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4期
www.fjsen.com 2013-05-14 15:0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多彩视听连接海内外 乡音乡情架起连心桥

——泉州广播电视台探索对台对外宣传新途径

吴建生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血缘亲情割舍不断,乡音乡事牵动人心,立足侨台地域背景和闽南经济文化特色,泉州广播电视台先行先试,以“入脑、入心”为目标,积极探索对台对外宣传新途径,打好宣传主动仗。

文化引领服务为旨,深化对台宣传

泉州台在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做好对台宣传上始终坚持文化引领,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最大程度上贴近台湾民众的文化取向和欣赏习惯,真正实现对台宣传的有效传播。

1.立足闽南文化,搭建对台宣传平台。台湾“闽南族群”占其人口70%,其祖籍主要来自泉州,闽南文化的认同感较强。作为海峡西岸传媒,泉州广播电视台责无旁贷地站到对台宣传的最前沿。2005年创办闽南语广播频率——刺桐之声,2007年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方言播出的闽南语电视频道,两个频道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为宗旨,成为对台宣传的主阵地和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对台宣传的探索中走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2.寻求认同感,找准对台宣传的切入口。立足本土资源,彰显泉州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的优势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新闻相拍报》、《咱厝人》、《闽南茶馆》、《刺桐花红》等一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内容和形式贴近闽南人的文化取向和欣赏习惯,富有文化亲和力和地域亲近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如大型文史栏目《唐山过台湾》,反映闽南人与台湾闽南籍同胞的姓氏源流、族谱珍藏、宗祠祖厝、历史名人等,推动两岸以及海外宗族乡亲的寻根认祖,得到台湾业内的一致好评。

每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除夕《两岸闽南人春节晚会》,以两岸亲人为百岁老人“老阿嬷”拜年为主线,展现闽南大家族喜庆团圆的热闹情景。晚会汇集两岸艺人,已成为两岸亲人团聚的“年夜饭”,是“央视春晚”之外闽南观众的特色选择,也是地方台抢占被央视垄断的春晚阵地的成功探索。2012年,《闽南人春晚》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

3.借船出海,组织节目入岛宣传。泉州台实现“借船入岛”主要依靠与台湾广电媒体的联办活动,泉台两地同步播出。以联动互动的形式,争取节目入岛宣传,扩大闽南语节目在台湾的影响力。迄今连续多年与台湾华视联手直播“闽台对渡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与澎湖外勤记者协会联合举办《泉州·澎湖电视周》,一批文化经济活动等专题节目在台湾播出,推动两岸交流。今年,我台与台湾传播公司合办的新节目《刺桐花开》已正式开拍,节目将面向台湾观众,展示泉台两地的民俗、文化、宗教、经贸交流。

以活动入岛,增强对台湾青年的影响力。成功举办五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被国台办列为对台宣传重点项目。其中第三届、第四届总决赛在台湾举办,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特地为赛会活动题写“声和韵永”的匾额。国台办立项批准的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已连续举办四届,台湾赛区由世新大学负责,报名者涵盖岛内所有高校。该赛事是一项在台湾大学生中影响较大的两岸交流活动,已成为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金”品牌。此外,还组织“欢乐海峡行——走进金门、走进澎湖”、“主持人带你游台湾”和《唱歌拼输赢》金门海选歌手等一系列活动。借外力,创品牌,对台宣传呈现了“多船入岛”的良好局面。

4.发挥民间信仰优势,打活民俗文化牌。作为处于闽南地区的电视媒体,我台借力泉台两地的“五缘”优势,以闽南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动为纽带,积极主动地策划两岸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进两岸同胞情谊。泉州台全程策划并与台湾华视联手直播“第二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台湾华视通过卫星接受活动实况的直播信号并全程转播,时间长达240分钟。这是台湾电视媒体首次全程转播大陆民间信仰活动,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中秋博状元也是深受两岸民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中秋博状元电视大赛”连续两年将金门纳入赛区,金门博出的“状元”还到泉州参加总决赛。

5.突破创新、步步为营,提高对台宣传成效。绕开台湾行政当局控管的“防火墙”,寻找薄弱环节和突破口,以经济手段与台湾媒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这一做法是泉州台入岛宣传的一大创新。2006年,刺桐之声向台湾广播媒体购买时段播出《海峡两岸-克林趴趴走》,成功突破岛内的“防火墙”,实现入岛宣传的重大突破,成为大陆首个入岛落地的广播节目。广播节目《安安时间》、《三通俱乐部》相继在台湾成功落地播出。三档节目被国台办列入“全国对台宣传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入岛宣传的规模和影响力。去年泉州台与台湾媒体长期签约,通过购买时段在台湾播出电视节目《台湾好滋味》,成为大陆在岛内电视媒体拥有固定播出时段的首家城市台。

节目要入岛,必须步步为营,多管齐下。几年来,从无线覆盖、楼宇电视、网络电视到有线网络,泉州台在实践中探索节目入岛,全方位影响观众,提高宣传成效。登陆网络电视是泉州台闽南语节目利用新媒体入岛的又一个新突破。继节目进入台湾的楼宇电视以及3G手机、移动电视连续播放后,8档闽南语节目通过魅力中国网络电视台进入台湾年代网络入台播出。

对台传播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须采用“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传播策略方能得到台湾民众的接纳和认可。要以平等的态度、服务的理念,寻求共同的心理趋向和文化价值趋向,并遵循和用好新闻传播规律,把准对台传播的形势、受众特点和传播内容,不拘一格地探索实践,才能使对台宣传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

开放视野国际视角,扩大对外宣传

从本土的视角走出来,以全球化视野做节目,敢于走出泉州,走向世界,是泉州台先行先试,拓展外宣新格局的做法。

1.借助外媒平台,向世界传递泉州的声音。泉州台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中央外宣办属下的中国黄河电视台理事会,定期将优秀外宣节目输送给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和长城北美卫视,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泉州的风貌。在斯科拉卫星电视台开办每周一期的《中国泉州》栏目,全年有50多部外宣专题片在海外播出,数量居福建省各设区市电视台之首。与汉雅星空合作,通过其运营的魅力中国网络电视台的50多个频道在海外播出节目,目前已在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地落地。除夕原创的《两岸闽南人春节晚会》通过台湾、菲律宾、印尼的电视台以及魅力中国IPTV在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播出,进一步增强了全球闽南人的向心力。

2、加强外宣针对性,开办泉州电视周。一般而言,区域性的对外宣传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到达率。因此,泉州台积极“走出去”,扩展对外传播的新渠道。和澳门广播电视公司举办两届《泉州电视周》。在菲律宾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泉州电视周》,通过菲律宾电视台播出节目。“电视周”是中国广电媒体首次在菲律宾举办类似的活动,在当地形成了新闻热点。针对东南亚泉州侨亲多,他们对祖籍地有认同感和亲切感的特点,每逢新春佳节,我台精心策划、制作春节特别节目,联系菲律宾等电视台播出,通过他们的媒体平台传达家乡人民的新春祝福。

发挥电视外宣节目的文化软实力,主动介入西方传媒,展现中国话题的魅力,传达真实客观的中国信息。联合斯科拉卫星电视台在美国举办了两届《中国·泉州电视周》,连续7天每天播出30分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与美好。节目中的中国真实、鲜活,让美国观众觉得生动有趣,取得了积极的外宣效果。

3.联合央视等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借助央视等媒体平台宣传福建、宣传泉州。采取独立拍摄制作供片和联合拍摄制作等方式与央视各频道合作,配合央视播出《品读泉州》、《天下端午》、《南海1号》、《华人世界》等大型活动和专题节目,充分展示闽南的魅力与活力。在抗击台风、新春走基层等宣传报道中与央视多场次联合直录播,向央视、中国城市协作网定期传送并播出电视新闻,大量广播新闻已被中央台和国际台采用,发挥了泉州主流舆论积极的对外宣传作用,多角度提升了对外影响力。

4.打造外宣精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通过相关平台播发优秀外宣节目的同时,我台加强外宣片的创新创优工作,注重外宣节目的国际传播价值。以人文特色、国际视角打造外宣节目,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现中国。如纪录片《润饼老店》以百年老店润饼制作人的坚守为背景,讲述传统技艺的传承,获全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奖,并入选澳门纪录片节。以闽南建筑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古大厝》在2012年NHK日本放送人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旅游影视大奖赛中,捧得国际纪录片类大奖及特别优秀奖两项大奖,为泉州广播电视赢得第一次国际大奖。

《南音人家》、《过年》、《对渡》等一批特色浓郁并为海内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广电节目,成为对外交流的良好媒介。外宣片《过年》被文化部选中,列为中国驻外使馆对外宣传影视片目录,并被译制为英、俄、法、西、德、日等10个国家语言版本,作为中国对外宣传使用的纪录片,进行对外宣传交流。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接受泉州广播电视台台长吴建生《唐山过台湾》栏目总顾问聘书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