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8期
www.fjsen.com 2015-09-10 09:35:27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用声音记录“苏迪罗”

李泰曦

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于8月8日22点10分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登陆。这场台风给我省特别是福州市带来严重的影响,道路积水、树木倒伏、城市停电……这一系列的景象让我这个从小在北方内陆省份长大的人来说,第一次领略到台风的威力。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苏迪罗”这个名字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仰,我也有幸用采访机将它们全部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这次太厉害了,上次还是10年前‘龙王’的时候。”

说这句话的,是9号上午我在街头采访时遇到的一位普通的福州依姆,大概四十多岁,姓张。

当时台风已经在前一天晚上登陆,风力和雨量都减小了不少。街头也有了行人的身影,但大多都脚步匆匆,这位张依姆也是刚刚从市场买完菜回来。她站在公交站旁告诉我,超市里的米面还是有很多的,但是蔬菜偏少一点,她也仅是挑到了几根茄瓜。幸运的是张依姆的小区并没有停水停电,这样的现象在8号和9号那两天并不多见。大多数小区的供电都受到了影响,像张依姆家这样“灯火通明”的,足以让亲戚朋友羡慕。张依姆说,小区的绿化树木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坐在家里都能感觉到玻璃的抖动,根本就没法出门。她说的这些话并不夸张,我和我的同事都深有体会。因为在台风来临前,我们都带着采访机走出了家门……

刚来福建台的时候就知道每年的“台风季”我们都要做特别直播。作为一名记者,这个时候肯定要前往报道第一线,这一点心里早有准备。但是在8号中午12点左右走出家门时,还是暗地里吓了一跳。街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狂风夹杂着雨滴拍打在脸上,铝合金的雨伞在这样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单薄,起不了多大的用处。我看见路边的一家便利店还在营业,于是赶紧闪了进去,花了四十元买了一件平常二十块就能买到的普通雨衣,顶着狂风往单位走,好在住的地方离单位不远。

到单位时遇见的第一个同事就是老罗,据说是打车过来的。见到他时,他手里拎着一把破伞,说:“全刮折了。”老罗当天的任务是巡城,就是在大街上不停地观察台风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以及积水路段和突发情况。出发前,老罗把我的伞借走了,当时我没想着还能拿回来。但再见到他时,他却将伞完好无损地还给了我,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我清楚地看到,老罗的后背已经完全被雨水淋湿。

这次台风我们连续做了两天的特别直播,我觉得在我们自己的广播里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提醒大家台风天不要出门,注意安全。但是我们一边提醒着听众,自己却还要不断地往外跑。作为一名记者,那种采访报道的使命感促使我们必须要去采访,因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有太多需要我们去记录的事情。

“母子平安,万分感谢,多亏有你们,真好!”

说这句话的,是福州鼓楼区的一位杨先生。当时是8月9号下午,他那天刚刚做了父亲。

8月9日凌晨3点46分至5点20分,在这1小时34分钟里,对于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第二中队副中队长洪航和他的五名战友来说,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3点46分,洪航刚带领战友们增援处置完毕一个小的火灾,在返回途中,再次接到指挥中心的调警命令,要求其立即前往鼓楼区梅峰路某小区,负责转移一名即将生产的孕妇。报警的人,就是杨先生。他带着一种非常急切的语气和接警的副中队长洪航通了电话:“羊水破了,请你们快点来吧。现在通往我们家的路积水很深,救护车来不了啊!”

得到这样的信息,更让出警的消防员感到事关重大。如果不及时送往医院,产妇和婴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十分钟左右,消防队员冒着暴雨赶到了杨先生所在的小区。此时这座老旧的小区已经完全停电,现场一片漆黑,而杨先生家又住在七楼的位置,于是四名消防队员拿着担架飞速冲上了楼。

对于训练有素的消防员来说,在七层楼的高度进行救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救援一名羊水破裂的产妇,这对年轻的消防员来说很少遇到,就连副中队长洪航也是入警以来头一遭。“当时大家都有点手忙脚乱,只能尽力把担架抬稳了,尽量让产妇舒服点。”洪航一边指挥战友抬担架,一边查找百度百科,并直接打电话给作为产科医生的同学,“江湖救急”现学救护常识。几分钟后,产妇被安全抬到楼下,救护车一时到不了,但产妇的羊水还在不断地流。“把担架连人抬上消防车后排,大家用腿当支撑平台,必须把担架扶稳了,保持臀高头低。”洪航一边指挥,一边当即决定用消防车直接送产妇去医院。

凌晨5点左右,洪航和战友们终于将产妇成功地送到省妇幼保健院,早已等候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将产妇送入产房进行剖腹产。9日下午,杨先生给消防员洪航写了一条短信:现在已经剖腹产个男孩7斤,母子平安,万分感谢,多亏有你们,真好!

洪航是这样回复的:“平安就好,如果因为送医不及时,产妇有什么危险的话,我们会内疚一辈子。”

这次“苏迪罗”台风我们的特别直播节目在9号晚上结束了。第二天是周一,也恢复了正常的节目安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迪罗”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接下来的一周里,整个福州市都进入到了灾后恢复的阶段,各种基础设施的抢修都自然地成为我们各档节目关注的焦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苏迪罗”虽然走了,但它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如果还有需要的话,我们还会继续彻夜为他们送水。”

说这句话的,是福州消防支队干事朱晓航。他刚刚结束了对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站的紧急运水任务。

台风过后的福州城积水退去,留下了大量的生活垃圾需要处理,当时垃圾量是平时处理量的五倍多,每天有4000到5000吨的垃圾。福州唯一一座垃圾焚烧发电站——红庙岭垃圾处理站,承担着其中三分之二的垃圾处理任务。受台风影响,红庙岭垃圾站在8号早晨突然断水断电。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的蒸汽发电和机器需要冷却,每天需要用水几千吨。由于垃圾场在山上,冷却水是靠山下的水泵一级一级地往上抽。断电后水泵就无法工作,虽然垃圾场备用水池里有一万吨的水,可这只够用两三天。如果不及时供水,垃圾焚烧厂会面临停产的风险,这将直接影响福州市灾后恢复的进展。垃圾焚烧厂的锅炉、机器设备停产后,各项损失费用估计也得要几百万元。

在福州市政府的紧急协调下,福州市消防支队在10号傍晚调集6台20吨的大型水罐车以及15名消防官兵开始彻夜地为红庙岭垃圾站送水。这一送就是整整一晚上,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结束。

消防官兵送水的路是狭窄的盘山路,下雨过后非常的湿滑。6辆水罐车的消防驾驶员小心翼翼地握着方向盘,艰难行进在山路上。每辆消防车都是满载20吨的水,又是上山的路,所以开起来非常的缓慢,平均时速只有15公里左右,就跟我们在平地上骑自行车差不多。根据测算,消防车从山下拉满水到山上,然后再返回,这个过程需要90分钟。这对消防员以及消防车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为了保障灾后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消防队员分成两班轮流执行任务,就这样不停地彻夜送水,为红庙岭垃圾站提供了两天左右的用水量,也赢得了宝贵的电力抢修时间。终于,在12日中午前,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站的供水系统恢复了正常,没有影响福州市的垃圾处理效率。

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登陆后,威力逐渐消散。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受灾地区也逐步的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作为一名广播记者,我用声音记录了“苏迪罗”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同样也记录下了这其中的温暖时刻——那种出于对生命的尊敬,以及对群众担负起的责任。我想,这些声音也将会留在所有经历这场台风的人的心里。

(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广播 福州消防支队黄绿荣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