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感悟丨带着“热心冷眼”寻找容易“视而不见”的新闻

2015-12-09 16:00:2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白宇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 舆论监督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深度调查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硬骨头”,不仅需要记者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考验着他们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位爱“啃硬骨头”的同行,倾听他们的采访故事,分享他们对职业的感悟与责任的坚守。

中国之声首席记者、评论员白宇:

用好我们手中的话筒

在有图未必有真相的时代,用好我们手中的话筒,为党和人民服好务,既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深入基层方能知实情解矛盾

在白宇看来,完成一篇经得起推敲的舆论监督报道,离不开记者深入基层与过硬的作风,一篇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也绝不仅仅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批评报道,因为批评本身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比如当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尽管媒体客观报道了各有关部门如何及时抢险,如何日夜坚守,依然有部分民众对死亡人数持怀疑态度,认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京房山段水下有80多辆车被淹没,水位最深时达6米,怎么可能只有3人死亡。白宇便深入调查,采制了录音报道《雨夜最可爱的人》,真实再现了那个夜晚100多位农民工兄弟第一时间下水救人的感人场面,从而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这期节目解答了公众连日来的质疑,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深度思考。

好报道源于比别人多走几步

白宇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外部干扰,我就曾被跟踪、被恐吓、被制造交通事故、被邀请消费、被塞一个巨大的红包等。如果一个记者被外部干扰所左右,甚至失去理性,做一些有偿、虚假新闻,或是有偿不闻,新闻将失去力量。这影响的也不仅是新闻单位的公信力,更可能影响中央对一些问题的客观判断,最终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

白宇认为,无论是舆论监督报道还是突发事件报道,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比别人多走了几步,多想了一点儿。但正是这多走的几步和多想的一点儿,让他们能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报驻天津记者张国:

找到折射世界的那滴水

一滴水能折射一个世界,作为一名记者,我总想找到折射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一滴水。

  用细节还原现场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后,一篇特稿《牺牲》让人们记住了张国的名字。

“侯永芳在零点之前接到了一个电话,屏幕显示是儿子的号码。她对着电话喊了半天,那头始终没人说话,只有一片嘈杂,连呼吸声都听不到。第二天她的世界就塌了。”这段描写事故中牺牲的消防员甄宇航与妈妈通话的细节打动了很多人。张国说,在文章见报的前一天,他还不知道这个故事。

偶然机会,张国从一个消防人员口中得知,有个牺牲的战士在爆炸发生后还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他立即问那个战士叫什么名字,对方答好像叫甄宇航。张国说写过他,但不知道此事。他马上联系甄宇航的家人,得知那个无声的电话确实存在,而且,甄宇航有每次出警回来都跟家人报平安的习惯,于是这个细节被写进了《牺牲》这篇报道中。

记者要有“热心”“冷眼”

张国坦言,面对灾难过后人们的悲痛,很难克制自己,但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工作。记者首先是一份工作,要忠实记录事件的过程,努力探寻事情的真相,所以在采访和写作时,理智的思考要压过个人情绪,否则写出来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煽情的故事,而没有对原因的追问。

张国说,记者要有“热心”“冷眼”,对别人的遭遇要有同情心,但也要理智客观。故事讲得动人,文字写得精彩,读者才会看下去,才会感动。

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

我的使命和兴奋点在一线

我的调查报道是在一线跑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策划出来的。我的使命和兴奋点始终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

  胆识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

王文志认为,记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有为民代言、为民请命的担当。2013年,获悉北京一些公园暗藏高端会所,有的甚至开到了北海、地坛等著名公园内,王文志感到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新闻价值。采访伊始,王文志曾遭劝诫:小心“捅马蜂窝”。但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排除来自或明或暗的干扰,投入调查。他以普通游客、食客等多重身份,自费购买公园门票、自费点菜,并在不同时段多次进入几大公园会所暗访和体验。采访期间,他对每位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都认真记录并做了全程录音.。

后来,其所成报道《北京北海地坛暗藏高端会所园方称曝光也没用》引发了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部门迅速制定相关规范,部署“会所歪风”专项整治工作。这篇稿件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与“耳闻”相比更相信“目睹”

重视证据非常重要,王文志在做调查性报道时,借鉴了刑事证据法学中一些理念规则。比如,孤证不为证。爆料人的言词证据,只能作为证据线索,需要至少3个以上不同信息来源的证据相互印证等。除此之外,平衡也需注意,给采访对象说话的机会,不搞舆论审判。

与“耳闻”相比,王文志更相信“目睹”,相信“我在现场”作出的判断。王文志说,要让写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过硬的采访作为支撑,缺乏证据的推论即使再合乎逻辑,也不能下笔。

吃苦是调查记者必修课

华润以畸高价格收购山西金业一个无证废弃煤矿,涉嫌重大国有资产流失。为了拍摄这个场景,王文志在煤矿门外躲着等了整整一上午。那天出门的时候天还晴着,后来下雨,拍完那张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王文志浑身都湿透了。

在进行调查报道中,王文志一直追求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来自对时代、对国情和对现实的准确感知和把握,也来自务实基础上的务虚。王文志说:“我们每每写作一篇稿子,并不急于下笔,而都要开思想上的务虚会,力求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认识。”

本文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相关报道整理,转发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