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7-8期
www.fjsen.com 2014-09-10 16:25:39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论微时代网络新闻评论如何良性发展

林雯晶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微信成为面向大众、流行的网络应用。2009年8月,新浪成为国内第一家微博运营商。截至2012年12月底,微博用户数为3.09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正式推出了微信,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故此,新闻评论已经不只是活跃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中规中矩的网站评论频道里。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一种新型的网络新闻评论形式应运而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接下来,以微博评论为例,探讨微评论的特点、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以及发展之道。

一、 微博评论的特点

作为网络新闻评论的一种,除了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基本特征,也有自身特点。

1. 篇幅小、传播速度快

微博每篇不超过140个字,短小精悍。手机终端的随身携带更是方便了微博用户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网络,微博评论发布、传播都是即时的,在新闻传播速度方面远远超过传统纸质、网络媒体。

2.门槛低、话语权均等

微博注册简单,任何微博用户都可以随时关注微博内容并进行评论。传统媒体由于权威性要求,多采用专家学者、知名评论员的言论,一定程度上造成草根发声缺失的局面。相对而言,微博这个公共发声平台让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有了均等的发言机会。

3.内容碎片化、有局限性

基于字数限制,微博评论具有碎片化特征。不同于大篇幅的传统新闻评论,每一条单独的微博评论都只能表达很有限的信息,读者只能看到某一个相对简单的观点,无法作更深入了解。

4.互动性强、裂变式传播

开通微博的可以是政府企业、新闻媒体、草根网民等,用户身份多样,发声内容各异,构成立体、交织的言论网络。每一次观点的转发,受众都会以各自粉丝数为基础以乘数效应叠加,实现了舆论的大范围传播。同时,在微博平台上,受众的兴趣共同体常以微群等形式存在,用户可轻松获取群内感兴趣的各种信息,进而可以就话题进行评论,甚而引出新的话题。就此意义来说,每一个微博发布者都像一个新闻媒体。

二、微博评论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微博拓展了新闻评论写作方式。由于微博内容限定在140字内,用户不可能像传统媒体的作者和编辑那样,对评论文章仔细推敲、严密推理,而是即兴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微博评论尽量简短、精练、切中要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高大上”的专家也好,“草根”也好,任何人都可以对感兴趣的事件发声。

1.丰富了网络评论的话题信息

传统的新闻评论,内容选择和主次顺序往往是由编辑根据编辑方针和专业知识做出判断并决定的。网络新闻评论兴起后,传统媒体这种话题单一的特性不再被延续,然而根据调查和统计,网络原创评论仅为1/3,甚至更少。而要真正实现“舆论引领”,网络需要有更多适合网民浏览阅读的原创评论。而微博大量的、迅捷的、多元的信息传播为新闻评论带来了丰富的话题来源。此时此刻,最火的话题是什么?答案自然是来自庞大的网民群体。微博平台首页的热门话题就是通过网民的点击率来排行的。

举个例子,微博“打拐”是2011年初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网友们零碎的无规章的草根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力量等结合在一起,迅速抢占舆论制高点。1月25日,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呼吁“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倡议发起仅10余天,就吸引了57万多名网民。微博“打拐””形成网络热点后引起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注意,许多传统媒体在评论“打拐”事件时对微博观点直接引用。网民的评论关注点除了儿童乞讨、拐卖这两个社会顽疾外,还涉及底层贫困家庭、儿童福利保障和公民意识等更深入的话题。

由此可见,微博评论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有价值的话题信息,成为很多传统媒体编辑找线索和素材的理想信息库,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

2.增强民众在网络评论中的参与度

传统的新闻评论关注文章的标题、逻辑结构以及在版面上的位置,而微博的评论只要一句话或几句话即可,对标题、论证方法、版式等并没有任何要求,用户可以自由发挥。当用户想就某事发表评论时,只要点击微博正文下方的“评论”按钮即可。正是因为操作简单、无标准的“写作要求”,使得微博平台上的新闻评论属于零门槛的普通百姓,理所当然,网民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

另一方面,受众在“信息爆炸”时代也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微传播恰逢其时地为受众提供了新技术和新信息平台。在“城管打人”、“校长猥亵幼童”、“温州动车事故”等热点事件中,网民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关注、评论并推进事态发展,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化。这些来自民间的话语,借助微传播得到关注度,影响了社会舆论,并最终推动了某些事件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公共空间”。

3.扩大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微博的发布便捷以及低门槛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各种年龄、职业和地位的用户。这些用户很大一部分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接收者,这使得他们能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而且,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得新闻评论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广泛的空间,辐射范围扩大了,因而影响力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例如,2013年9月18日,南京“饿死女童案”开庭。审理此案的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账号“南京V法院”同日直播了庭审情况和之后的新闻发布会。微博直播庭审,不仅使法庭之外的受众能迅速了解案件审理细节,还使得更多对此话题有兴趣的人参与互动,形成轰轰烈烈的全民大讨论。随着讨论的不断展开,评论已不单纯局限于“毒品害人”,还深入到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责任等深层次的话题。由此可见,微博这类微平台对网络新闻评论影响之深远,超出众人预期。

三、微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路径

如上所述,微博评论的兴起,给网络新闻评论、互联网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和积极作用,但“微传播”的诸多弊病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微博评论就像一个意见超市,各种意见纷繁杂乱,良莠不齐。由于自媒体平台把关作用较弱,进入到微博平台的新闻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微博甚至成为新闻炒作和滋生谣言的温床。2013年8月,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被刑拘,他们所在的网络推手公司正是通过微博等平台策划网络事件,制造传播了“7·23动车事故中国政府天价赔偿外籍旅客”、“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以及“雷锋生活奢侈”等谣言,并以此牟取暴利。一系列网络事件被“网络推手”通过造谣方式策划炒作推出,成了网络热点,煽动网民情绪,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虽然很多微博网站推出了辟谣的相关栏目,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一条谣言都会被更正,而且最为致命的是,谣言往往扩散迅速,而辟谣信息的转发量往往只有谣言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样一来,对虚假新闻信息进行的点评扩散开来,不仅误导网民认知真相,还会产生不良的舆论导向。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受众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等不同,使得微博评论良莠不齐,有的评论是对某人或某种现象不加思考的完全赞美或批判、中伤,甚至完全是情绪的发泄。这些都影响了网络新闻评论的规范性,使得网络新闻的评论质量大打折扣。

那么,在众声喧哗的微时代,网络新闻评论该如何良性发展呢?

首先,网民要自律,政府部门和运营商注重监管

网络新闻评论和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公民话语权能否真正实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证公民话语权的同时,微博运营商必须认真履行好“把关人”的责任,防止虚假和不良信息的扩散,以保证微平台上的新闻评论更具有价值。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于2012年5月底颁布实施了《新浪微博社区公约》及一整套相应的管理体系,明确了微博用户权利、用户行为规范及社区管理机制,对敏感信息、垃圾广告、不实信息、用户纠纷等典型违规行为进行界定,并建立了公开透明的违规处理机制。

除此之外,对于网络谣言,更是要借助政府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及时发现谣言苗头,尤其对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要及早制定应急预案。在谣言发生之初,相关政府、企业部门的官方微博需要及时发声,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让谣言止于真相。

普通网民在自律的同时应提高自身辨析真假消息的能力,保证新闻评论来源的真实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作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大V特别是媒体人开通的个人微博,更应当发挥好“意见领袖”的作用,把握好新闻评论的方向。

其次,要注重舆论引导,媒体微博起专业示范作用

在微博平台上,很多传统纸质、网络媒体都及时开通了专门的评论账号或评论栏目,力图在新的领域继续发挥影响力。例如,《人民日报》开设的“@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的“@新京报评论”、人民网的“@人民网观点频道”、“@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栏目等广受网友好评。

这些“窗口”成为微时代媒体与受众互动的新空间,但切记媒体微博不能仅仅视为除网站外的另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把媒体的内容往上生搬硬套。要增强评论的时效性,把握“黄金4小时”法则,占领舆论制高点;要精心策划内容结构,形成区别于传统新闻评论的一套独立体系;语言要具有网络特点,更活泼一些,使微博评论更贴近读者,尤其要注重和网民的互动交流,这样使网民更易接受媒体微博传播的观点。比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地震发生后,“@新京报评论”不间断发布原创短评,对救援情况、地震谣言、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必要性等很多问题进行探讨。这些微评论因其响应快、以小见大、精辟入里,转发量很大,一般都能达到数百条。2012年7月28日晚,“@人民日报”编辑了一组北京暴雨中的志愿者画面,并配发了一条“你好,明天”,其中“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广受网友传颂。微博中所传递出的爱、无私、勇敢等正能量,感染了无数人。

微平台上的网络新闻评论主观随意性较强,相对来说缺乏责任感和公正度。而对于日渐庞大的网络信息受众,应该有引导者,意见流、观点流更需有人引领和规范。作为专业的媒体机构,就是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向社会公众说清问题,讲清道理,表明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网民们的思考方向,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更有水准,进一步提升、扩大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再次,要注重原创整合,拓展传统网络评论的话语空间

“微传播”弊病显露的主要根源在于优质原创的缺乏,微博用户在表达上理性不足而浮躁有余。于是“优质原创”成为网民群体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也因此,尽管在用户体验与交互模式上,传统新闻网站的评论不能和微评论相较量,但频道栏目的适当改进,完全可以进一步拓展网络话语空间,满足网民对于“优质原创”的需求。网站评论频道可以聘请或是培养专家学者组成“精英型”评论队伍。例如,中国网的“专家专栏”、东方网的“评论专栏”和凤凰网的“凤凰网评”等等栏目,均是组织发表例如重点院校的教授、社科领域的专家等等的经典言论文章,满足了很大一部分网民群体深度、专业阅读的需要。另一方面,网络评论频道可以选取社会关注度高、可持续性强的热议话题,整合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章,制作策划类的话题栏目,向网友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以及深度分析,引发网民思辨。如:中国网的“思维度”、腾讯网的“今日话题”和凤凰网的“自由谈”均是此类网站自主策划作品的代表性栏目。某种意义上说,开辟这类原创性栏目是“微传播”表达呈碎片化形态下,网络评论频道的“逆向应对”策略。(作者单位:福建东南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