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7-8期
www.fjsen.com 2014-09-10 16:25:39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途径

林 卫

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新闻和内容贴近人民生活,选题平民化,以平民视角,从广大普通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新闻形式,让人们能看到、了解自身生活的变化。2000年1月10号,福州电视台开办了福州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新闻110》,经过近15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已成为福州地面上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其他兄弟台也都相继办起了民生新闻节目,一时间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特性和优势被各电视台想方设法发挥到极致,其弊端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通常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电视、IPTV、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及传播的无界性和随时性。随着近几年新媒体快速兴起,传播模式趋向多元化,这给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让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与挑战。

1.新媒体分流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观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是世界上最大的网民区域。因为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更加重视受众的参与和互动,网络和手机视频的点击率以级数递增,而电视的收视率下滑,受众流失,尤其有些电视栏目还丧失了突发新闻第一时间报道权。以微博为例,近三年间每次重大新闻事件,微博都成为强势传声筒,直播第一手真实资料。由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相对更自由更迅速,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转向新媒体。

2.新媒体促使电视民生新闻改变形态

纵观新闻发展史,每一次新闻革命的发展都是以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为支撑的,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冲击,促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带来了又一次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报道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改变了民生新闻的话语形态。目前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和形式,在节目制作中体现了新的传播形态。比如福州电视台《新闻110午报》在节目编辑上就体现互联网特色,在形式上运用搜索、首页新闻、视频等形式来实现新闻编辑的网络化表达,尤其开设的《午报智多星》版块,就模拟网络BBS留言版的形式,以帮忙、找工作、寻物等内容实现媒体和观众的亲切互动,同时也在观众之间架起沟通互助的桥梁,使得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呈现了新媒体的传播形态。

3.新媒体拓宽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平台

新媒体丰富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源同时,也扩展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平台。目前,各大电视台都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通过电视和网络,手机终端等相结合,打破了线性传播的模式,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观看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的直播,吸引更多受众关注电视节目,增加网民对电视的关注度。以福州电视台的明珠网为例,福州电视台的自办节目都可以通过明珠网实现在线点播,不仅让错过播出时间的观众能收看到电视节目,同时也使一些并不关注电视新闻的网络人群调转过头来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同时节目上网,也方便受众参与,提供即时反馈,并扩大报道影响。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十年里,电视民生新闻经历过迅速发展的时期,但近几年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博弈中难免会顾此失彼,再加之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也一一显现。电视民生新闻在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娱乐化、形式单一化等问题。

1.节目内容同质化

目前多个城市台从傍晚到夜间都设有多档民生类节目,不同电视台有类似的节目,甚至同一电视台不同频道或者是相同频道都设有民生新闻栏目,导致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打开电视,同一事件的报道充斥各个栏目。相同的题材,相同的事件,相同的事件主角,都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尤其是新媒体迅速发展之后,这些事件有可能已经在微博、微信、网站上传播过,受众对事件已有大概的了解。此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报道上再没有创新,或者采编水平不高,都难以让观众产生收看兴趣。

2.节目内容本土化

节目内容本土化,目前各个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的范围之内,以省会城市为主,辐射周边。这种方式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报道本地区事物,但是由于民生新闻一贯以来流水账的报道方式,大量运用原生态画面,拍摄镜头、后期制作编辑都是短平快的形式,相对随意,报道内容也以家长里短,水管断裂等琐碎化的事件为主。这种只报道老百姓日常生活琐碎,忽视新闻背后的新闻,只做小民生,不做大民生新闻,终究难以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每天有价值的本土化新闻事件又十分有限,所以很多栏目都只能以流水账的采访凑满节目时间。

3.节目内容娱乐化

节目竞争压力大,有些民生新闻栏目为了追求栏目收视率。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采取一些娱乐手法处理新闻,比如对新闻事件的叙述采取神秘化,复杂化的表述,刻意煽情;或者用特技的手法对画面进行渲染,有的还利用演员重新演绎新闻事件,甚至不惜误导观众,对事件受害者不合时宜的调侃和评论,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这种过分猎奇、哗众取宠的新闻只能让民生新闻往低速、庸俗、媚俗的方向发展。

三、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新途径

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是以党和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为己任。因此民生新闻不仅要着眼于大局,还要注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做好民生新闻,就要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既要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又要找到百姓寻求的契合点,不断拓展报道领域。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增强电视民生新闻创新的必要性,使其走出烦琐、低级、庸俗、简单的误区,能够让它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民生大餐,就必须要找准创新的道路。

1.拓展传播合作渠道 实现资源共享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就像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就能形成完整、有机的架构。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国内的各大电视媒体、节目也纷纷开设官网、官方微博,与新媒体合作,实行媒介融合的策略。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更需积极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受众广泛和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以新媒体为介质,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扩展自己的传播平台,提升自身节目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地域受众能了解民生新闻的特色,提高栏目的社会影响力。目前福州台多档民生节目都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在这些新媒体是发布节目预告,听取观众意见等,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很好地推广了电视节目。

2.注重主题策划 加强深度报道

传统媒体新闻线索来源主要有:观众爆料、市民投诉、记者采访、从会议及党政部门获得线索。但相对来说,民生新闻的定位比较狭窄,小新闻、软新闻偏多,有力度的好新闻、大新闻较少。而新媒体时代,记者可以通过每天看论坛、刷微博、看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迅速获得新闻线索,并且可以通过看评论和留言进一步了解事件性质,为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提供服务。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民生新闻的选题标准、范围,应该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转向更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的新闻上来。加强重大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选择具有广泛普遍意义的、同质同类型典型事例作为新闻选题。把握受众的信息需求,通过纵深拓展深度报道,挖掘深层次的信息。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栏目就开设了“深度110”版块,针对老百姓关注的、重大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度报道,吸引受众对事件发展的普遍关注,栏目收视率也因此有所提高。

3.打造精品栏目 实现主持人品牌化

在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媒体竞争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敢于创新,打造节目特色,树立节目品牌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在节目形式上勇于创新,利用多种编辑手段,让节目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要发挥主持人的优势,采用播报新闻和主持人评论、网友留言方式进行新闻传播,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鼓励观众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的同时,也可以深入社区与受众零距离接触,使得主持人在受众之间形成影响力。在新闻评论方面,主持人也可从言语形态甚至眼神等细节着手,努力在新闻评论形式上进行创新。新闻栏目则可以通过组织进社区,举办公益活动等形式,增进与受众的关系,为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创造条件。同时也利于营造栏目品牌。

4.加强与观众互动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在当今人人都有手机的情况下,“草根一族”可以登录微博、博客来发消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的方式发展,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随之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中,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多种交互手段和受众进行互动,提取受众的建议要求,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福州电视台《新闻110》等多档民生新闻节目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特色,在形式上运用直播、微博留言等形式,加强与明珠网等合作进行自身宣传。栏目设有热线电话,网上直播,有效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多级、有效传播,延长了新闻传播链。但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其负面效应,理性面对新媒体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责任意识,提高新闻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把健康全面、积极向上的新闻展现给观众,发挥好媒体的社会功能。(作者单位:福州电视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