,首批土鸡被合作社收购,盈利达20多万元。

李墩镇阮家洞村的工科硕士李鑫凯,其返乡创业的意愿遇上合作社的连锁扩张,二者一拍即合,订下产供合同,带动全村养鸡1500亩。

“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可吸纳100多人就业。”黄雄计划继续发展子基地,同时拓展屠宰、冷藏、餐饮、精加工等延伸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记者感言>>>分享“安全红利”

人们对于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的渴求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黄雄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力打“安全”牌,让鸡和蛋的身价倍增。更可贵的是,黄雄通过成立合作社,让乡亲们共同分享这份“安全红利”。

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周天鑫 李清旺

盛开“幸福花”

近日,记者走进武平县东留乡大联村,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里,造型不一的“富贵籽”长势喜人。

大联村是闽赣交界的一个偏僻山村,交通不便,全村220多户1000余人。1994年,罗盛金被推选为村支书时,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

大联村山地面积广,村民有种竹习惯,因此罗盛金把发展毛竹生产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动群众垦覆、新植毛竹。在他的带领下,大联村的竹山面积由1993年的2000多亩发展到2000年的1.1万多亩。为提高种竹效益,罗盛金还请来专家、技术员实地讲授科学养竹、防治病虫害等知识,大大提高了群众种竹的水平和种竹经济效益。全村每户人家每年仅竹山收入这一项就达5000元以上,大联村也成为武平县冬笋、笋干、毛竹生产的主产区。

此后,大联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成效明显,毛竹、竹山养羊、反季节蔬菜、保鲜香菇等项目给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昔日的穷山沟成了有名的小康村。

上世纪90年代末,罗盛金偶然看到一种当地人称为“凉伞子”的野生花卉,长得很是好看。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将这种野生花卉培植成盆花来卖呢?

罗盛金将其挖回家进行驯化栽培。2000年初,他的驯化栽培获得成功,并将这种新的观果花卉取名“富贵籽”。“富贵籽”被选送参加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连获金奖,提升了知名度,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供不应求。

“我赚到钱了,应该把好的成果传授给乡亲们。”罗盛金牵头成立了花卉协会,给想种花的村民送去花苗和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联系市场。他首批帮扶14户贫困户种植花卉,并把村里一批年轻人培养成种花致富能手。大联村村民钟振良说:“在罗盛金的带动下,我从2010年开始种花,现在种了40亩左右,年产值100多万元。”

罗盛金说,自己有个隐藏心中多年的心愿,那就是“让幸福之花在大联村处处盛开”,让村民从小康奔向富裕。

令他兴奋的是,这个心愿不久就能实现。罗盛金告诉记者,武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富贵籽”花卉产业作为壮大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县里专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了县里的扶持,野生花卉产业初上规模。‘富贵籽’一直很畅销,贵的一盆卖到四五百元,最差的也有15元,村民们都能尝到甜头啦!”

记者感言>>>致富要靠创新

致富要靠创新思维。在大多数人眼中毫无价值的野花,罗盛金能大胆加以驯化并规模化种植,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今市场瞬息万变,需要有慧眼去挖掘。只有抓住机遇,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家致富。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钟茂富

记者手记

脱贫致富带头人采访心得

◎ 赵潞

此次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系列报道,我负责采访的是宁德地区,分别去了周宁、霞浦、屏南、古田四个地方。在出发前,领导给我们的采访下达了这么几个思路:一是要同体验,要和这些带头人一起体验劳动的辛苦;二是要抓细节,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有故事可以说,我觉得这两点是此次我在采访编辑中尤为着重的部分。

其实,在一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首先,一同劳作该如何完成,这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我是个不小的考验。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在周宁采访周宁县李墩镇反季节蔬菜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妙枝的时候,当时在采访前和他聊天得知,他现在已经不怎么种植反季节蔬菜了,而是改养泥鳅,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如果是种蔬菜的话,我能和他一起到田里采摘蔬菜,想必还比较简单,可养泥鳅,该如何劳作呢?从谈话中我得知,李妙枝每天早晨都会去喂泥鳅,我心想着,这不是比摘蔬菜来得容易得多?于是心里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下着大雨,我们来到李妙枝的泥鳅池发现,其实喂泥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泥鳅是养在泥巴地里面的,在喂泥鳅之前,得和饲料。于是我就帮着李妙枝,把从外地运来的饲料和驱虫水和在一起。然后,穿上喂泥鳅专门的长雨靴,准备下池塘喂泥鳅。走进池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由于李妙枝的池塘还在建设中,你必须翻过梯子才能到泥鳅池里。于是我踉踉跄跄地半爬半摔地跨过了梯子,可没想到还是滑了一跤,可把我疼得,衣服也都是泥了。但这装备都穿齐了,还是得硬着头皮进去把泥鳅给喂了。可想要在这底下满是泥的池塘里走路,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就一边手拿着话筒,一边手紧握着边上的竹竿,站稳了脚,才敢放手喂泥鳅。

这次的下乡采访让我体验了在城市里体验不到的生活,除了喂泥鳅,还有清理果园,采摘银耳,放羊,只有去接近采访对象的生活,才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采写脱贫致富带头人感想

◎ 段金柱

2013年秋天,我到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永泰县,接连采访了两位脱贫致富带头人:同安镇连山村的永泰思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连长顺、富泉乡下院村的青青草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李伟。

这两位带头人一老一少,连长顺年近六十,李伟则是“85后”,但两人身上彰显出的爱拼敢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佩和景仰。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采访,也是学习思考、砥砺奋进的难得经历。

其一,学习他们奋勇打拼的精神。连山村从过去的生活滋味如同黄连,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平均家产数十万元的富裕之村,靠的就是连长顺带领村民大胆冲出山门,在异地他乡的奋斗和打拼。这一过程洒满血泪,浸透汗水,但他们义无反顾,永不服输。这样才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小山村。

其二,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人眼中的农村“85后”,要么在工厂打工,要么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待在农村干农活肯定不行,也不习惯。但李伟却不是这样,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当起了“羊倌”,每天与泥巴、杂草、羊粪打交道,味道不好、形象不佳。然而,就是这样的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才让他改变了自己及整个家庭的命运。

其三,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连长顺在外奋斗打拼,成为小有成就的老板,并且有自己的一大摊事业,按理他不必更多顾及村里。然而,他却毅然将自己在外的事业交由别人打理,自己回到故乡,带领乡亲们修路、办厂、种油茶,进行“二次创业”。期间,他不仅不赚钱,反而要贴钱进去,但他说无怨无悔。正是有了这样的奉献精神,连山村长远发展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更加璀璨的未来让人憧憬。(作者单位:福建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钟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改进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新闻文风展现新气象

时政报道精简活泼。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改进时政报道,受到群众欢迎和广泛好评。在数量、篇幅、时长上做“减法”,报道更加简短精炼,很好体现了精简务实原则。关于领导同志会议活动的报道,人民日报头版一般不超过半个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般不超过15分钟,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新闻联播”基本保持30分钟常态时长。在内容上做“加法”,注重现场描写,挖掘精彩细节,充分利用同期声、现场画面增强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层次感,使报道生动、鲜活、感人,增强了传播效果。同时,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时政报道。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活动报道中,人民微博、新华微博、央视微博先于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增强了时效性、亲和力。

主题宣传生动鲜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活动、重大发展成就来组织策划,主题鲜明、基调昂扬、声势浩大,有力服务中心工作。注重通过深度分析、透彻说理,深入阐释主题内涵,强化主题宣传思想深度、理论高度;注重发掘大题材与普通人之间的关联,讲述最具说服力感染力的故事,让受众“看得下”、“听得进”、“跟得上”。在为期5个月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主题采访中,各媒体集中推出“学习贯彻十八大”专栏报道,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主题宣传中,记者深入挖掘一线工人的鲜活故事,折射国企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引发受众共鸣。

典型宣传质朴感人。注重选择群众身边的典型、刻画典型的真情实感、展示典型的真我本色,树立了一批真实可靠、立体丰满、可信可学的人物形象。大力宣传追梦圆梦的先进典型,如在普通岗位上成就梦想的青岛港工人群体,默默坚守35年接力追梦的“油菜花父子”,奋力实现强军梦的空军试飞员群体、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积聚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强大正能量。加大基层党员干部宣传力度,在重要版面时段开设“最美基层干部”专栏,连续推出菊美多吉等40余位有血有肉、有党性有个性的典型,展示了基层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报道方式呈现新亮点

党报一版逐渐形成新风格。各级党报强化一版的“第一窗口”和龙头引领作用,增强朝气锐气,优化阅读体验,使一版呈现出新风格、新气象。题材范围大大拓展,突破时政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的选题局限,大量刊发来自基层一线、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社会热点的稿件,许多民生新闻、调查性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登上一版甚至头条。人民日报2013年头版头条报道中,调查性报道92篇,比2012年增加91.7%;舆论监督报道6篇,实现零突破。安徽日报常设栏目“百姓故事”多年来没有稿件上头版,现在固定设置在头版。坚持写短稿、发短文,强化一版导读功能,实行篇版联动,提升版面利用效率,信息容量明显扩大。不少党报优化版面编排,丰富版面元素,提升“可视化”程度,使一版庄重大气、清秀疏朗。中国日报邀请国外资深版面设计专家牵头组建设计团队,加强版面整体风格设计,加强图片漫画插画运用,增强了传播效果。

评论力度不断加大。发挥主流媒体评论优势,大幅增加评论数量,开设评论专版,针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提供高人一筹的分析和观点,倡导主流价值,打造思想高地。人民日报2013年年初创办评论版,集聚“钟声”、“人民时评”、“声音”等言论栏目,强化人民日报作为“观点纸”的权威优势。光明日报等也整合各言论专栏,推出评论专版,加大评论力度。不少媒体借鉴“微博时代”表达特征,以微言见大义、启心智、发新声,北京日报“作风小议”、安徽日报“微风”等栏目每篇400字以内,湖北日报“东湖放评”专栏每篇200多字,观点鲜明、以小见大、深入浅出。

推进传播形态创新。积极探索多媒体、全媒体传播,运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新闻客户端等,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动漫等形态,丰富呈现形式,拓宽传输渠道,让静态的新闻动起来,实现立体、交互传播。目前新浪微博媒体机构账号数超过1.7万个,百万粉丝以上的媒体微博超过200个。中央电视台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40多个栏目开发移动客户端,“央视影音”用户突破2亿,海外用户突破2200万,成为海外用户观看国内电视节目的第一选择。

热点引导开辟新途径

经济民生热点引导更加及时有效。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推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与实际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以权威信息引领舆论走向,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传言谣言,有针对性地疏导情绪、化解阻力、稳定预期,提高政府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度。在舆论引导中,注意科学把握时、度、效,充分研判可能出现的复杂舆情,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方式稳妥引导。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主要媒体推出“权威访谈”等系列报道,多个部委负责同志接受采访,深入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开设“热点面对面”等专栏,对住房、教育、医疗、价格、收入分配等问题正面回应、正面引导,既讲清“怎么看”又回答“怎么办”。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精心打造“求证”等调查类栏目,以科学理性、严肃求真的态度,在众声喧哗中发出真实、准确、客观、权威的声音,澄清不实传闻,还原事实真相。

突发事件报道更加透明有序。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分类研究制定公共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舆论引导预案,进一步提升自身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强化事发地方或部门主动引导意识,确保快速有序开展引导。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持续跟进展开报道,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挤压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努力实现从“先声夺人”到“一路领先”。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全面报道震情灾情和救灾进展,即时展开舆论引导,凝聚起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在重大案件事件报道中,全力推动信息发布,跟踪报道最新进展,赢得工作主动,有力引导和影响境内外舆论。

媒体融合迈出新步伐

媒体融合发展紧迫感增强。把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努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人民日报提出全媒体传播的发展战略,新华社提出以集成服务推动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转型升级,中央电台制定“台网互动—台网联动—台网一体”“三步走”战略。

媒体融合探索不断深化。传统媒体稳步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批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融合业态,逐渐形成多元融合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载体创新为核心的模式,如中央电视台初步建成“一云多屏”传播体系,观众可通过电脑、电视、移动终端、网络电视客户端等载体收看节目;以流程转变为依托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模式,如新华社开通新媒体专线,融文字、图片、图表、漫画和音视频为一体,向用户提供集成服务和产品;多元盈利模式,如中国经济网建立经济分类数据库,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向企业提供定制资讯产品。

媒体融合成效初步显现。融合发展加快了传统媒体信息向新媒体扩展延伸,实现了内容的多渠道多平台展现,正面声音在网络空间进一步放大,互联网传播秩序和舆论生态得到初步改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中,传统媒体的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及时刊发有关报道,覆盖超过3亿网民。一些传统主流媒体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内部机构整合、资本平台建设等工作,设立融合机构,整合采编流程,为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队伍建设形成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员培训扎实推进。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首次对各类媒体采编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首次对在岗采编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注重对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举办师资培训班,从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选拔有关负责同志和优秀新闻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形成基础师资队伍。坚持分级分类、各负其责、不留死角、务求实效,各地各新闻单位分批开办专题培训班,2013年共组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4920期,培训约41.5万人次,基本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逐步深度融合。加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实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选聘优秀编辑记者到高校兼职或挂职任教,选派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推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签署共建新闻学院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实践基地和研究智库,形成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互贯通、协同发展新格局,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

党管媒体推出新举措

党管媒体原则进一步强化。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松手,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新闻媒体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着力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加强突出问题治理。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行动,查处了一批真假记者敲诈勒索案件,曝光山西运城“9·20”假记者诈骗等典型案件,形成警示效应。大力治理网络谣言,开展打击“网络大谣”、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宣传,集中报道典型案件,揭露造谣传谣者的违法犯罪事实,曝光网络推手幕后利益链。严格规范党报党刊发行,严肃查处《莱芜日报》《河南教育》等十余种报刊的违规行为。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推进河北、上海、浙江、山东和湖北等5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按照“举报查处为重点、惩治引导相结合”的思路,科学设计核查评议程序,完善行业自律长效机制,查处通报一批违规案例。加强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教育,推广湖北省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做法。中国记协召开“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在全国新闻界发起“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得到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摘自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07版))

纪念《福建日报》创刊65周年

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与《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记事之一王仲莘

今年是建国65周年,福建解放65周年,也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与各地新闻工作者一起创办《福建日报》65周年。我作为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回顾这段历史,回顾65年来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所作出的贡献,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对于我们健在的人来说,也有责任把这一段历史纪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

本文想就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怎样汇聚到《福建日报》以及在报纸创办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个简略的回顾,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是怎样汇聚到《福建日报》的

首先,我想应该对山东老新闻工作者这一概念作一个界定。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是指哪些人说的呢?我以为,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可以包括以下三部分人,即一部分是在山东境内从事新闻工作的本地人;另一部分是在山东从事新闻工作的外地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山东南下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人,因为他们也是作为山东南下干部分配到福建来的。这三部分人,第一部分人数最多,第二部分人数也不少,而且多为领导骨干。比如曾担任《胶东日报》第一副社长兼总编辑的何若人,是安徽人;山东《大众日报》记者陈洪石,是广东人;华东新闻干校(办在山东)的陈德峰,是浙江人;《鲁中大众》报记者王平,是江苏人。他们南下后,都参与过《福建日报》的创办和建设工作,所以也应把他们列入山东老新闻工作者。第三部分,是从山东南下以后来《福建日报》的,这一部分人为数不多,主要是山东的同志。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从年龄上说,仅限于由山东南下的第一代,他们的第二代没有统计在内。二是部队系统的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因序列不同,也未列入。福建驻军大部分是来自山东,部队系统的新闻干部有不少山东人,如原福州军区《前线报》副社长马真划就是山东人。

从1949年起,山东老新闻工作者进入福建,基本上是采取两种形式,即多数是成批调进的,也有一部分是个别调进的。其中第一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是由何若人同志带领的。1949年6月份,经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华东支队(即省委机关)陈大队(省委宣传部门)新闻中队”成立。7月10日,新闻中队在何若人带领下,随省委机关南下福建。在这支队伍中就有不少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其中何若人、刘岳峰、徐晓、郝群、姚勤予、傅子玉、周黎、王晓、宋光、邓辉政等都来自《胶东日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49年春,这批山东老新闻工作者随军南下,曾在《苏南日报》工作一段时间。到任后,何若人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刘岳峰、徐晓为编委,郝群为副刊主编,姚勤予为社会服务版副主编。与这批人一起来福建的,还有《大众日报》印刷厂的季德吉、郑全玉以及张子固、于桂训、刘其照、刘宽策、马荣恩等。季德吉任《福建日报》协理员。同年12月,由华东局统一调配,又从华东新闻学院(即原华东新闻干校)和上海新闻单位调来一批干部。因为华东新闻学院是在山东创办的,其中当有不少人来自山东,但现在只知道三个人,即当时带队的陈德峰以及张若愚、刘振英等。陈德峰被任命为读者来信组组长。

山东老新闻工作者第三次成批的南下,是1950年。这一年春天山东各区党委宣布撤销,各区党委主办的报纸一律停办。各报停办以后的新闻干部,除一部分留省外,多数集中到上海,由华东局统一分配给各省市,并为解放台湾预留了一批新闻干部。后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我解放台湾计划推迟,这部分干部又重新作了安置。当时我们住在《新闻日报》楼上一个空落落的大厅里(打地铺),记得正式宣布分配名单前,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恽逸群来到大厅,席地而坐,给我们讲话,说明由于形势变化,预留的这批干部暂行分配到各省市,将来解放台湾需要,再抽出来支援前方。分配到福建的主要是《渤海日报》、《胶东日报》、《新徐日报》的干部,共有10多人,我是其中之一。8月中旬,我们从上海乘火车抵达上饶,下榻福建驻上饶办事处,那时上饶到福州没有班车,办事处帮助联系到一部运送铁钉的军用卡车,铁钉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人就坐在稻草上面。那一次与我们一起去福州的,还有省民政厅的赵导源,他年纪大,坐在车头副驾驶的位置上。好在我们十几个人都无拖累,只有杨云、王雨生夫妇带了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即后来的杨小洋)。路上在建瓯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即8月23日)到达福州。

我和《渤海日报》的鲁章、王平、张为超,《新徐日报》的廖无我,被分配到《福建日报》,鲁章任总编室副主任,王仲莘任农村组组长、王平任工农通讯组组长。记得我们还一起参加了在南华戏院举行的《福建日报》创办1周年纪念大会。与我同一单位的矫佐勋、刘瑞芳被分配到省人民广播电台;《渤海日报》的杨云、王雨生,《新徐日报》的胡立新,被分配到《厦门日报》。另外,还有几位被分配到非新闻单位,名字记不清了。

1952年春,孙泽夫、刘明夫妇从上海调来福建。孙、刘二位原来都在《胶东日报》工作。孙泽夫原为《胶东日报》编辑部副部长,刘明在资料室工作。1950年南下后,孙泽夫任华东新闻出版局报业管理室主任,调来福建后任《福建日报》副总编辑,刘明任人事科长。孙泽夫、刘明来到《福建日报》之前,报社还调进三个人,即陈洪石、陶群夫妇和龙邵云。陈洪石前面提到,他是广东人,原在山东《大众日报》工作,1950年因为解放台湾需要懂得粤语的人,他作为备用人员被调到《厦门日报》任编委;陶群,安徽人,原在山东淄博做工会工作,调厦门后,任《厦门日报》工厂支部书记。龙邵云,山东人,在商业部门工作,1951年南下,来到《福建日报》,被任为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后任经理部主任。

据粗略的统计,上世纪50年代,福建全省共有山东老新闻工作者50多人,其中曾在《福建日报》工作的有42人。除前面提到的还有:李宗时、李光、陆志斌、曹尔奇、刘杰等。这些老同志当中,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陆志斌与曹尔奇。陆志斌,广西人,1947年在上海参加地下党,1948年由上海转到山东解放区,在《大众日报》当过资料员,1949年又南下由上海转来《福建日报》。曹尔奇,江苏人,于1948年来到胶东解放区,适逢当地动员干部南下,他报名参加长江支队,南下来到福建泉州,开始在《泉州日报》工作,以后转到地委通讯科,1951年又由通讯科转到《福建日报》。我与他们两位共事很久,直到这次调查才发现,他们原来也都是由山东南下的老新闻工作者。

再就是李光、张芷芳夫妇,他们原来在厦门大学工作,1965年调来《福建日报》,李光任工商部主任,张芷芳做人事工作,他们虽然过去不是做新闻工作,但却都是山东第一代南下干部,所以也列入其中。刘杰是部队转业到报社来的摄影记者。

再就是李宗时。李宗时同志是1949年山东第一批南下干部,曾任《福建青年》总编辑,1983年由省人民广播电台调来《福建日报》,任副总编辑。

二、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是创办《福建日报》的中坚力量

1949年参与创办《福建日报》的同志,有山东南下老新闻工作者,有南下服务团的同志,也有外地和当地的同志,从领导角度来说,山东老新闻工作者是中坚力量。从报社主要领导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任总编辑,都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他们发扬老解放区办报的优良传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福建日报》创办初期实行社长、总编双轨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西光兼任社长,何若人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主持报社全面工作。何若人同志作为报社的主要负责人,在报纸总体设计上、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物质上,为《福建日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若人主持工作期间,在坚持党性原则方面,在顾全大局方面,在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方面,在爱护知识分子、培养干部方面留下的许多事迹,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1959年《福建日报》创办10周年,报社开过一次座谈会,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江一真同志代表省委讲话,只讲了两个字,即“听话”,以此作为对《福建日报》创刊十周年、也是对何若人同志工作的评价。一篇祝词只有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江一真讲的“听话”二字内涵却十分丰富。1959年何若人同志离职,孙泽夫同志接替总编辑职务(这时已取消社长职)。他在何若人同志打下的基础上,贯彻政治家办报的精神,把新闻宣传工作继续推向前进,特别是学习和借鉴其他省报的经验,以建立各级党委报道组为主要形式,构建遍布城乡的通讯网络,开创了全党办报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大量招收大学毕业生,充实新闻队伍,不仅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而且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也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在孙泽夫同志主持工作期间,《福建日报》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方面留下的许多故事,令人难忘。

第三任总编辑是刘岳峰。刘岳峰同志在报纸初创时期,作为编辑部主任,协助何若人同志抓地方工作宣传、特别是农业宣传,作出重要贡献。从1975年起,由刘岳峰同志接手《福建日报》的领导工作,开始称“核心小组组长”,后改为“党组书记”,1978年回到传统的体制,改为总编辑。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刘岳峰同志为落实干部政策,消除“文革”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恢复党报的信誉,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宣传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办一张开放型的省级党报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何若人、孙泽夫同志到刘岳峰同志,合计任职时间长达24年(不包括“文革”期间的9年)。

除去报社的主要领导以外,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中,还有10多人担任过副总编辑、编委。副总编辑中有:徐晓、王仲莘、李宗时。编委中有:陈洪石、龙少云、季德吉、刘明、李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在编委中占有较大比例。如1953年到1958年,省委任命的《福建日报》编委会委员11人中,有7人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他们是:何若人、孙泽夫、刘岳峰、徐晓、陈洪石、王仲莘、龙邵云。1959年到1966年任命的编委会委员13人,也有6人是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他们是:孙泽夫、刘岳峰、徐晓、王仲莘、季德吉、刘明。

1971年以后,陈德峰曾任《福建日报》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刘其照任核心小组成员。

三、《福建日报》凝聚着山东老新闻工作者的心血

《福建日报》创办和发展,凝聚着报社全体干部和职工的心血与汗水,其中也包括山东老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中包括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他们在报纸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下面分别列举一些事例:

先说军事报道。解放后,福建第一位的中心任务是剿匪。当时报社设有军事组,军事组组长是“文弱书生”陆志斌,他带领组内三个编辑,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剿匪报道任务,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后来,陆志斌又担任过文艺部、理论部副主任、评论部主任和文教处处长等职,几乎报社所有意识形态部门他都干过,为办好副刊、专刊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理论宣传、评论写作贡献良多,他本人也写了不少东西,包括杂文,但从未结集出版,因此他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

再说农业宣传。农业宣传是《福建日报》的大头,长期担任农业部负责人的是曹尔奇,他善于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整个农业报道,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受到总编辑孙泽夫同志的称赞。困难时期,曹尔奇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贯彻党在农村的政策,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作了有效的宣传工作。他的代表作《四十年的血泪仇》(记匪首林青龙、林荣春父子的血腥罪行),受到省委书记张鼎丞同志的表扬。为了采写这篇通讯,曹尔奇从泉州步行到永春,又带病翻山越岭走到德化,跑了四百多里山路,访问了几十名乡村干部和群众,表现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又如工商报道。廖无我长期主持工商部和闽北记者站的工作,对工商报道和山区宣传作出了贡献,影响较大的是他写的南平溪后村杉木单产冠全国的报道和评论,把“绿色金库”的理念传遍全省,对改变“山区落后、山区贫困”的陈腐观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又如副刊。张若愚南下来到《福建日报》后,一直担任副刊编辑,为办好副刊特别是为繁荣杂文作出了贡献。本人也是杂文的基本作者,出版了《圆滑集》。

又如摄影美术。《福建日报》第一摄影人是张子固,他编辑了《福建日报》第一个画刊,他作为《华东画报》的专职记者,也是当年唯一的持证上岗的摄影记者。据刘岳峰同志回忆,报纸创刊当天用的小刊头也是出自他的手。摄影记者中的山东人,另外一位是刘杰,也留下不少作品。

又如通讯工作。老解放区报纸通讯工作有一个好传统,就是非常重视工农通讯运动。解放初期,工人、农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写稿子有困难,有些字不会写,不得不划圈圈,做记号,这就需要报纸帮助他们修改。为此,报社把通联工作分为两个组:一是工农通讯组,一个是干部通讯组。为了培养工农通讯员,工农通讯组的同志就要当国文教员,耐心帮助他们改正错字、别字,然后把报纸不能用的稿件退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邓辉政同志对农民出身的通讯员吉景峰的帮助。吉景峰刚开始写稿,许多字都不会写,稿件中用了不少符号,邓辉政总是耐心帮他修改,后来他进步很快,成为《解放日报》的名记者。

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山东老新闻工作者也发挥了骨干作用。因为他们来自老解放区,比较熟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干部政策,在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他们按照政策办事,总的说工作也是做得好的,特别是刘明同志在担任人事科长期间,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很受好评。

在经营管理方面,前有龙邵云,后有郑全玉,也一直由山东老新闻工作者负责,几任都做出了贡献。刘其照、刘宽策在行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困难时期办农场,雪中送炭,为报社职工提供了一部分副食品,对于渡过困难起了一定作用。

目前,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多数已经作古,仍然在世的不到10人。纪念《福建日报》创办65周年,我们要把他们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继续发扬光大,为新闻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贡献。

曾在《福建日报》工作的山东老新闻工作者名单:

何若人 孙泽夫 刘岳峰

徐 晓 王仲莘 陈德峰

李宗时 鲁 章 陈洪石

季德吉 刘 明 龙邵云

李 光 袁风庭 常静斋

刘其照 郑全玉 张子固

姚勤予 郝 群 王 平

陆志斌 曹尔奇 廖无我

张若愚 王 晓 周 黎

刘宽策 刘 杰 于桂训

于桂芬 张芷芳 刘振英

陶 群 李淑凤 傅子玉

宋 光 杨明慈 于庆海

刘英明 张桂荣 吕秀芝

2014年1月10日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就2014年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答记者问

2014年1月,中国记协发布了《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通知》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以下简称《评选通知》、《评选办法》,可从中国记协网下载),启动了今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以下简称“两奖”)推荐工作。近日,本刊记者就参加“两奖”评选和《评选办法》修订等问题,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1.新发布的“两奖”《评选办法》有哪些重要调整?

答:根据新闻界意见,今年“两奖”《评选办法》主要做了四项重要修改和完善。一是增设审核委员会,在定评工作前按《评选办法》规定对参评作品和参评人选的资质再进行一次审核。二是进一步扩大自荐、他荐渠道,探索完善受理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和参评人选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调“三级”评委会履行职责,明确了“两奖”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两级评委会的责任追溯机制。四是进一步明确了获奖作品和获奖者的退出机制。

2.中国记协2009年发布的《评选办法》中已经提出了自荐和他荐办法,这次修改有哪些主要变化?

今年《评选办法》对自荐、他荐办法的修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新增11家新闻教研机构为试点单位,探索优秀新闻作品参评的“他荐”办法。这11家试点单位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这些单位主要依据新闻教学和研究中所掌握的优秀作品,按《评选办法》规定标准和有关程序推荐,并规定每家单位报送作品不超过3件,其中该单位所在省(区、市)媒体刊播作品不超过1件。二是确定自荐、他荐名额。规定每个推荐人(单位)只能推荐1件作品或1位参评人选参加“两奖”评选,并按规定提供相关参评材料。三是明确自荐、他荐作品和人选材料受理办法。各评审单位收到自荐、他荐材料后要同组织系统推荐报送的作品一同评审。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收到自荐、他荐材料后,要与通过组织系统报送参评的作品和人选一同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加强与各有关推荐单位、报送单位沟通协调,并按《评选办法》有关规定确定作品和人选的参评资格。如协调中有重要分歧的,上报评委会领导协调。

3.为什么增加审核委员会,审核委员会由哪些人组成,怎样发挥作用?

答:近几年发现一些参评作品经过两级评委会评选仍存在着导向不当、事实性差错、病句等情况,个别参评人选材料有夸大事实或不准确的情况。为了将问题尽量解决在定评之前,确保“两奖”权威性和获奖作品、获奖者的示范作用,根据新闻界建议,从2014年起评奖办公室将在定评会前,再从新闻教研机构、新闻媒体和外宣部门选聘一些合适的专家组成审核委员会。审核委员会分若干小组,按《评选办法》规定对参评作品、参评人选材料进行审核,并向评委会提交审核意见,为定评委员会确定参评资格提供依据。

4.为什么要补充获奖作品和获奖者的退出机制?

答: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的全国新闻界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为维护“两奖”评选权威性,维护获奖者的荣誉,今年首次在《评选办法》中明确,在当届撤销已查实的违规获奖作品和人选获奖资格的基础上,如发现往届获奖作品、获奖者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公开发布公告,取消获奖资格,并责成相关报送单位、推荐单位追回奖杯、获奖证书和奖金。被撤销长江韬奋奖获奖资格的,终身不得参加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任何评选活动。被撤销中国新闻奖获奖资格的记者(主创人员)、编辑,其作品三年内不得参与中国新闻奖评选。

5.去年9月,本刊曾刊登田聪明主席《评好中国新闻奖,评委是关键》的讲话,提出评委要履行职责、承担责任。《评选办法》对评委履职有什么样的约束?

答:《评选办法》补充了对评委拉票行为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如发现评委有钱(物)票交易行为、拉票行为举报,一经查实,即取消其评委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今后不得再参与新闻界的各项评选活动”。《评选办法》明确了推荐、报送两级评委会的责任,要求两级评委会必须严格按照《评选办法》规定程序和标准,推荐、报送优秀新闻作品和人选参评。如报送明显不符合评选标准的作品和人选,或在推荐、报送材料中存在造假,除撤销有关作品和人选的参评资格,还将通报批评这些作品和人选所在两级评委会,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每年通报一次。连续两年被通报的,将视情况减少其推荐、报送名额。这些调整,目的是确保各级推荐、报送单位和评委会能够严格履行职责,把代表2013年全国新闻工作业绩的优秀新闻作品和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推荐上来,使评奖工作真正发挥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2013年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培训顺利结束

本刊讯 由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联合主办的2013年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培训日前结束。培训活动持续3个多月,全省新闻从业人员7974人报名,6864人参加学习和考试,6839人成绩及格,9万多人次登陆网络学习平台。本次网络培训活动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让全省新闻采编人员普遍受到一次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全国“三教办”的肯定。

本次培训活动中,各地各新闻单位认真组织采编人员报名、学习、考试,积极配合有关工作,促使培训活动顺利进展。厦门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委宣传部、宁德市委宣传部、海峡导报社、省广电集团电视新闻频道、东南快报社等6家单位被评为组织奖获奖者。(本刊记者)

中国记协发布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了保障我国新闻工作者依法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引导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中国记协1月3日发布《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办法》共十章二十七条,分为总则、援助对象和条件、援助等级和金额、援助的授予、援助的申请、审核与发布、援助金的发放、援助金来源和支出、监督管理和附则。《办法》规定,援助对象是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所颁《新闻记者证》或者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工作者。援助条件包括因公殉职、因履行新闻采访报道职责身体伤残以及经审核认定的其他情况。

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2014年1月3日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设立的公益性资助项目。

第二条 开展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旨在保障我国新闻工作者依法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引导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第三条 本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接受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和社会监督。第二章 援助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或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工作者为本项目的援助对象。

第五条 新闻工作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获得本项目援助:

(一)因公殉职;

(二)因履行新闻职责身体伤残;

(三)经审核认定的其他情况。

被评为烈士的新闻工作者,按照《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参加工伤保险的因公殉职新闻工作者,按照《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执行,均不再享受本项目援助。第三章 援助等级和金额

第六条 根据援助对象的不同情况,援助金额分为三个等级:

(一)因公殉职30万元;

(二)严重伤残5万元;

(三)一般伤害5000至1万元。第四章 援助的授予

第七条 本项目援助的授予采取以下方式:

(一)中国记协核实后主动授予援助对象;

(二)由新闻单位或地方记协组织提出援助申请,中国记协核实后授予援助对象。第五章 援助的申请

第八条 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或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向本单位提出援助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向中国记协提出援助申请;地方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向本单位提出援助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报送新闻单位所在省区市(兵团)记协,由省区市(兵团)记协审核同意后向中国记协提出援助申请。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向本单位提出援助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报送其主管企业党委审核同意后报送。

因公殉职人员可由其直系亲属或抚养人、赡养人作为代理申请人。

第九条 申请伤残援助应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援助对象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二)援助对象的新闻记者证、采编工作聘用合同复印件;

(三)申请援助的事项和理由;

(四)具有三级甲等医院提供的伤残程度证明;

(五)申请单位的审核意见。

第十条 为因公殉职人员申请援助应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因公殉职人员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二)因公殉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采编工作聘用合同复印件;

(三)申请援助的事项和理由;

(四)接受援助金的直系亲属、抚养人、赡养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五)与因公殉职人员的亲属关系、抚养或赡养关系公证书;

(六)申请单位的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 本项目申请期限为申请援助事项发生之日起一年之内。

第十二条 申请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由中国记协统一印制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请表》。第六章 审核与公布

第十三条 中国记协自受理援助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予援助的书面决定。

第十四条 审核过程中,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的,申请单位应自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供补充说明材料。

第十五条 援助申请通过中国记协书记处审核后,申请单位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中国记协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复审。

第十六条 审核和公示后,中国记协对符合条件或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以书面形式回复申请单位。第七章 援助金的发放

第十七条 援助申请审核通过后,中国记协在一个月内一次性发放援助金。

第十八条 援助金发放给申请单位,由申请单位转交援助对象。

第十九条 因公殉职人员援助金由其直系亲属、抚养人或赡养人领取。第八章 援助金来源和支出

第二十条 本项目经费来源包括:(一)党和国家有关部门资助;(二)社会捐助;(三)利息等其他收入。

第二十一条本项目经费支出包括:(一)支付援助金;(二)开展项目调研和其他管理支出。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项目援助金收入与支出实行专项管理,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审计。

第二十三条 对于以虚报情况等不正当方式申请援助金或侵占、私分、挪用援助金的,中国记协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一)追回援助金;(二)进行通报批评;(三)建议主管单位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中国记协每年撰写项目执行报告,上报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社会捐助的援助金使用支出情况,每年通过中国记协网向社会公布。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项目接受社会捐助的具体办法,由中国记协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记协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传递正能量 书写中国梦

徐映玲

但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梦想在自由地飞翔。芸芸众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千世界,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复兴之路上、追梦之旅中,新闻工作者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职业责任,以高度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感,争当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那么,作为一名广播电视采编一线的新闻把关人,如何传递正能量,勇敢地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呢?

作为在广播电视领域有着22年从业经验的老记者、老编辑,我深知,社会责任感应该始终贯穿于采编过程中,这不仅体现了新闻从业者的情怀,更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格调和所在媒体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在策划、采编新闻报道时,首先要做到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我眼前有这样一叠获奖证书:《东进序曲》、《东进新曲》、《新城新曲》、《跨越新曲》、《同城新曲》、《“跨岛”进行曲》——从2007年到2012年连续6年,厦门广电集团新闻中心策划的6组大型组合报道在福建省、厦门市的新闻评奖中屡屡摘取桂冠。透过获奖证书,我们看到的是厦门的广电新闻工作者出于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的坚定追求。六年来,每年初冬,新闻中心均围绕厦门市发展热点,事先周密策划,派出大批广播电视骨干记者,足迹踏及厦门岛内外六个区,于每年12月3日起,连续多日在各档主打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出组合报道和SNG、3G直播连线等报道,在厦门新闻界被称之为“123报道”。

以2012年的“123报道”为例,新闻中心旗下的八大电视栏目和厦门新闻广播围绕实施“跨岛发展”战略,同步推出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型组合报道《“跨岛”进行曲》。电视报道方面,《午间新闻广场》、《厦视新闻》、《特区新闻广场》等栏目作了6场SNG卫星连线直播报道,全景式展现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新气象,多角度呈现岛外新城、公交、教育、卫生等各项配套设施的美丽景观。在报道中各栏目各有侧重,各具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在厦门调研提出“跨岛发展”战略的珍贵画面在《厦视新闻》中精彩再现。《厦视直播室》的新闻观察员围绕“岛外新城建设”和“美丽新城”等主题,重点从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工程的视角进行点评。《特区新闻广场》记者走进岛外市民家里,真实记录他们在岛外的幸福生活……厦门新闻广播以记者连线报道、录音报道等方式,在《厦广新闻》和《厦广早新闻》滚动播发岛外新城建设、产业跨岛发展、民生设施跨岛发展等组合式报道。

值得骄傲的是,我已经连续六年参与“123报道”的策划并组织实施采编。六年来, “123报道”年年收获省、市新闻奖项,也收获了社会各界好评。而我在亲身参与中深深体会到,类似这样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特色的重大报道,提高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这不也是新闻从业者践行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吗?

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而鼓与呼,落实到新闻从业者的实际工作中,就要着眼于提高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既要坚持服务发展大局,讴歌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要从细微处入手,真实记录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力传播真善美。

这些年,媒体无论是传播方式、报道立场,还是视角、观点,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是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自觉行动,努力成为百姓表达心声的管道、党委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社会和谐共进的通道。我和同行们积极投身于“走转改”活动,引导记者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对准民生,常年组织记者走基层,访民情问民意,获取大量鲜活的新闻素材。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的电视报道为例,常年开设了《走基层 看发展》、《走基层 访民声》等“走转改”专栏,其中播发的许多体验式报道优秀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在《“披星戴月”的屠宰工人》以及《平价蔬菜是这么来的》报道中,记者三更半夜来到屠宰场和蔬菜批发市场,记录下整个鲜肉生产的全过程,也体验了检测员检测农残的细心和用心;在《走近“海天雄鹰”》报道中,记者穿上十几斤的防浸服随东海飞行队的救生员一起实施海上救援,惊心动魄的画面告诉观众,什么是“命悬一线”的惊险,“一丝不苟”对于拯救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龙年春节,我为主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多路记者放弃春节休假。他们来到偏远的同安区莲花镇西坑村,和孩子们一起走过“厦门最远的上学路”,一个个镜头展现了山村孩子上学的艰辛。他们大年三十来到距离厦门本岛10公里,无淡水、无市电、无居民的“三无”孤岛青屿岛,与驻扎在海岛上的战士们同吃同住,一起做年夜饭,一起训练出操,拍摄下战士除夕夜站岗放哨的身影,也记录下了海岛军人的执着和坚守……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通过记者们坚持不懈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荧屏里电波中,老百姓的镜头多了,基层的声音响了。而记者最令人诟病的官腔官调少了,套话空话少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多了,朴实鲜活的群众语言多了。通过走基层,记者最大的收获是转了作风、改了文风,学会了用真实的事例说服人,用质朴的语言打动人,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我们期盼着,用手里的话筒、肩上的摄像机,反映百姓的真实心声,记录时代的伟大实践,将新闻报道汇聚成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书写中国梦,我们一直在路上。(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新闻媒体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吕 玲

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以其特有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由于每个人的活动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人们所认知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介建构的世界。从长远来看,新闻传媒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于现实社会的感知和判断,甚至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的时代,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就变得异常重要。一个有良知的媒体,必然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的媒体。新闻媒体应视社会责任为生命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发表了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标志着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和义务想伴随的,媒体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开展业务的基础。

在当前媒体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年代,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意义重大。我们常常把真实性比喻成新闻的生命,那么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社会责任感就是它的生命。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在媒介竞争激烈的格局下,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地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纳入日常的“议事日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在报道方式上,除了利用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之外,也可以开辟互动平台,将读者、网民纳入其中,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挖掘活跃在老百姓中的“平民英雄”、民间好风尚。此外,还可以利用媒体既有的资源平台刊发、播出公益广告,宣传典型人物和现象,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又可以达到醒目的效果。通过长期的坚持,渐渐地,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就会被新闻媒体逐渐引导到社会正能量这个话题上来,只有吸引了公众的共同关注,正能量的传播才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效果。

其次,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应该在追求新闻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一方面,在报道对象的选择上,聚焦政治人物、社会精英不可厚非,但是也应该多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意之人,新闻媒体应该适时介入关心这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并督促、联合有关部门施以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而不是坐视其沦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负面新闻、批评性报道的处理上,隐瞒不报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有破有立,在揭露事实的同时,注重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新闻媒体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事件的报道本身,予以揭露和曝光的目的应该落脚为“治病救人”,应多关注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化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灾害事件的发生。

第三,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应该坚决抵制新闻炒作和过度娱乐化现象。如今,娱乐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许多媒体盲目跟风,争相模仿。在新闻报道上,媒体竭力挖掘“娱乐”元素,无论是名人趣事、花边新闻,还是灾害事件、暴力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被挖掘、被娱乐的对象。如近年来,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励志类节目引发了争议,“拜金女”、“炫富男”纷纷登场,盲目追求收视率,大肆造假炒作,低俗之风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即便是在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不少媒体和记者也偏离了方向,把代表、委员中的艺人、明星作为重点报道对象来追捧,而不是关心他们的议案、提案。花絮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两会”报道变得更生动、活泼,但是如果花絮过多、过度,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淡化了本应该被聚焦的重要话题。

第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不应该成为虚假新闻的推手。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门槛低,发布者身份、动机难以辨别,虚假信息的出现和传播难以避免。面对消息来源不确定的新闻,新闻媒体不能轻易当推手,盲目跟进,而应该坚持理性的精神和客观的态度,展开专业调查,认真核实求证新闻的真假。否则虚假消息一旦被充分享有舆论监督权的新闻媒体转载,不仅会对有关当事人造成伤害,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伤害的是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新闻工作者要勇于担起 “社会的良心”

在许多新闻媒体中,对记者的考核实行“工分制”,为了追求发稿量,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很多记者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新闻线索,“抢”新闻,发出来的稿件蜻蜓点水式的“豆腐块”居多,深度报道较少,报道的新闻质量不高。不少记者逐渐沦落为缺少社会责任感的“新闻打工仔”。

特别是对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为了吸引眼球,常常被贴上各类标签,过度的细节渲染,刺激耸动有余,教育反思不力,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受众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困扰。近年来发生的恶性事件中,新闻媒体的报道更多集中在挖掘细节,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以及现场的悲惨情况,以客观报道之名渲染犯罪现场,而弱化了对罪行的谴责,忽视了对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途径的探讨。就拿7月2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一起悲剧来说,17岁女孩胡伊萱好心将假装肚子疼的孕妇送回家,却不料掉入狼窝,惨遭杀害。多家媒体报道的内容均是围绕孕妇的动机以及犯罪的地点、过程来展开细节的描述,而没有及时跟进相关的法律知识,毫无警示作用。类似的新闻报道,只能让公众从中感受到人性的丑恶、个人的无力感以及对社会的失望。长此以往,更多的人只会将自己封锁起来,佛山小悦悦事件中冷漠路人的再现也就见怪不怪了。

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的良心,要有大局观、整体观,应该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建设者。新闻报道既要揭露事实真相,更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过程中,要时刻谨记社会责任,坚持宣传真理、捍卫真理,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多多思考新闻报道的意义和目的,巧妙地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做到趋利避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闻事业主旨。此外,新闻工作者还应该乐于走进人民群众之中,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才能接地气,才能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寄予的厚望,才能写出有温度和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来。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因此,只有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人,才能在新闻报道中牢牢把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才能引导社会走向和谐。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学教研室)

在路上,以责任的名义

吴林玉

一张报纸能干什么?它为社会传递的能量能有多少?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职业记者又将如何安身立命,其责任使命与事业方向何在?这个问题经常困扰我,答案好像很多,又好像难着边际,但每天一早收到散发油墨香的报纸时,每次看到自己或同事辛苦采写的新闻跃然纸上时,每次看到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经过报道得到重视或解决时……对记者这一职业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会加深一层。社会责任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鼓与呼。实现中国梦,人人都可添把力,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做好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白岩松说:“一个好的记者一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2001年7月的一天,晚报刚刚创刊一个月,也是我正式成为一名记者后的第一次独立采访,在去仙游县龙华镇金沙茶场采访路上偶遇一年过花甲的老人,烈日下他转车三趟来到金沙村寻访两位贫困生,给他们送上每人300元的助学金,这些都是老人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工资。看着浸透老人汗水的助学金,受助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哭了。感动之余,我决定暂停定好的采访任务,而是跟随老人继续走访贫困生,6个小时的行程,8家贫困生,2400元的助学款,夜幕降临后随老人回到他简陋的家,听到一个令人感动至今的爱心助学故事,晚报也破例以此刊发了这个老人的人物专题,这也是老人第一次以个人方式上报,见报后众多读者为老人默默无闻的奉献所感动,打进晚报热线要求参与助学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对这效果老人很满意,他说:“上报不是为了宣传我,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助学的公益事业来。”很多年以后,老人获得的头衔越来越多,采访过他的记者上至中央台,下至基层报道组,不下百人,但偶尔看到记者还是能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乐呵呵地说句“你可是第一个给我做专访的记者。”这位老人就是曾德梅,如今已年逾8旬,也是全国闻名的“助学爷爷”、“爱心老人”。十几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仙游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庄、200多所学校,行程近10万公里,先后募集助学款2444万元,使11139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其中毕业参加工作的就有500多名。媒体的争相报道,让老曾化作一个符号,一个充满爱心和希望的符号,因为这样的报道更多地激发了社会上强烈的爱心效应。

2011年六一节前夕,晚报策划了一个关爱特殊孩子的专题——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并联系一些爱心企业参与捐助活动。通过多方联系,记者来到陈小英的家,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因为双胞胎孩子都是兔唇患者,丈夫因此抛家弃子远走他乡,靠她一个人在服装厂打工养家糊口,一直希望能攒点钱或有人捐钱给孩子看病,但又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不让人知道,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她拒绝让孩子见报,但想到报道可能引起有关部门或爱心人士的关注,她又犹豫了,看她痛苦的样子,记者的心也纠结起来。经过和同事商议,我们最终没有让孩子“见光”,而是以内刊的形式把她的故事反馈给一个专门帮助兔唇孩子的民间慈善机构以及有关部门,也一再跟踪资助情况。一年后,两个孩子都得到了一次免费手术的机会,也有一些爱心人士给她捐款捐物,虽然离孩子康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陈小英非常感激,每年以自己的方式——给记者送一篮子自家产的龙眼表示感谢。

老曾的故事让我看到媒体彰显的正能量,看到了一种深刻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陈小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任何一次新闻传播都要考虑一个责任媒体应有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

我想,只有那些真心实意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记者,那些心甘情愿为新闻事业献身的记者,那些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记者,才能拥有和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眼下,不少记者受到利益驱使,不少假新闻见诸于报端,见诸于网络。在他们眼里,早就将社会责任感抛诸了脑后。2003年9月26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也许是个值得记下一笔的日子。这一天,新华社播发了山西繁峙矿难中的记者违纪案件事实,11名因收受金钱和礼品而“集体失语”的记者及违纪事实,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一事件从反面提醒新闻从业人员,增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换句话说,倘若这11名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很强烈,想必面对那么多死难的矿工与金钱的诱惑两者之间,他们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13年的记者生涯对我来说是一段长长的跋涉,这期间,经历过爬山涉水寻找新闻的艰辛,烈日下守候新闻现场的迫切,彻夜改稿的疲惫……作为记者的我们同样要常常面临很多不寻常和困难艰险的采访,台风暴雨的时候要在第一线采访、深更半夜的时候还在奋笔疾书、严寒酷暑时仍然要坚持在外奔波,很多人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风光,但是表面的风光背后,隐藏的是辛苦、牺牲、承受、责任和危险。但无论如何,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读者的需要时刻牵扯着我们的心绪,让我们时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并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或者重大的变革。

社会责任感就是记者的灵魂,每一次采访都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新闻在路上,我们也在路上,在行动,以责任的名义。 (作者单位:莆田晚报)

增强责任感 传递正能量

王连河

漳州电视台唯一一档融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的民生新闻栏目《记者在线》,自2000年10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秉持民生关怀,传递正能量,以更低的姿态、更平的视角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受到观众的爱戴,节目收视一直位居漳州电视台自办节目收视榜首。先后被评为漳州市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奖、福建省优秀电视栏目。我们深深懂得,媒体人应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从“纯粹的新闻报道”到“主动干预生活”

民生新闻栏目每天不是小区停水停电、邻里纠纷,就是哪里交通肇事、嫌犯落网等;不是“吵吵闹闹”、“打打杀杀”,就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事。在节目开办初期,可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泄愤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我们发现,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应该致力强化一些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选题的策划,对一些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内容相关的话题,予以关注并强化报道,使新闻内容与观众的关联度更加密切,接近性更强。比如节目追踪报道外来工子女(小燕)上学的事,并最终帮忙联系学校,让11岁的小燕在停学一个多月重新上学。与此同时,记者并没有就此结束采访,而是“窥一豹知全身”继续走访市区8所外来工子女入学指定学校,对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调查,对我市外来工子女急剧增加,造成外来工子女入学指定学校师资缺、校舍少、课桌椅不够用,接收学校人满为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让校长们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写出了《外来工子女剧增 接收学校压力大》的新闻稿,让观众了解了现象背后的真相,主动干预生活。

二、从“媒体单方播报”到“构建互动平台”

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权威媒体单方发布消息的做法已经落伍,满足不了观众参与性、互动性、平等性和双向性的要求,于是我们开通了“短信互动”版块。为了让观众了解漳州、认识漳州,反映漳州地改市二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在线》开设了《点滴看漳州》板块。每天平均有1500人次参加短信答题。随后,栏目相继又开展了《我满意的十大小区》评选活动、《高考前夕话高考》互动版块活动等。最高峰每天参与互动的手机号码达到2800个!平时每天由栏目提出一个话题,让观众通过发短信发表看法,然后栏目有选择的播发。比如7月11日栏目播出了一则新闻《未买地下车位 车子被拒小区外》,说的是市区某小区空荡荡的一个地下停车场只停了几部购买车位的业主的车辆,其他没买车位的业主的车辆都被拒之小区门外,而偏偏小区外的街道两旁又没划停车线,车一停便被贴罚单甚至被拖走,对于开发商停车位只售不租的做法,业主不理解。节目里,对如何理解“配套停车场”以及“停车场售还是租是开发商的权利”一一作了解读。但总感觉到,没有说到业主心坎上去,于是,我们把当天“短信互动”环节的内容设置为:“停车位只租不售,你怎么看?”这一话题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参与互动。两种观点都有,一种观点说,停车位只售不租很好,现在车子太多,小区里乱停乱放,一旦出现火灾、病人等急救事件、消防车急救车根本进不来,后果可想而知。另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买一套房子花的钱不是小数目,大部分市民能买得起房子并不等于就能买得起停车位,建议开发商可以将没有售出的车位先租给有车的业主,这样可以收取一些租金,还能够得到业主们的好评,不是也挺好的吗。

三、从“做节目”到“做服务”转变

栏目曾经以《楼上漏水 究竟谁负责?》为题报道了一则消息。说的是家住市区某小区的林先生他家楼上卫生间漏水下渗多时,使之下层墙体变黑。但是,牵涉到的业主、中介和租户以及小区物业三、四方面的人,谁都推脱,谁都不主动出来处理协调。好像谁都有责任、又好像谁都有理由推卸责任。于是,我们在节目里建议大家广泛地参与讨论。结果,第二天节目里我们摘播了具有鲜明观点的几位观众的留言和来电。大家各说己见,众说纷纭。最后,我们请律师支招。各方最终坐下来把问题给解决了。媒体本来就应该要参与到公共利益讨论和服务中去,而不能满足于以往以“客观”、“中立”为标榜的第三者身份。

再比如:今年第十个节气“夏至”日,节目一开始先介绍“夏至”节气常识,然后采访气象台气象专家,告诉大家夏至过后我市气温将持续升高,提醒市民朋友:盛夏就要来临,要注意防暑降温。然后第二条新闻向大家介绍几款清热解毒、防暑降温的凉茶。紧接着第三条新闻《凉茶好喝不宜乱喝》,告诉大家,适当饮用凉茶,确实可以起到清热、消除暑气的作用,但是,喝凉茶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不注意正确的饮茶方法,会引起不良后果。一条新闻变成一拍(节)新闻,充分挖掘新闻背景资料,增加必要的新闻链接,就能突破时令性的新闻容易出现肤浅,信息量不大的瓶颈,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百姓。除此之外,我们还成功地为地中海贫血病患儿“小宏伟”开展募捐善款活动,募集爱心款45多万元。下半年将开辟《帮忙》版块,成立爱心基金,组建爱心俱乐部。 (作者单位:漳州电视台)

娓娓道来好新闻

——《福建支部生活》“新闻观察”栏目的理念

“新闻观察”是《福建支部生活》的主要新闻时政栏目。自2010年3月开设以来,努力为读者提供党建新事和热点新闻报道,坚持服务基层党员和群众。创办以来,“新闻观察”不少新闻作品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读者认可度高。不断有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党刊优秀作品奖、福建新闻奖。

一、做优重大主题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历来是“新闻观察”重中之重。社会特别需要党刊形成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观。“新闻观察”按照中央和福建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及社会热点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农村的一系列改革变化,有关党建的方方面面,“新闻观察”都会推出及时准确的报道。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闻观察”也都有体现。

“新闻观察”栏目每期有一个主要话题,以一个新闻事件或热点现象为切入点,突出深度报道优势,将新闻性、故事性、调查性融于一体。《毛竹山留住全村人》针对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深入分析光泽县太银村“无留守儿童,无空巢老人,无外出打工者”的“三无”村幸福景象。讲述他们依托竹山优势,大力发展可持续产业,留住了全村人的生动故事,对基层工作有着指导和现实意义。这篇通讯获得第19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主题报道做早、做深,使“新闻观察”有了更多精彩:武平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办村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沙县在全省建成首个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这些全省“第一次”,这些优质新闻提升了栏目品质。

积极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表达社会主导力量的意见,就能增强党刊公信力;及时表达人民群众呼声,表达社会主体力量的意愿,就能增加刊物的亲和力、公信力和亲和力,使“新闻观察”的诸多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在每个环节落实精品意识

“新闻观察”栏目有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善于激发采编资源中蕴含的潜力。在选择线索、落实报道主题、修改稿件的每个环节中,处处落实精品意识,在编辑工作中体现更高的思想性、更优的服务性。

1.显示思想的力量

高度决定影响力。新闻影响力的背后,是思想的力量。即不仅提供对事实的概括和描述,更要提供对新闻事件与现象的分析。“新闻观察”孜孜以求的是,即使当新闻变成旧闻,其思想的力量仍在。

新闻在选择时尤见功力,这选择体现了编辑的思想深度,对客观事物的把握程度。《明溪:和谐拆迁进行曲》一开始就引用明溪县土地收储中心负责人话说,我们眼中没有“钉子户”,当我们带着责任心、带着感情与拆迁户充分沟通后,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钉子户”最终都是通情达理的。一番话说出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道出了推动和谐发展的方法和深层次原因。这篇稿件是编辑约请当地通讯员写的,在同题材的多篇来稿中,选取此篇。编辑和作者多次沟通、修改,选取最好角度报道社会热点问题,深化了主题。

2.保证话题的新鲜度

话题的新鲜度反映了时政栏目的水准。“新闻观察”栏目不断寻找新鲜的话题或发现新视角,找到传达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的共鸣点。

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赚钱,家里的田谁种?《家庭农场好种地》报道,光泽县鸾凤乡大羊村虽地处山区,却极少荒田,主要是因为有了一批家庭农场和大户。这篇解释性报道提出:种田能成富人,田才不会荒。《村企合作,林业和谐发展之路》《建阳:让医改合民意惠民生》《爱心合力,让一个都不少》里反映的林改、医改、助学模式的完善……抓住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与读者一同解读最新热点新闻的发展。

对重大新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精心选择新闻性事件的观察角度,深度思考,形成了“新闻观察”栏目的鲜明特色。

三、娓娓道来好新闻

“新闻观察”钟情于有表情有温度的思想,强调新闻做出温度。

好新闻总是娓娓道来。重大题材从小事入手,往往能将严肃与生动结合起来。“新闻观察”重视新闻的思想性,但强调思想性一定是和新闻性紧密相关的,是理性的、建设性的。文风的亲切可以赢得可读性。“新闻观察”叙事风格客观、平和、亲切,更易让读者接受。

1.硬主题软化

“新闻观察”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策划,适度而不过度,生动而不生硬。报道中大量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容易为读者接受。

《不上锁的大杂院》讲述三明市沙县官庄村一个农家“大杂院”,5户人家13年间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相亲相敬。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有很多温馨友爱的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维系着邻里的和谐;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跃然于纸上。

《小小营销合作社,社员遍及八个省》讲述连城县四堡乡3则故事——“从三棵桃树发展到万亩桃园”、“攥紧拳头闯市场”、“从自销到帮销”,将水蜜桃之乡发展成为果品营销乡,实现致富增收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农村党员。

2.个性化带来可读性

党刊要以必读性实现可读性。必读性指权威性,还指内容的独特性。“新闻观察”常靠独家报道实现个性化。独家报道以党建重大事件的报道为主,以农村和基层新情况、新问题为主。采编人员以“发现”新闻的独到眼光和提炼主题的独特视角,努力形成报道个性。坚持新闻报道的栏目个性,就是要把党和政府作出的有利于受众群体的政策和法规传播到位,让报道有好看。

《一棵榕树,一片希望》以1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在平潭种下的一棵榕树故事开篇,娓娓道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这样有影响的报道,“新闻观察”栏目还有不少。

“新闻观察”还在问题报道中突显正面价值:报道龙岩中心城区18家水泥污染企业全部关闭的《九年不懈监督,岩城蓝天再现》;报道漳州水仙花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水仙花“困局”:宁可种地瓜不种水仙花》,这些报道触及热点,切中时弊,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3.优化整合信息

“新闻观察”的新闻信息往往是大家共有的,但往往经过编辑的优化整合,信息的主题变深了,变成了优质信息。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这是关系到中国亿万农民当家做主民主权利的大事。“新闻观察”刊发《罢免村官门槛降低了》,文章从法律文书中“拎”出村委会成员的罢免程序、村民代表会议新规范、村务监督机构这3个新修订内容,送法于民、普法于民。

“新闻观察”作为《福建支部生活》品牌栏目,因其报道的生动鲜活和剖析的权威深入而广受好评。许多党员读者常来信来电给编辑部,称赞栏目信息量大、精品文章多,具可读性、指导性、实用性。

(作者单位: 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

泉州:围绕“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展开系列宣传报道

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于2014年2月13日-16日在泉州成功举办,开启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序幕。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新闻宣传组,根据“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和相关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协调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市直新闻媒体,并积极联系协调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部分境外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及其系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开幕系列活动共有60多家新闻单位280多名记者莅泉采访报道,首次刊播各类新闻报道、专题3000多篇(条、幅),营造了热烈、隆重、欢快的开局气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扩大了社会影响,打响了“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现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及早谋划,有序推进,做好活动前期预热宣传

提前谋划开幕系列活动新闻宣传工作,广泛宣传以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为核心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使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发展深入人心,为开幕系列活动做好预热宣传。

一是精心做好策划。制定下发《“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宣传工作方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动年开幕式系列活动宣传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具体指导意见。特别是根据《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深入挖掘各项活动背景、意义等深层次内容,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进行精心策划,制定下发《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具体宣传报道策划方案》,下发给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广播电视台,作为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网、泉州商报、泉州电视台、泉州广播电台和泉州广播电视报等市直媒体做好开幕式各项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是加强新闻宣传。积极与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文化部外联局、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市直新闻媒体1月13日正式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动年开幕式系列活动预热宣传,精心组织报道各项活动筹备情况、开幕式系列活动的特色、亮点、活动安排等,2月8日起加大报道密度,2月10日起每天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做突出报道。及时将开幕系列活动的内容、泉州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东亚文化之都由来和建设进展等相关素材和报道线索等,整理上传到公共邮箱,提醒新闻媒体关注、下载;制定《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宣传重点提示》,向来泉采访媒体提示开幕式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重点。泉州晚报社提前策划宣传报道方案,从1月中旬起,在《泉州晚报》头版、二版、三版连续推出开幕式活动一系列预告消息,在市“两会”期间就推出西街专版,在《东南早报》推出“文都·探营”专栏,提前为活动预热,总报道篇幅超过40篇;推出24版大型开幕式特刊——《从海丝起点城市到东亚文化之都》,以灿烂的海洋文明、繁荣的海上贸易、密切的历史往来、深远的文化影响和持久的保护传承为脉,详细介绍了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2月11日推出对开幕式大型活动导览图、“开幕系列活动一览(地图)”、交通引导图、公交运行图、卡通版的一览图,特别策划“光明城·泉州西街故事”,为古城文化复兴预热,为东亚文化之都开幕系列活动造势。

泉州广播电视台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开始前,组织对开幕式前期筹备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为活动预热,分别采访了开幕晚会导演、泉州市城乡规划局负责人,泉州广播电视台文艺部广告部负责人,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负责人,以及参加文创集市的部分参展单位和个人,对系列活动筹备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报道。

在泉州网、泉视界、泉州广播新闻网开辟“喜迎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专题,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集纳报道有关活动的筹备情况、预告活动时间和地点。泉州网自主设计电子地图,只要点击活动场馆,就能跳出该场馆所举办活动的详细资讯。各县(市、区)三类新闻网站开辟“喜迎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专栏,在转载和链接泉州网、泉视界、泉州广播新闻网相关专题报道的同时,重点报道各县(市、区)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开幕系列活动筹备情况。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加强新闻策划,除了常规的文化及相关活动报道,有序有步骤地推进报道,全程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共计推出200余个新闻版面,侧重突出韩国、日本代表团和随行外媒看泉州、聊泉州的部分。在开幕系列活动举办之前,加大力度报道开幕系列活动的筹备情况,包括2014泉州灯会的准备情况、采访花灯制作传承人的制作进程、采访开幕式文艺晚会筹备情况等,提前预告丰富多彩的春节、元宵群众文化活动,对活动进行提前预热及现场报道。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制定下发《“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氛围营造方案》,按照勤俭节约、有序有效的原则,在福厦高速公路和市区重要地段、嘉宾住宿酒店、中心市区部分公交停靠站宣传栏、公交车体、“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地点、重要旅游景点、机场、车站、中心城区交通岗亭和沿街LED、市行政中心电子屏幕等重要场所、重要载体,刊登“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宣传标语和LOGO标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

四是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过精心组织筹备,2月13日下午召开“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向媒体通报开幕系列活动筹备情况,邀请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相关工作组和市规划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改委、住建局、旅游局、国资委、社科联、中新社泉州支社、泉州广播电视台等活动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采访提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和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东南新闻网、泉州网、闽南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凤凰网,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凤凰卫视,横滨、光州新闻媒体等各级各类境内外60多家新闻单位100多名记者参加。

二、精心组织,周到服务,浓墨重彩宣传报道开幕系列活动

经过积极与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文化部外联局沟通联系,2月11日,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和中新社等主流媒体发出电话通知,要求做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并明确宣传工作具体安排。

2月13日至16日,“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在我市举行,共有60多家各级各类境内外新闻单位的280多名记者聚焦泉州,对开幕系列活动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注意引导中央、省级媒体开展重头、深度报道,协调做好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现场连线直播开幕式、央视《中国文艺》栏目《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专题宣传和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现场直播“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和新闻专题拍摄工作,组织协调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文化部丁伟副部长、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陈庆宗部长以及韩国、日本代表团人员等。

1、中央媒体强力出击。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派出强大阵容莅泉五天时间展开宣传战役,取得巨大轰动效应。

《人民日报》2月14日在第12版刊登《“东亚文化之都”启幕泉州》;

《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1日在第三版刊登《春暖刺桐城 尽览三国风》。

新华社刊发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拉开序幕》、《“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启节日狂欢》、《泉州光州横滨市联手 力促新闻媒体交流互访》、《东亚文化之都论坛:多样性中寻求文化共通点》、《古城泉州设立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泉州灯会,一个传唱百年的爱情故事》、《千年古城泉州努力成就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China Focus:Lanterns light up East Asian City of Culture》、《元宵佳节遇上“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群“灯”荟萃》、《泉州:古城元宵欢乐多“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开幕晚会在泉州举行》等十多篇报道。

《光明日报》2月14日在第3版刊登《多彩东亚文化 汇聚古城泉州》;计划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介绍“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宣传专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启序幕》、《泉州2014活动年隆重开幕中韩日同台献演东亚艺术之光绽放》、《郑东采:“要让更多韩国民众了解泉州了解中国”》、《微电影〈泉州味道2〉上线 展现泉州美食 领略“文都”魅力》、《书法家艺术家精品荟萃 展现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情》、《结社唱乡音故土永难忘 泉州举办南音大会唱》、《泉州西街音乐节开唱 泉州流行乐有了自己的舞台》、《到文创集市体验怀旧游戏 小饭勺里的大文化》、《“东亚文化之都”三市新闻媒体启动交流互访》、《“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旅游文化大使网络评选活动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元宵节启动》等30多条新闻报道。同时,2月18日在“华夏之声”刊播5分钟左右的新闻连线,报道开幕系列活动;2月18日在神州之声 “元宵特别节目”栏目播出;制作25分钟的专题《泉籍艺术家蔡国强谈“文都”规划》,2月17日在神州之声“元宵特别节目”栏目播出;制作25分钟的专题《李贤义捐资1000万设立南音南戏发展基金》,2月19日在《神州之声》“元宵特别节目”栏目播出;制作50分钟的专题《东亚文化之都开幕晚会<春暖刺桐红>》,2月21日在神州之声“泡茶来话仙”栏目播出;制作50分钟的专题《周末走泉州》,将于2月23日在神州之声“周末同学会”栏目播出;制作25分钟的专题《泉籍艺术家蔡国强谈“泉州当代艺术馆”》。

中央电视台:派出12人直播工作团队和1部卫星直播车来我市开展现场宣传报道工作,《中国文艺》栏目编导朱洪涛莅泉指导“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专题片摄制工作。中央电视台刊播6条新闻:《新闻联播》在2月14日《正月十五闹元宵》中播出我市元宵“乞龟”民俗,《联播快讯》播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2月14日新闻直播间播出《福建泉州:正月十五求平安 海峡两岸同“乞龟”》; 2月14日12点《中国新闻》连线直播《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进入高潮 闽南传统技艺吸人气》,16点《中国新闻》播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2月15日《午夜新闻》播出《多彩民俗共庆元宵佳节》。

《中国文化报》2月14日头版刊登《“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启幕》;2月15日头版刊登《泉州启动古城文化复兴计划》;计划2月20日头版头条刊登《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 福建泉州谋求文化转型》;24日在第4版刊登整版新闻图片报道;27日刊登日韩专场演出新闻报道。

中新社/中新网:刊播了《“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尽显中日韩文化交融》、《福建泉州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福建泉州启动古城复兴计划》、《“另一个纬度”展现福建泉州当代艺术》、《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分享发展经验(图文)》、《泉州籍港澳同胞捐资3000万元设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泉州当代艺术馆模型吸人眼球》等20多条新闻稿,刊发通讯稿《华人艺术家蔡国强:东方文化给我能量》,制作《“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泉州启幕》视频,向海内外播发。

2、省级媒体重头报道,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十分重视本次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指示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要超常规做好宣传报道,省广播影视集团多次派人来泉对接商谈直播报道事宜,确保新闻报道工作圆满成功。

《福建日报》:2月14日在头版刊登《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开幕》、2月15日在第二版刊登《泉州启动“东亚文化之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由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兼泉州记者站站长黄少波负责总统筹协调,泉州记者站、集团新闻中心采访部、策划部等有关科室负责人及摄像、编导、技术人员等20余名记者,采制完成21条新闻作品,在福建东南卫视《福建卫视新闻》和福建综合频道《福建新闻联播》等栏目中播出50余条次、总时长约60分钟(不含重播),特别是2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天在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眼》栏目播出《泉州拉开“东亚文化之都”2014活动年序幕》、《泉州光州横滨三市新闻媒体交流互访活动启动》、《千年泉州古韵 当今风采依旧》和《千年古街复兴 引来央企巨资》;集团新闻中心派出卫星直播车,在《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新闻联播》栏目中实时SNG连线直播开幕式现场和泉州民俗文化表演现场,在东南卫视《福建卫视新闻》栏目大篇幅报道“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在海峡卫视新闻栏目播出《元宵逢盛会·“东亚文化之都”显魅力》等新闻,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泉州的千年古韵,让观众同步现场感受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魅力。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围绕“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推出11个版的专题报道,策划“三国风”、“文都范”、“元宵闹”、“西街梦”等四部分的大型策划报道:“元宵闹”主要展现历年来规模大、档次高、内涵丰富的灯会,关注赏灯的人;“三国风”将中韩日三国汇聚时各自的表演风采逐一呈现给读者,注重收集韩日嘉宾对泉州的一些印象建议;“西街梦”篇章,将带读者重温西街;“文都范”篇章侧重提升“东亚文化之都”内涵,先后刊播《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昨日启动》、《“东亚文化之都”论坛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 三城代表 为文化和产业献计》、《春暖刺桐城 尽览三国风》等新闻报道。

3、市直媒体全面造势

泉州晚报社:2月13日,《泉州晚报》推出《从海丝起点城市到东亚文化之都》系列特刊,全面展示泉州的文化内涵以及与东亚、东南亚的友好往来与深远影响;《东南早报》推出24版的大型特刊《文化之都·千年之旅》,以时间为轴,讲述泉州自三国(公元260年)设治所以来的文化变迁,还原“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各个时期的风貌,让海内外宾客深入了解泉州;2月14日《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活动主消息、评论、三市领导合影和开幕式图片,在二版刊发开幕晚会侧记,在其余版面刊发发布会、西街规划等重点篇目。同时,还专访韩日新闻媒体、韩日代表团团长,并配发众多特写、侧记、手记,全方位立体报道开幕活动,提醒市民活动期间交通管制以及安全出行注意事项,更显生动、亲民。2月14日起,《东南早报》推出《文都泉州 风华绽放》开幕系列活动特别报道,每天十三四个版,全方位、深入报道各个活动;策划“三国文化使者带你逛文都”、“宝岛人游文都(上、中、下)”、“文都商道三部曲”特别报道和“印象·文都”赛图会活动;泉州晚报社所属媒体先后刊发了《“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启动》、《春夜喜雨添兴致 市民赏灯更欢快》、《国内最大文化央企牵手泉州》、《漫步文创集市 感受闽南文化》、《“东亚文化之都”三城 新闻媒体互访交流启动》。

泉州广播电视台:对开幕系列活动的采访安排进行细化,并整合各个部门的采访力量进行统一调配;对开幕式等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挖掘更多的新闻内容;2月13日,派出三组直播记者,从早上10点开始至晚间10点,在各档新闻栏目连线直播各个活动现场的情况,当晚《今晚播报》报道开幕式暨三国城市文化节目展演交流,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开幕盛况;采访蔡国强、和韩日代表团、文艺团体等,配合中央电视台、省广播影视集团等新闻媒体连线直播、收集新闻资料、拍摄画面、进行新闻传输等工作,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能够在更高的传播平台播出提供保证。从2月8日至16日,泉州广播电视台刊播了《泉州光州横滨三市新闻媒体交流互访活动在泉州启动》、《“东亚文化之都”论坛召开》、《泉州当代艺术展正式开展,从“另一个纬度”诠释泉城文化》、《文都生辉 文化外交魅力彰显 泉州开启建设“多元文化都市”序幕》等新闻报道,首播的新闻达到了246条,播出条次超过600条。

4、境外媒体积极呼应

凤凰卫视资讯台2月14日《华闻大直播》、《凤凰焦点新闻》栏目播出《泉州复兴传统文化 古城元宵斗花灯》,其中“泉州元宵灯会部分”与各地元宵情人节的综合报道,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的《时事直通车》栏目和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时间》播出;2月15日,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联播的《周末正午播报》以及凤凰卫视资讯台《凤凰正点播报》、《华闻大直播》等栏目,播出《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在泉州拉开序幕》。

香港《大公报》2月14日刊登《泉州展中日韩花灯》,2月20日刊登《泉州欲打造国际海上丝绸之路新平台》。

《香港商报》2月17日在《中国经贸》栏目刊登《“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启幕 中日韩三国文化相互交流合作》、《泉州元宵灯会展异域风情》、《闽泉州启动古城复兴计划》等新闻稿件。

5、网络媒体有效互动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举办期间,组织“西街故事”主题微电影展播、旧面粉厂品牌企业花灯展、组织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国网、凤凰网、新浪、腾讯、东南网、泉州网、闽南网等网络媒体,对李贤义、许明金、蔡国强、李兴钢、王明贤、陈文令等进行专访。

人民网刊发了《文化部长:泉州要呈现中华文化泱泱风范 密切东亚文化纽带联系》、《泉州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蔡国强演讲“东方文化从故乡出发”》等新闻稿。

新华网刊发了《冷天的热舞——泉州传统民俗庆祝“东亚文化之都”开幕》、《“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开幕晚会在泉州举行》、《泉州光州横滨“文都三城”共启东亚交流新时代》、《大手携小手“点亮 ”闽南少儿花灯展》、《泉州乡贤捐资3000万元 成立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本网专访“玻璃大王”李贤义:要让年轻人爱上南音南戏》等20多条报道,制作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网络直播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举行启动仪式》、《蔡国强:东方文化在我的艺术里·从故乡出发》、《“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开幕晚会》等视频。

东南网刊发了《泉州光州横滨三地媒体交流互访 展示亚洲文化魅力》、《开启文都寻根之旅 近200名大学生记者齐聚泉州》、《挖掘泉州古城文化 两岸高校学生记者挑战赛落幕》、《泉州西街音乐节:玩的不仅仅是音乐》、《三地同台演出 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启动》、《蔡国强建言泉州古城改造 应走高端文化路线》、《当元宵撞上情人节 古城逛灯展领SHOW“锁”幸福》等报道,在东南网泉州频道本网原创栏目刊播《“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论坛举行 三地交流文化心得》并制作成头条、图片等推荐到首页。

泉州网充分发挥泉州市门户网站的优势,对开幕式及三国文化展演进行独家网络直播,第一时间把泉州、光州、横滨三城的文化交流通过网络传播全球,开设西街规划展、西街微电影展、李贤义许明金蔡国强视频访谈、文都泉州专题升级版等专题;首次开设“网络观灯专线”,推出网络版的泉州灯会,两百多盏最有代表花灯让海内外网友足不出户就可观赏到泉州元宵灯会的胜景,举行最美花灯评选活动;利用泉州网公众微信、官方微博、泉州通客户端、泉州手机报、温陵社区等不同形态的媒介,把活动的服务信息和新闻,及时地推送出去,提升宣传的覆盖率。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将正式启动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活动。下一阶段,宣传报道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总体部署,按照《“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市直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与中央、省级重要媒体、驻泉媒体沟通联系,突出宣传“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主题和“共生、和谐、创新”理念,宣传报道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的泉州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思路;宣传报道泉州、光州、横滨三座文化城市在文化交流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与共享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成果;宣传报道泉州以“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为核心,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传承发展闽南文化、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打造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方面的系列举措和最新成效;宣传报道泉州推动文化转型促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讲好泉州故事,传播好泉州声音,展示好泉州形象,为有力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促进泉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泉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泉州: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宣传报道取得圆满成功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2月22日-24日在福建省泉州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国家部委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使节代表和国内外经济界、理论界、商务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58家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共200多人参加,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亲临泉州市主持“丝绸之路”大讲堂和“丝绸之路”商机对话会。此次活动规格高、参与度广、影响面大,是宣传报道泉州、提高泉州知名度、树立泉州形象的良好机遇。泉州市委宣传部根据市委黄少萍书记、市政府郑新聪市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庆宗的指示精神,精心策划安排,认真组织协调,切实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在海内外产生良好轰动效应。活动前期,市委宣传部积极协调指导泉州晚报社、泉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做好整个论坛活动采访报道的宣传策划工作,为活动做好预热铺垫宣传;联系协调泉州海交馆整理相关背景材料,为与会嘉宾和新闻媒体提供《“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与历史简况》、《“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建泉州》、《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运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介绍》等新闻素材。

同时,市委宣传部也主动与中新社福建分社沟通联系,联合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东南网、泉州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海峡导报、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莅泉采访报道,取得圆满成功。至2月26日共有海内外80多家新闻媒体发出报道400多篇(条、幅)。

人民日报24日刊登《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举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6日刊登《“新世纪丝绸之路”论坛举办 裘援平寄望华侨华人》;新华社、新华网在23日活动举办当天就刊发《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福建泉州启动》新闻通稿,新华网2月23日起在国内要闻与新闻栏目推出《“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 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新丝路论坛”探索构建沿线国家“利益和命运共同体”》、《马蔚华:实行人民币跨境结算 让“一带一路”贸易更便利》、《60家华媒将访“一路一带” 追寻沿线“海丝记忆”》等报道;光明日报24日刊发《海内外专家媒体聚焦“新丝路”战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3日当晚刊播《“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启动》。

中新社、中新网23日主活动当天,中新网全天将《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头条置顶;中新网对活动全程网络直播,中新微博全程播报;中新社通过中新电讯通稿、图片、视频、中新网(视频直播并推出论坛专题和微博)等形式,对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报道,共刊发《福建泉州市委书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优势独具 海上丝绸之路再扬帆》、《海外华媒参访海上丝绸之路遗存 冀参与新丝路建设》、《海外华文媒体福建安溪感受千年茶文化》、《海外华媒福建泉州体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图)》、《专家谈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相遇让经济文化共繁荣》等电讯通稿和中新网文字稿29条,图片《“丝绸之路商机对话会”泉州举行》、《“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在泉州启动》、《海外华媒福建安溪领略千年茶文化》、《海外华媒代表参访泉州“海博馆”》、《海外华媒福建泉州体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海外华文媒体参访泉州市博物馆》、《海外华文媒体参访泉州千年古刹开元寺》等10余组近40幅;制作播出《中新社主办"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启动》、《海外华媒福建安溪行 品味千年茶文化》、《海外华媒参访“海上丝路”古迹 寄语新丝路建设》等6条视频。这些稿件播发后,国内外知名门户网站和泰国《京华日报》、泰国《星暹日报》、《美国侨报》、马来西亚《光明日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马来西亚《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澳门华侨报》、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等海外华媒转纷纷发,其中头版头条有1家次、内页头条有5家次。

人民网先后刊登《重振泉州雄风 再创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郑晓松副省长:针对丝绸之路复兴 福建近期将拿出规划和方案》、《动员海外华人华侨参与丝路复兴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深情寄语》、《“丝绸之路”大讲堂 主持人白岩松精彩开场》等17篇报道,并推出国务院侨办何亚非副主任、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沈丹阳等领导以及三位演讲专家和另外4位对话商机嘉宾的视频和文字报道12篇;中国经济网24日在地方频道推出《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福建泉州启动》;新浪网在首页文字链接“白岩松赞泉州天气”,在新浪今日热点板块推出《“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昨在泉州举行 白岩松赞泉州天气”》和新浪焦点图“白岩松赞泉州天气”。

福建日报24日刊登《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华媒万里行活动在泉启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24日刊登《融入“新丝路”福建已有初步构想》、《“新丝路”先行区泉州有5优势》;福建广播影视集团23日在《东南晚报》、《福建卫视新闻》等栏目刊播《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泉州启动》;海峡导报2月24日刊登《白岩松到泉州称智商顿时高很多》。

泉州晚报社认真制定《“海上丝绸路 泉州新出发”报道策划》宣传报道方案,派出2名记者参加新世界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活动。泉州晚报22日在头版头条报道《泉州循“海丝”路拓对外经贸》,为活动进行预热;24日在头版头条刊登《古海丝起点 新丝路启航——“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举行》并配发图片;在第二、三版开设《新丝路,从这里出发》专版专栏,刊登了《带着梦想 泉州起锚》、《古老海丝文明令人大开眼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妙语主持:“我们站在新故事开篇的起点”》;25日刊登《海丝起点城市,“文都”实至名归》。东南早报24日在头版头条刊登《泉州将打造“21世纪海丝先行区”》并配发图片,开设《古海丝起点 新丝路启航》专栏。泉州网整合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有关“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报道的同时,派出网站文字和视频记者,全程关注“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制作播出视频新闻《“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开幕》、《“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的报道专题,刊登《白岩松点赞泉州空气 "呼吸后智商顿时提升了许多”》、《瑞典<北欧时报>转载本社报道推介泉州 文都实至名归》等。

泉州广播电视台加强新闻策划,制定《泉州广播电视台关于“新丝路万里行”专题策划方案》,派出2名记者参加华媒万里行采访活动。2月23日在泉州新闻联播、新闻广角、今晚播报、午间新闻网等栏目播出《“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举行》、《古海丝起点 新丝路启航》《泉州西安两地携手重振丝路荣耀》、《“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举行》、《古海丝起点 新丝路启航》、《泉州西安两地市长对话 新世纪重振丝路荣耀》等新闻报道,并对活动进行视频录制。

海外华文媒体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进行转载报道:泰国《京华日报》、《星暹日报》刊登了《2014年中新社媒体客户交流会泉州举行》、《论坛侧记:“带路”的商机与诀窍》、《“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在泉州启动》,《美国侨报》刊登了《海外华媒福建泉州体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海外华文媒体福建安溪感受千年茶文化》、《福建加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马来西亚公参谈马中双园建设 寄望经贸合作马年新突破》、《何亚非析新世纪丝绸之路建设的“五个紧密结合”》,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南洋商报》刊登了《裘援平冀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新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中新社主办“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 “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泉州举办》、《泉州优势独具 海上丝绸之路再扬帆》、《海外华媒福建安溪领略千年茶文化》,《香港文汇报》刊登了《何亚非析新世纪丝绸之路建设的“五个紧密结合”》,《香港大公报》刊登了《海外华媒参访“海丝”遗存 冀更多华人华侨参与新丝路建设》、《“一带一路”终将形成“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为新商机带路 助力各方互利共赢》、《历史与现实交汇 古老丝路再启程》,《澳门日报》刊登了《2014中新社客户编辑工作交流会在泉州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铁观音制作》、《三万多个茶壶亮相安溪茶都》等众多报道。

此次活动启动仪式刚刚结束,国内媒体接下来还将陆续进行后续报道,58家海外华文媒体表示回去以后要将此次泉州之行的所见所闻、活动盛况、活动感悟和收获给予充分报道。市委宣传部将及时跟踪、整理、总结和汇报后续宣传报道情况。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按照活动部署,密切跟踪,加强协调,加大对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等方面的新闻宣传力度,做好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全程参与华媒万里行活动联系协调事宜,深入挖掘宣传世界各地海丝沿线城市与泉州的深厚历史渊源,及当下和谐共生、合作共融、彼此欣赏的良好关系,进一步提升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泉州市委宣传部 陈霞红 康成林)

武夷山:市长徐春晖慰问新闻工作者

1月28日,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春晖及黄晓东、李耀华、彭秀莲等市领导一行,马不停蹄先后来到市广电局、市新闻中心、市委报道组看望节日正在编辑、写稿的新闻工作者,送上慰问金,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的良好祝贺,祝大家马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新闻单位慰问中,徐春晖亲切与编辑、记者交流。他说,主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反映群众心声的双重重任,作用举足轻重,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为提高武夷山双世遗品牌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对此,市委、市政府表示充分肯定。他说,这些年,武夷山在外有这样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新闻工作者功不可没。得知市广播电视新闻用稿量在全省排名前十,市委报道组连续十年获得全省报道组“十佳”桂冠,市新闻中心编辑的《武夷山杂志》、《武夷山资讯》、武夷山新闻网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徐春晖表示祝贺,他说,点点滴滴的成绩取得却来之不易,这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结果。徐春晖说,新的一年,京福高铁即将开通,武夷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希望我市新闻单位更加重视新闻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新闻人才,继续发挥媒体优势,多宣传鼓劲,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鸣锣开道,为武夷山早日建成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福建武夷山市委报道组 熊慎端)

山西查办一批典型案件重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徐硙)记者17日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山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开展了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和假记者专项行动,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成果明显,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新闻秩序。

忻州“9·17”“10·24”以记者身份敲诈勒索案。2013年9月17日,忻州市公安局立案调查袁某以《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记者身份进行敲诈勒索案。经查,袁某先后在河北、陕西及山西吕梁、晋中等地进行敲诈勒索活动,初步查明涉案金额12.2万元。立案后,袁某在逃,经通缉追逃后于今年1月8日在汾阳被抓获。2013年10月24日,忻州市公安局立案调查刘某某以记者身份敲诈勒索案。经查,刘某某先后在山西省11个地市和其他省份进行敲诈勒索,累计涉案金额达18.2万元。目前刘某某已被批准逮捕,两案均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太原“1·15”使用假记者证招摇撞骗案。今年1月15日,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千峰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杨某某自称是记者并出示《新闻工作证》阻碍公安人员正常检查,随即将其传唤作进一步审查。经查,杨某某所持《新闻工作证》为其通过办假证获得,本人并不是新闻从业人员,其行为已经构成招摇撞骗,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拘留5日的处罚。

晋城“1·7”假冒记者诈骗案。今年1月7日,晋城市“扫黄打非”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查处一涉嫌假冒记者诈骗案。经查,犯罪嫌疑人靳会朋以《纪实》半月刊山西省办事处记者身份,以报道该市爱物学校强令学生征订图书为由,要求学校向该杂志社提供赞助或有偿宣传费用1万元。经执法人员查验,靳会朋所出示的“新闻工作证”为其自制。靳会朋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临汾取缔一假记者站。日前,根据群众举报,临汾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取缔名为《政府法制》临汾站的假记者站。经查,《政府法制》临汾站为未经批准设立的假记者站,并擅自向工作人员发放工作证、采编证,负责人刘某某还以个人名义设立了“法制观察网”,涉嫌非法发布新闻消息。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运城取缔一假报刊机构。日前,运城市“扫黄打非”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盐湖区某地存在一假报刊机构《健康是福报》编辑部,该编辑部悬挂有《健康是福报》记者站、发行站、记者理事会三块牌子。经查,该报为福寿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主办,未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从事报刊出版发行活动。运城市“扫黄打非”部门依法对该机构进行了取缔。

驻站新闻报道如何创新

陈旻

驻站记者,是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驻站记者以其身在基层、近距离接触新闻发生的“第一战场”的天然优势,成为新闻媒体采写新闻的中坚力量,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在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不断创新驻站新闻报道,成为当下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人曾于2008年-2011年驻《福建日报》莆田记者站工作,在此期间对如何创新驻站新闻报道进行了摸索与实践。

创新驻站新闻报道,前提是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党性原则。福建日报作为省委党报,尤其应该坚持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驻站新闻报道尤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将其作为发展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上,牢牢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本人认为,在坚持新闻报道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驻站新闻报道创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新新闻报道理念。更新新闻理念,是新闻创新实践的先导。

1、应强调新闻宣传与信息传递相结合。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新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毛主席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时,应始终坚持发挥新闻的宣传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因此,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传播,还具备宣传的属性。

本人驻福建日报社莆田记者站期间,于2009年7月2日在《福建日报》上发表《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何以越演越热》一文,即是通过调查探访,宣传报道了莆田市通过推广现代文明小戏——在传统古装戏开演前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搭建文化下乡新平台,从而可以最低成本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还能吸引更多群众,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文章旨在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鼓与呼,为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驻站记者长期身在基层、贴近基层,在“三农”问题上有较多的了解和调研,只有创新“三农”报道理念,才能承担起驻站记者使命。

从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与土改,到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兴起、农民工进城……中国的风云大事都离不开“农民”这个“源头活水”。“三农”关系着中国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驻站记者身居基层第一线,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离现场距离近,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清晰和完整,更加真切和深入,这是驻站新闻报道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在驻站新闻报道中,应摆脱掉“大、高、空”的新闻理念,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农村和农民中寻找新闻线索,发现典型,运用新闻判断力,挖掘中国“三农”问题。

2009年12月,笔者于《福建日报》发表《仙游县书峰乡谋求绿色发展——念好山水经 生态生黄金》一文,就将农民的致富问题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文章以“不转变发展方式,还走传统农业的老路子,根本没出路”为切入点,描写了书峰乡“用生态赚钱”,发展“生态体验游”,“念山水经,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将书峰打造成仙游县的“后花园”,并把水果、药材和花卉等产业融入旅游项目。可以说,这篇文章紧紧扣住了农民最关心的话题,切实做到了贴近“三农”,为民所想,为民所忧,对于农村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致富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促进生态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新闻报道内容。创新新闻报道内容可以从选题和角度入手。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同样一个新闻事实,用不同的报道选题和角度,可以写出全然不同的新闻。驻站新闻报道由于具有高时效性,驻站记者容易只专注于及时采写,忽略了对新闻事件的资源整合和对其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思考。故,创新新闻报道选题和角度,在尊重事实、依据事实的基础上灵活地组织材料、选取角度,策划报道的重点、亮点和思想,组织深入采访,挖掘深层信息,发挥报道创造性,是驻站新闻报道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要有好的报道角度。2009年4月8日,《福建日报》发表的《盐碱地上“种”金银 中国银饰之乡》一文,从“目之所及是三片形态各异的加工贸易区,正好对应着该村珠宝业的发展历程”拉开序幕,生动地描述了地处平海湾畔的莆田秀屿区上塘村在盐碱地上“种”出金银珠宝的创业故事。文章没有直接描写当地企业的发展历程,而是通过描写三片不同的区域——从货郎担聚集起来的珠宝街、珠宝街边上的批发市场、市场外正在修建的珠宝城,折射出一个原本只能种地瓜的盐碱地村庄的传奇,塑造了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上塘村民群体:创造出全国唯一的“中国银饰之乡”,全村3000多名劳动力几乎全从事金银珠宝首饰加工、贸易及配套行业,并带动全国各地5万多人常年进出这里批发珠宝,日交易额1000万元左右,年产值30多亿元。由此,一个常见的通讯便可以写得如此生动而引人了。

其次,选择做深度报道。做新闻报道时,不满足于报道何时何地何人因何故发生了何事,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为什么和未来会怎样,放在对公众利益的关心,放在对社会心态的思考上。深入事物内部和各个侧面,透过现象,全方位地透视矛盾,分析矛盾,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描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和社会的发展脉络。这是新闻报道的深层意义,也是其最具创新性的所在。

三、创新新闻报道手法。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手法,是实现新闻创新的途径。

驻站新闻报道可借鉴传统的报道手法,运用崭新的手段,突破传统的手法。如制作图表,以图代文。一些经济新闻报道中难免会出现大量的数字,数字一多,读起来就容易乏味。运用统计的方法,制作图表,将数字成果按条理、分类别整理出来,不仅增强了可阅读性,引起受众阅读兴趣,还便于阅读,简明易懂。或通过解读数字揭示现象和规律,比如反映成果的经济数字,新闻报道中如果能善于总结,从数字中看出问题,看出变化,以此为由头揭示数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效果比全面罗列数字更好。

新闻报道手法的创新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接受性、可阅读性和趣味性。其中,做通讯、人物专访等报道时,可运用叙事化的原则创新写作手法。叙事体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级的问题。只有抓住那些让人感动的最原初的细节,让人可触摸的细节,并将其呈现,才能将新闻故事真切地呈现出来,也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驻站新闻报道只有抓住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才能真切地反映基层的民众和生活。

2008年12月14日在《福建日报》发表的《缺席表彰会的残疾老鞋匠》一文,报道没有直接叙述被评选为“福建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的老鞋匠是如何助人为乐,而是敏锐地发现老鞋匠没有去参加表彰大会,并以此为切入点,描写了一幅再平常不过的街口场景;“老李的补鞋摊,就设在仙游城关的肯德基餐厅旁。一把遮阳伞、一台补鞋机、三张小板凳,是他家庭生计的支撑。一旁的轮椅,告诉路人,这位残疾人并不是生活的弱者。”开篇细致地描写了一个平常的老人家平凡的一天。但文章的创新之处绝不仅仅在于对开篇角度的选择,更在于作者如何将文章的主题轻松地带出——“省里开表彰会那天,他依旧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耐心地修补着每一双鞋,并未参加表彰会。他说:‘我行动不便,不想给人添麻烦。而且,这都是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表扬的。’”有生动的场景,有令人发问的思考,这样的开篇引人入胜,让人读完豁然开朗,而文章的主题也轻松地由此带出。不得不说,创新新闻写作手法,新闻报道也更加具有可阅读性,耐人寻味。

新闻报道的“新”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发扬创新的精神,以创新的理念来指导、以创新的手法来报道创新的内容,才能使新闻报道永葆生命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作者单位: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