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2期
www.fjsen.com 2014-03-25 17:51:59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马年春节期间,省主要新闻单位数十位参加第三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深入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偏远农村,与那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一起“过大年”,推出了一批鲜活报道。自这一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0余人次的编辑记者全身心沉下去,与50位脱贫致富带头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亲历式报道展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事迹风采,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共鸣,进一步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扶贫攻坚战略,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成功开展,使新闻宣传与实际工作更加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本刊特摘编推出一组“脱贫致富带头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新春走基层报道和记者手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要求、创新“走转改”形式、拓展“走转改”成效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学习。

走,到乡间去

山村年年旺

“去年春天你来的时候,我们村只有一座公园。后来,我们又建了一座交溪公园,我带你去逛逛。”近日,松溪县溪东乡古衕村村支书罗章顺在村口小桥上迎接记者的到来。

古衕村山高路远,人口稀少,山林资源比较丰富。几年前,村两委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林改分山和竹山开路的问题。

林改分山和开辟机耕道,要触动一些村民的个人利益。有的乡亲直接跟村干部表态:“情愿大家一起穷下去,也不能损失自家山林一分一厘。”

多亏村里有全县第一个“村民约法理事会”。

修建机耕道的建议,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行举手表决,然后由村民约法理事会对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投劳及工程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目前,古衕村已由村民自发捐资修建了20多公里长的竹山机耕道,毛竹源源不断地运下山,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村民毛水强说,他家有竹山30多亩,机耕道和公路修好后,运竹方便了许多,单这一项每年增收6万多元。

近年来,古衕村的发展可谓一年一台阶。古衕村有413户1560人,竹山有7000多亩,为了把山林资源的优势发挥得更大,村里还建了两座笋罐头加工厂。作为国家级生态村,古衕村一日游的营业执照正在审批中,村里出去的创业能手刘章荣有意担当投资商,合力建设溪谷漂流、水上乐园、农家乐、自助采茶和挖笋等游乐项目。此外,古衕村还正与隔壁的西洋村、溪源村联手打造200多亩的后山森林公园,目前松溪县发改局已垫资7万元作为先期启动资金,为投资商入驻村庄奠定基础。

罗章顺还告诉记者,去年底,村里拿出50亩地进行试点,种植无公害蔬菜,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

记者提醒道:“人人都想打造自己的品牌。但销路等方面,你们考虑过吗?”

罗章顺说:“现在产量不大,在南平市就可销掉。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要着眼长远考虑。”

记者提起松溪亚达集团,该集团是省农业龙头企业,在松溪很多乡镇建设了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基地,很多农民因依靠这位“巨人”而脱贫致富。

罗章顺表示,新的一年里,希望能与亚达集团合作,由亚达提供市场情报、优质种苗、农技顾问等,最重要的是订单包销。

记者也答应他,愿意在亚达集团和古衕村之间发挥穿针引线作用。

记者感言>>>调动农民积极性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古衕村两委用事实证明,只要你是真正为村民谋福利,全村就会心往一块搁、力往一处使。

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李典利 叶丛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