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当下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途径探析

2014-10-29 17:01:35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王艳玲 王 磊  
视频加载中...

摘要】当下的全媒体环境使得社会媒体竞相融合,高校校园媒体也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高校校园媒体只有通过资源融合将优势汇集,扬长避短,形成相互联动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这也是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资源融合;联动平台

当下全国高校都有各自的校园媒体,且形式多样,传播渠道不断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个性需求,但校园媒体大都没有形成专业化、权威性的品牌平台,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往往遇到同质化或片面性报道,信息内容质量有待提高。即大多数高校校园媒体包括二级学院媒体,都有各自的采编队伍,彼此缺乏互动,或只停留在浅层合作,“使得新闻简单、重复,撞车时有发生,造成校园媒体人、财、物资的浪费,使各种媒体载体失去各自特色,千篇一律没有新意”[1]。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各高校校园媒体只有整合相关资源,形成统一且独立的联动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对权威的校园信息,才能真正成为高校师生满意的校园媒体。

一、管理融合,成立新闻中心

高校校园媒体是伴随着高校的建立而逐步兴起的一种非营利、非社会化媒体,主要包括校园报纸、校园杂志、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平台等。它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宣传与传播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它不仅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而且还起着引导校园文化的作用,能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骨干力量。”[2]于是,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媒体的组织与建立,上自校级,下至二级学院甚至相关社团都有各自不同的媒体形式。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90%的高校有两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79.6%的高校有3-4家校级校园媒体,52.5%的高校有3-5家校级校园媒体。纸媒、广播、电视、网站等是最常见的几种校园媒体形式”[2]。

然而,高校校园媒体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也不是纯粹的行政部门与机构,很难完全依照媒体的规律办事。“校园媒体应顺应媒体发展潮流,在定位、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快内部媒介形式和高校间媒体的融合,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鉴于此,本文主要择取了天津地区的7所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为调查样本,涵盖了天津市高校的普通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类、语言类、艺体类院校,旨在通过相关的实证分析为高校校园媒体的合理架构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试图寻找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资源融合的最佳方式,从而为高校校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比较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一)设备技术统一管理与支持。当下高校校园媒体要真正实现资源融合,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步整合校级媒体、学院级媒体以及各种形式媒体共存的混乱局面,成立全校的新闻中心,统一领导全校校园媒体,从设备技术的统一管理支配到新闻资源的平等共享,全面地协调、整合校园新闻的采写与发布等相关事宜。

我们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媒体报道的满意度,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媒体报道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近半数人表示一般,三成多表示不满意,仅有两成表示满意。目前天津地区高校校园媒体的受众满意度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在调查高校学生对校园媒体的了解程度时,大约有1/3的学生表示很少关注校园媒体,还有14%的学生根本没有关注任何形式的校园媒体。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校园媒体并不是非常了解,校园媒体的普及度和推广度依然不够。

这里仅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在天津师范大学的校园媒体中,校级媒体有7个,院级媒体有3个,人数在50人以下的社团有5个,在50-100人之间的社团有2个,100人以上的社团有3个,可以说具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校园网,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媒体系统,成立有新闻中心,校报、校园广播、新空气网站等一应俱全,并不断地探索校内新闻宣传的新模式。即便如此,只有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管的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包括新闻中心学生通讯社、新闻中心新空气网站、新闻中心FREE图片社、新闻中心校园广播台、新闻中心视频工作社)基本能够统筹协调新闻资源,比较全面、权威地报道校园新闻,而其他形式的校园媒体之间基本没有联系,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对于校园新闻的采写方面,有时一窝蜂一拥而上,有时却没人理睬,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势在必行。

由于各高校传统的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基于长期存在的特点,一般都会有独立的记者队伍与相应的专业设备,但各个媒体的传播媒介有所区别,其采编队伍和设备的专业性随之不同,占有的优势资源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以党委宣传部下设的校园媒体设备相对规格较高,其他形式的校级校园媒体设备则相对薄弱。“如果校报上的照片能够借用电视台记者的设备进行拍摄,或者校报需要的新闻照片让更专业的电视台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效果或许更好。现在高校校园中的各媒体基本上经费独立,按照自己所需采购设备。如果能将经费资源统一调配,减少相同设备重复采购的浪费,实现各媒体之间设备资源共享,节约的经费可用于打造更专业的队伍和购买更先进的装备,等到做大型活动的报道时,就不会出现缺人、少设备的尴尬了。”[4]即各种媒介形式的校园媒体设备质量各有不同,反映出其定位的差异和主管单位的经费支持程度不同。若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既可以避免同在一个校园的校园媒体之间的设备使用瓶颈,也可以统一调度,使设备达到最大化的最优利用。

与此同时,各高校的校园广播站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或节目主持稿可以刊登在校报上,校报则可以发布校园广播和电视台的节目表和内容预告,类似校园内部的广播电视报,引导更多的学生收听收看校园节目,而校报的深度评论稿件又能够使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权威性、深刻性,甚至对相关主题的后续内容进行系列的、连续的追踪报道。这样,既最优化地实现了校园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又提高了校园信息的传播效率,加大了校园媒体的自主创新和品牌意识。

(二)新闻资源的平等共享。虽然高校校园媒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但其新闻宣传的性质无形中被要求提高,很多高校校园媒体基于自身定位和执行力等原因,并没有充分掌握学校的新闻资源。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校级媒体都停留在院级学生活动的报道,而较少关注学生不了解且希望了解的学校校园动态、生活服务、学术动态等重要新闻。

我们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媒体发布的信息感兴趣的类型,如图2所示:

  图2

针对校园媒体发布的信息,在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对校园动态感兴趣的占28%,对生活服务感兴趣的占18%,对学术动态感兴趣的占16%,仅这三类信息加起来就占了62%。即大部分学生更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些既是大学生有兴趣关注的焦点,也是校园媒体应该发布的重点,可这些信息本身存在分散化、零碎化的特点,采写与搜集并不容易,且这些新闻资源掌握在全校的各个部门,只有相对比较权威的校园媒体才能获取。诸如天津师范大学的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掌握着全校主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新闻资源,其他形式的校园媒体所掌握的新闻资源则相对较少。而校学生通讯社、家春秋、青年传媒等都有各自的信息联络员,势必存在人力资源闲置乃至浪费的情况。即新闻资源的平等共享才是高校校园媒体资源融合的坚实基础。

二、人才融合,建立通讯员队伍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报刊、广播、网站、通讯社等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都有各自的采编队伍,各自培训,人才质量各有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资源管理。在工作中他们往往是相互独立的,且不同高校校园媒体有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各自为战,高校校园媒体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新闻遗漏报道或者重复报道的现象,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各校园媒体人才资源冗杂、专业性弱,资源没有实行有效整合。

(一)人才资源整合。高校校园媒体的人力资源共享,就是打通各媒体的宣传团队,相互合作,在某个媒体人数缺少的情况下能够借用其他媒体的记者队伍。各媒体在培养自己的宣传队伍时,对其他媒体队伍积极采取开放的态度,允许他们前来学习。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承办的学生记者培训学校,就是面向全校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和新闻采写方面的爱好者,为人才资源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即由学校新闻中心组建一支统一管理的新闻采编通讯员队伍,统一培训统一调度使用,把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校园媒体组织联合起来,统筹各种校园信息和校园新闻,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报道质量,也可以避免同质化现象,提升彼此的品牌影响力。

(二)稿件资源整合。高校校园媒体对稿件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根据稿件的体裁、选题和重要程度进行再分配,使稿件得到有效使用。即整合稿件资源,做到各尽其用,是“提高稿件利用率、调动作者(特别是学生作者)积极性的最佳途径。校园报刊收到的来稿最多,由于受版面限制,多余稿件可以根据其体裁和题材,在校园网络刊载,在校园广播播发,或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声像处理后播放”[5]。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内容自产自销的传播媒介,内容是其生存的基础,稿件资源的融合将实现不同高校校园媒体之间的强强联合,实现品牌共赢。例如2013年记者节期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中心学生通讯社与津沽学院院报携手合作,双方互派记者交流,共享新闻资源,同步发布新闻信息,两家校园媒体的合作尝试,提升了双方的工作效率。这两家校园媒体今后还将成立新闻稿件库,双方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发布稿件库中的新闻信息。

与此同时,部分专业性较强、设备比较先进的校园媒体,逐渐和其他学校的校园媒体进行经验交流。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广播,加入了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内的天津高校广播联盟,联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节目制作经验,共享技术资源。即媒介资源融合是适应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媒体要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扩大自身的话语权威性,势必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找寻融合点,整合现有的参差不齐的信息发布平台,优势互补,时时更新传播内容,形成全校统一的、多途径的信息联动平台,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信息的同质化和片面性。

三、媒介资源融合,成立联动平台

针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可以做出不同的报道,得到不同的传播效果。但各家校园媒体纷纷报道,受众在接收时不知如何选择,会感觉到哪家媒体都没有权威深入地报道。如果高校校园媒体在管理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融合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联动平台,统一的信息终端推送,利用各校园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报道,就可以让新闻事件得到多角度的探析,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媒介融合,优势互补。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报、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各有特点。校报作为纸质媒体,以深度报道见长,但校园报纸的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比如天津师范大学校报和天津工业大学校报均为双旬报,天津大学《北洋人》为月刊报,每次出刊时新闻往往变成了旧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在明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之后,形成媒介平台的优势互补,紧跟时代步伐是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一大趋势。

毕竟在全媒体时代,在校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通过单项阅读校报、收听校园广播或浏览校园新闻网站获取资讯,而是有意识地参与校园决策乃至表达个人的见解。即校报电子版的网页,除了保障可以查阅之外,应该积极挖掘网络媒体的特点,在网页上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也可以增强校报的贴近性,扩大校报的品牌影响力。天津师范大学的多家校园媒体已经建立了新媒体平台,凭借微信公众平台与受众有效互动。诸如新闻中心学生通讯社就通过人人网、微信回复留言,征稿或定期约稿;校园广播可以通过微信点歌、发布消息、邀请节目嘉宾,受众既能通过微信平台接收校园广播推送的相关信息,也能即时回复参与到校园广播的节目中;特别是天津师范大学在2012年启动了《继之青年》手机报,2013年4月20日又推出了《继之青年》数字报,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传播相关信息,且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主页等扩大了师生获取校园资讯的方式,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不仅如此,高校校报在与校级广播媒体融合时,可以依托广播媒体良好的及时性在广播中预告校报的重要信息,广播站也可以将校报报道的人物请到直播间进行交流,以增强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在这种联动发布框架中,各种媒体优势互补,实现校园媒体的双向传播。“新闻网在为各种媒体提供集中展示平台的同时,负责第一时间图文并茂地快速报道新闻。校报强调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以通讯、评论为主。广播电台、电视台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可弥补新闻网在音频和画面感方面的不足。BBS论坛根据报道主题设立专题,保持与师生的互动。户外媒体体现接近性、醒目性和灵活性。手机报、手机微博等手机媒体的发布则重在短小精悍,最大化地建立与受众的接触点,弥补其他媒体空间性的不足。”[6]即把不同校园媒体的特点量化细分,寻找深度合作融合是当下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终端融合,成立联动平台。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容纳所有媒体内容的平台,故在操作层面上,“新闻内容的整体策划和联动发布当以新闻网为核心来进行,构建‘报、台、网、手机、户外媒体’联动的全媒体发布框架”[6]。正是在整个传媒业资源整合的大潮之下,2008年5月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旨在为各高校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与互惠的合作平台。即通过相对统一的权威媒体平台,既可在校园有限的受众中抓住主要受众,实现高校校园信息的有效传播,又能够共享各个高校校园媒体的优势资源,扩展各自的功能与扩大影响力,使高校校园媒体真正成为师生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

我们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多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校园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当下在校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校园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人人网和微信、微博成为主流。通过人人网获取校园信息的同学占36%,通过微信获取校园信息的同学占29%,通过微博获取校园信息的同学占19%,仅有4%的同学表示不从新媒体获取校园信息。即96%的学生通过人人网、微信、微博、手机应用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而传统的校园媒体已经不是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校园媒体自然存在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

于是,一些业务相对成熟、专业性较强的校园媒体已不局限于校园内的信息宣传,而是有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中心学生通讯社,不只为《今晚报》《渤海早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天津教育报》等提供新闻稿件,且部分稿件也在人民网、天津网、北方网等各大网站刊登。再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声线传媒工作室,由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2013年开始与甘肃定西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当下正积极与中国共青团旗下网站、中国播音主持网、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合作,已经形成了正规电台的直播模式,为各级电台、电视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即校园媒体通过与校外社会媒体的合作,使得相关的媒体资源得以共享,且以“以外带内”的方式在无形中增强了校园媒体的影响力,也带动了校园媒体的整体水平与优势发展。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势必要求校园媒体的新发展与时俱进。高校校园媒体自身成长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使其资源融合途径更加多样,且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即高校校园媒体要走出一条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凸显自身特色的道路,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整合现有资源,从管理融合、人才融合、媒介融合等不同层次探求融合发展,形成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联动平台,从而将各校园媒体的优势汇集,扬长避短,成为真正为校园师生服务的有效媒体。

参考文献:

[1]牛卫红.试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J].新西部,2012(8).

[2]王贤修.作为内部传播的高校校园媒体的整合与架构[D].山东大学,2012-10-15.

[3]宋德泳.当前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与发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4]梁艳.探析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与发展[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5]余少松.论高校校园媒体资源整合与校园宣传强势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2005(6).

[6]张文莉.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与管理[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3).

(王艳玲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王磊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