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4年第3-4期
www.fjsen.com 2014-05-26 15:30:26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综合一组:要善于驾驭不同媒介的不同特性

苏俊斌

综合一组的参评作品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中央媒体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作品;第二、网络媒体作品,包括网络专题、网络评论、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第三、期刊类作品;第四、新闻摄影类;第五、报纸漫画。

第一、中央媒体。本届央媒总共有报纸42件,广播17件,电视4件作品,这些作品总体上有以下特点:1、在选题方面站位高、视野开阔,对福建省具有重要意义的选题或在全国范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能够及时发掘和准确的把握,例如新华社的《突破医改深水区的“三明路径”》、《人民日报》的《福建生态立省怎么立》,央视《新闻联播》关于《福建:推“四风”转变》等报道,都率先独到地把握住了具有全局意义的福建题材;其次在写作方面,从参评作品看得出记者在走访基层方面肯下功夫,作品接地气。同时也因为接地气,所以在文字表达方面不仅能做到准确、而且很生动,稿件的质量普遍比较讲究。例如《人民日报》的《像榕树一样扎根大地》,记者用一周时间做调查采访,然后是20天的写作,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一篇800字的消息。第三是能够发挥央媒传播平台所具有的覆盖优势,例如央视针对台风“苏力”在福建沿海可能的登陆地点兵分三路进行直播,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台风灾情、也为当地组织防台和人员撤离提供了最直观的信息渠道。另外,本届央媒参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被海外主流媒体转载或引用,例如《中国日报》报道福建省首例针对面部严重烧伤患者的换脸手术,作品很巧妙地运用英语face作为名词和作为动词的含义,点出换脸使得患者能够面对未来生活的深远意义,该作品刊发之后被路透社、英国《镜报》等海外媒体转载,在英语读者中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个别中央媒体参评作品存在有以下瑕疵:1、错别字;2、对新闻当事人的单位名称引用不规范;3、同期声与文字稿在个别地方不一致;4、直播节目主持人出现口误。

二、网络媒体。相比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重要的舆论场,这个特点在本届网络作品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届作品在形式上能够较好地发挥互联网在互动性和融合性方面的优势,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服务于大局的需要,作品在文字和平面设计方面的质量也普遍较高。本组评委对于福建网络媒体的进步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些作品在入围表决时都是全票通过。例如《复兴中国梦——201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这个网络专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第一时间刊发记者从两会现场发回的报道,而且通过互动版块的设置很好地集成各方观点,强化网民互动,使两会代表的声音和网友的关注得到了很好的交融。再比如《美国<侨报>小记者福建行》,全程记录了来自美国的12-18岁小记者们在福建的见闻和感受,这些稿件和图片在美国同时受到了关注,真正体现了互联网跨越国界的传播特点。还有网络评论《生活就是这么简单》阐发了作者对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这件网络热点新闻的独到解读,思路清楚透彻、篇幅简短、语言平实,非常适合碎片化、浅阅读的网络舆论环境,能够启发网民对“热新闻”进行“冷思考”,这在常常容易走向偏激的网络舆论环境里尤其显得重要。

本届网络作品还存在以下不足:1、作为具有融合性的网络多媒体,在驾驭文字、视频影像方面相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显得不够成熟,例如网络访谈时主持人与嘉宾互动的现场掌控还不够流畅,摄像机在构图方面有时也出现技术性的失误。2、有些网络专题在内容的深度整合方面做得不够好,没能发挥网络超文本叙事用在实现内容整合方面的技术优势。例如个别网络专题其实只把功夫集中在制作一张精美的列表页,其内容页之间相对缺乏内容上的有机联系,在形式上也缺少交叉链接,仍然延续传统媒体的目录结构和线性的叙事方式。3、个别网络评论稍显不够客观冷静,在互联网这个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的舆论空间里,以一种偏激取代另一种偏激是最容易做出的应对,但不是最恰当的应对方式。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媒体应该时刻坚守客观理性的立场。4、在设计上有些作品的互动和多媒体融合做得不够,只是把网页当作报纸版面来设计,此外在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今后,网络媒体可以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方向上继续努力,充分继承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运用好网络媒介的互动和融合优势。

三、期刊类。本届期刊作品能够较好地立足自身的特点,着重以人物或者事件为线索做深度报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例如《创新司法模式 法佑“美丽福建”》就是记者对基层法院的生态司法创新做了大量扎实的调查,结合与高校法学专家的探讨,最终提炼出福建法院系统有关生态司法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认为,期刊类作品在挖掘深度的同时,还可以在增强可读性方面继续努力。

四、摄影类。新闻摄影是要通过相机捕捉动态过程的一个瞬间来表达所拍摄对象的新闻信息,本届作品《跨越半个世纪的“寻亲梦”》和《妈妈,让我再吻你一次》都是捕捉到了人物动作反映心灵活动的精彩瞬间。

五、漫画类。漫画是可以直指人心的表达方式,例如《另类》表达了在如今普遍沉迷手机的背景下读书反而成为另类、《车之殇》反映的是交通拥挤和缺乏礼让意识的双重制约下救护车难以畅通行驶的问题,寥寥数笔就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的细微观察和深刻理解。

概括起来,这组的作品总体上不错,特别显眼的亮点还不够多。我们认为,新闻的力量源自客观真实,不管哪一种传播媒体,其选题和采写编评都是共通的基本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是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准确客观地了解社会、理解社会。新闻工作者还要善于驾驭不同媒介的不同特性,让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