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12期
www.fjsen.com 2014-02-20 10:31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微博时代的新闻追踪与发酵

邵凌丰

无论如何,现在的新闻人,都必须正视微博的存在。

微博很迅速,在有智能手机这种强大移动终端的时代,事件发生的第3秒,就有可能在微博上出现第一张现场照片;微博很杂乱,各式各样的牢骚、八卦、突发,乱花迷人眼,真假无人知;微博很细碎,无论是什么信息,都只有片段、碎片,不做拼凑无以见真章;微博很广泛,网民的情绪很容易相互传染、带动,形成某种“代表绝大多数”的假象;微博很有力,网民的接力转发,可以让一件不起眼的事在一天、甚至一小时内成为新闻热点……

一条新闻,借由微博作为平台,可以迅速的传播、扩散并发酵,跟着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紧密监控微博平台上新闻的传播流向,在驳杂、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进行新闻追踪的线索,选择最合适的新闻切入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是在微博作为大背景的时代中,新闻人进行新闻追踪所必须做到的。

以厦门日报“小鑫炫”系列报道为例,报道从2012年4月开始,到2013年9月正式结束。我尝试在跨越了1年多的追踪报道中进行分析,寻找在微博背景下,新闻追踪的可行之路:如何筛选信息辨别线索?如何重组信息发现线索?如何控制情绪善用线索?最后又该用何种方式结束这条新闻跨越了1年多的追踪?

【1】 筛选信息,辨别线索(

关键词:新闻事实)

————————————————

2012年4月16日 第五版 《警方进小区排查 还出动警犬搜索》

时间是2012年4月15日。

自4月12日小鑫炫失踪以来,已过去3天。警方出于侦查考虑,没有对外释放更多的信息,信息源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是微博,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警方人士的微博,一直在本报记者的“严密监控”之下,所以社区民警“召开专案会”的微博一发上网络,即刻被捕捉——这是官方来源。

还有民间来源。通过海量的浏览、精准的搜索,记者锁定了几个可能与小鑫炫同住一个小区的网友,通过微博锁定了警方的侦破行动进展:拉网排查、警犬搜证。网络动态线索是否能够被采用,还需要更多的佐证——所以记者走访现场,回访当事人,确认有此事;而警方而后在微博上也对此予以了肯定的回应。

微博的海量信息里,我们筛选出了事实线索:它指向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但仅仅是线索而已。如果下到基层回访现场、没有下到基层多方求证,这样的线索可能只是片面的事实,无法成为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假假真真,核实为上。

另举一个微博“骗人”的例子。某日晚8点,微博有照片突现:吕岭路一栋楼的2楼窗户,哗哗往楼下流水,状若瀑布,蔚为壮观。若就此作文,第二天见报,必定落得终生骂名。真正的事实是:是路面一个消防栓被撞坏,水喷了两米多高,图片上看起来如瀑布一般。

市民毕竟非专业记者,作为一个路过或道听途说的记录者,他可能只拍摄感兴趣的那部分作为照片上传,不够全面准确;他可能看到地上有血,就认为有人因车祸而死,而不会去深究那摊血是人血、猪血,或干脆只是西红柿酱。

以片面的事实,下全面的判断?这无异于是以管窥豹、断章取义。任何一个片面的事实,对于新闻事实的真实性而言,就是假信息。记者在面对这些信息时,首先要先到达现场处,以专业态度和角度了解事实的全貌;其次更要以专业的逻辑判断,对微博上的信息进行分析、质疑——如上一个瀑布案例,记者看照片时就已质疑:流水哗啦啦量太大,房间里何来这么多水?

微博信息是一把土,记者是一个筛子,揣着怀疑的记者是一个更精密的筛子——带着怀疑上路,去到最接近现场的地方,才能最接近事实本身,才能淘到事实的黄金。

【2】 重组信息,发现线索

(关键词:信息重组、舆论导向)

————————————————

2012年4月18日 第十三版 《两天六起“拐骗案”? 本报记者一一甄别》

时间是2012年4月17日。

小鑫炫已经失踪5天,尽管警方的专案组正在进行“大规模走访调查”,但依旧音讯全无。对事件本身反应最为灵敏的微博,也在此时出现了全新的变化。

纵观微博内容,除了事实层面,很多人写微博是心中所想的直接抒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网民心理变化的“晴雨表”,当然,这需要对一批微博内容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重组分析才能得出是“晴天”,还是“雨天”。

很显然,人们在经历了过最初期的同情,接下来的热心之后,一种恐慌心理正在慢慢滋生:这个孩子没找到,他是被拐了?还是被杀了?还是走丢了?在尚没有确切答案的前提下,他们开始将这种担忧投射到自己身上。

于是,微博上各种传言出现了,每一条看起来都言之凿凿。

“实验小学两个学生被拐”、“高崎有学生失踪”、“海沧有学生被冒充父亲同事的人拐走”、 “一个刚过完3岁生日的小孩丢失”……每一条看起来都很孤立,散落在微博的各个角落,但每条微博却都有不小的转发和评论数量。当时甚至有这样的场景发生的电梯里——甲:“你知道实验小学有两个孩子差点被拐吗?”乙:“不知道啊,不过倒是听说高崎那边有个孩子失踪了。”甲:“最近真乱,到处在丢孩子。”……

这些与孩子有关的微博信息,由于小鑫炫的失踪而产生,并不断在聚合,正在产生一种群体的恐慌效应——有家长甚至提出说,这几天干脆小孩还是别去上学了,更安全。

记者自然不能坐等这种自发性的碎片信息聚合,而是需要主动地进行搜索、整合与分析。我们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微博上流传着6个不同版本的孩子丢失事件,有的只一句话,有的有确切的时间地点。

信息重组的含义,不只是对信息做这样简单的整合。信息重组的最终目的,是要解答读者心底最深层的疑惑。以上文的电梯对话为例,事实上,甲乙双方对话中的最深层疑惑是:这些事儿都是听来的,到底是真是假?

在其他媒体跟进事件本身进展的时候,本报记者敏锐地抓住了微博中这些看似零碎的线索,将其整合起来还原出市民的恐慌心理,并试图打破这种没来由的恐慌——我们选择了与警方合作:通过110指挥中心、属地派出所的报警记录,对6个版本的丢失事件进行一一核实,结果证明:子虚乌有!

应该说,这是传统媒体面对微博时,记者通过专业的操作手法,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一次胜利:使用自身专业的线索分析能力,做整合工作;运用与官方部门的良好关系,做核实工作;利用自身的权威和影响力,做传播工作——使微博中开始接近失控的信息传播和市民心理,又重回正常的轨道,平复民心的同时,也维持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3】 控制情绪,善用线索

(关键词:冷静思考)

————————————————

2012年4月22日 第三版 《如果能够换回他的生命 我们情愿一切新闻归零》

2012年4月21日,事发9天后。

坏消息传来,小鑫炫已不在人世,尸体找到。尽管凶手找到了,尽管关注此事的人们曾经在漫长的等待中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无论是凶手被抓、还是心理准备,都不足以消解悲伤,毕竟照片上的天真笑容与不在人世的事实,让人难以接受。

在“@厦门警方在线”发布消息后,微博霎时被泪水和烛光充满——浓重的哀伤、低声的安慰、含泪的祝福。本报“@厦门日报968820”微博,也在第一时间发出图文,悼念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该抒发的情绪,微博都做了,传统媒体还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选择了冷静思考。事实上,在微博上的很多信息渠道中,凶手是“小鑫炫同学妈妈的男友”一直被提及,尽管很多人没有明说,但在阅读微博的过程中,本报记者很敏感地察觉到了很多人的隐忧:为了孩子,我是不是不能交朋友了?现在的邻居是不是要绝交?

这种隐忧被埋藏在铺天盖地的悼念之中,但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不应该完全被情绪绑架,该做的微博已经做了,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消解很多人的这种隐忧?所以这就有了那篇记者手记《警惕“微笑”的坏人》,后来被很多读者表扬的文章——冷静思考的同时,带有人文关怀,传播效果显然不错。

事实上,小鑫炫的案例并非个例。微博作为一个传播速度极快、操作方式极简的信息工具,它的阅读速度必然极快,在快速阅读中思考时间被大大压缩,而使阅读者情绪的调动成为较为容易的事,情绪“被绑架”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微博上情绪线索的发生与传染,往往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形成铺天盖地的趋势。

记者就不能在这种情绪线索前,被轻易绑架。在暴怒的情绪前,要选择先平复再思考;在惊奇的情绪前,要先平复再叙述……不被情绪所绑架,以冷静的态度做理性的思考,是一名记者面对微博的海量信息侵袭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 温度叙述,完结线索

(关键词:叙述的温度 报道的收尾)

————————————————

2013年9月5日 第五版 《杀害小鑫炫主犯终审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2013年9月5日,事发1年多之后。

小鑫炫的妈妈,和很多还在继续关注这件事的读者,一起等到了最终的判决结果。

经历了一年多的追踪——从事发到破案,从庭审现场到终审宣判,从事发现场到小鑫炫家中,包括多名记者深度介入采访写作,形成了包括消息、特写、通讯在内多种体裁的系列报道。

这最后一篇稿件,该如何作结?

应该说,在系列报道中,记者也一直秉持着“如果可以换回他的生命,我们情愿一切新闻归零”的人文关怀理念,在报道事件本身的同时,又跳出事件本身,关注小鑫炫的父母,关注小鑫炫的小伙伴,关注事件本身的信息扩散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以事实为准绳,用人文关怀的视角和笔触,用有温度的叙述得到了众读者的共鸣,也成为了同城媒体同题写作系列报道中的优秀之作。

若以系列的视角来审视,这篇报道可看做是这系列报道的最终章——除了冷冰冰的判决结果,还应该保持一如既往“叙述有温度”的风格,所以我们选择了用有温度、有感情的笔触,在判决结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小鑫炫妈妈的哀思、苦痛与心愿,写出了应有的人文关怀,为系列报道划上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终章。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