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8期
www.fjsen.com 2015-09-10 09:35:27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台风 海都记者在行动

侯希辰 汤先增

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台风夜,是媒体人的不眠夜。穿越狂风暴雨,我们在风雨中坚守岗位,与福州这座城市守望相助。

8月7日,当“苏迪罗”在卫星云图上划出走向福建的线路时,每位海都人的心里,拉响了警报。海都报提前安排,严阵以待,各部门主任24小时待命,所有记者手机日夜保持畅通,跑口记者放弃周末休假,随时关注口上台风动态。报社投入大量人力,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报社投入了超三分之一的采编人员,逾百海都新闻人在采编一线,密切关注台风动态,为市民报道最鲜活的台风资讯。

比积水更高的是相机

“‘苏迪罗’在台湾省花莲县秀林乡沿海登陆。”“‘苏迪罗’距离福州还有220公里”……8号天上午,福州已经感受到台风来袭前的威力。海都热线通95060急速加热,大量市民打来电话,报料各处树木倒伏、广告牌砸下等突发状况。

“追风小组”立即出发,在福州街头巷尾展开采访。福州琴亭高架桥五四路路段,积水严重,车辆被堵。摄影记者孔瑜涉水前往现场。积水先淹过他的小腿,然后到胸部,孔瑜高高举起相机,不停拍摄着。等他返回时,手里拎着被路面锐物扎破的凉鞋,满腿是脏泥,“一阵阵发痒。”无法清洗,他马上赶往下一个新闻现场。

风急雨大,道路上不时能见到行道树倒下。为采访园林抢修工人,文字记者侯希辰和他们一起清理倒树,风吹掉落的树枝砸在背上生疼,急得工人直喊他回车上。跑气象口的90后女记者夏雨晴,几天守在气象台里,“来回从乌山山顶走到山脚,雨太大,滑倒好几次。”

“绿丝带寒门学子见面会”如期进行,但因为台风,从省内各地赶来的16名学子及家属,被安排在福州五四路一家宾馆住宿,积水随后困住了宾馆。助学小组的记者买来饮用水、面包等,从五四路涉水走到营迹路,再转鼓屏路至华林路。直到看到所有同学都吃上食物,记者才放心。

追风抗台 海都人在现场

风雨渐大,8号下午1点,海都记者陈琨、肖春道前往福清追风,“采访车上高速路后,狂风吹得车身在摇晃,暴雨中只能看清前方5、6米的情况。”到达福清市区,记者收到消息,一艘货船从平潭一路被吹到福清市龙田镇东壁岛海边,采访车马上前往现场。

“去岛上,要经过一条仅能通过一辆车的小道,而道路一侧就是海堤。” 陈琨说,那时海堤边掀起了几米高的巨浪,打在车身上发出巨响,“车就像汪洋中的一艘小舟”。到达海边,狂风吹得人站不稳。执勤的边防民警看到记者,连声说太勇敢了。风雨中采访完,返回报社已是晚10点多,“路边找了一家小饭店,只有米饭没有菜。”穿着湿透的衣服写完稿,是晚上12点多。

9号凌晨1点,摄影记者毛朝青接到线索,在福州华林路与河边路交叉路口,有市民被水困住。拎起相机就往外冲,涉水赶到现场,拍摄到民警用橡皮艇救援场景。越涨越高的水堵住道路,毛朝青搭乘橡皮艇才脱险。回到报社,他急忙处理照片。

断电断网难不倒我们

8号傍晚,福州内涝严重,不少地区成了“孤岛”,但这拦不住编辑赶到报社。下午时分,家住福州福兴路的编辑邓小燕就出发,先是涉水走了一段路,再换乘公交车,接着再涉水步行,然后接着坐公交车,“几经波折,总算准时赶到报社。”

湿淋淋的编辑、湿淋淋的记者,沟通着采访内容。虽然有了临时发电,但网络不通。于是,记者写完一段稿件,编辑用U盘拷走编辑,如此接力,“不要耽误时间。”风雨加剧,当晚10点,再次断电断网,编辑部里一片惊叹声:“改好的稿子要重新做了,等电来了,加油吧。”

与一次次的停电与断网斗争着改稿,直到凌晨3点半多,完成全部工作,编辑们才松了一口气,揉揉发酸的腰,又开始发愁怎么在台风深夜回家。

“城区内涝未退,这可怎么回家呢?”8名男女记者围在一堆,大家拿出手机向网友求助回家之路,可得到的回复都是:无路可通。“打地铺睡吧!” 摄影记者毛朝青提议后,大家纷纷寻找打地铺的装备,但因办公室的装备不足,最终两名记者只好躺在会议桌睡觉。一天下来,大家都已身心疲惫,身上都是一股的汗臭味,多名男记者刚躺下就发出呼噜声。

4个小时后,天亮,积水撤退,我们没有时间回家洗澡,带着身上的一股汗臭味,又上路采访灾后的情况。

“苏迪罗”渐远,海都人还在用自己的文字与服务,参与着福州的灾后救援。龙王、桑美、苏力、西马仑……每次台风来袭,海都人都在坚守,上演着一个个不眠夜。

(作者单位:海峡都市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