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10期
www.fjsen.com 2013-10-20 15:37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更土些 更热些 更活些 ——尝试在新闻这盘菜多加些“生活味”

张德遴

日前,陪新华社记者拍摄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他上午出行时,打扮整洁,气质帅酷;中午回来时,衣服湿透,背部还沾满泥巴,同行的司机笑他“像泥水工一样”。

记者回答“谢谢表扬!”用他的话说:“走转改”让记者走下来,更要蹲下来,甚至躺下来,多沾点泥土,才能让采访到的新闻更有“生活味”。他在拍一处树林时,就是躺在地上,让镜头朝上,拍摄了一张原生态森林的图片。

新闻来自生活,采摄到“生活真味”的新闻,当然更原生态、更鲜活、更有“味道”,自然就受编辑和读者欢迎。在采写摄过程,怎样才能让新闻更有“生活味”?我们的尝试是,采访更“土”些,情感更热些,写稿更活些。

一、让采访更“土”些

尤溪县联合乡的吉木溪最终流入尤溪,尤溪则是闽江重要支流之一。去年9月,尤溪县被列入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先行启动试验县;其中,吉木溪河道整治及乡村综合整治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进展快、成效好。

2013年4月16日发表于福建日报一版的新闻《治一条河,美一方土》,是时政采访部主任吴毓健带采访组,前后两天深入尤溪县联合乡吉木村等地采写的。4月15日上午的采访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多,吃过午饭休息不到十分钟,又马上接着采访,大家都感觉疲劳了。乡政府一名干部说:“都这么累了,休息一会吧?关于养殖业整治这部分情况,刚好有一份材料,不一定去现场了吧?”吴毓健主任还是带着记者们,坚持深入到名为国惠养猪场等现场采访。现场采访时,大家不仅看到了国惠养猪场投入百万元建成环保设备,还闻到了沼气池等发出的气味。吴毓健笑着说:“这就是新闻的味道,没到现场看一看、闻一闻,就不能算‘走转改’啦。”

在这篇新闻里,有两句话:“投入这么大,说不心疼是假的。” “自己吃这碗饭,也不能抢了别人的饭碗吧。河流污染少了,对谁都好。”这些话,是在国惠养猪场的排污设备现场,业主涂宽荣对记者说的。尤溪县的一位老干部称赞说:“爱读这样的新闻,喜欢这样的大实话、大土话!”这就是让采访更“土”些所产生的魅力。

同样,也因为坚持采访时更“土”些,我们在三明站项裕兴站长带领和记者部编辑指导下,前后采访4次,发表了通讯《公共资源交易的尤溪实践》(2013年3月4日西岸观察专稿配评论,当月好稿);我们陪84岁老人现场捡垃圾,写出人物特写《八旬老人义务捡垃圾6年》(2013年3月7日热线新闻);还观看农妇熟练地经营自家网店,写出特写《“有自信”的转变》(2013年3月5日要闻三版,当月好稿);在报社记者指导下,3次拍摄“90后”美发师到福利院帮老人义务理发,发表图片专题《福利院来了“90后”美发师》(2013年3月3日摄影纵横版头题,当月好稿)。都说“脚板底下出新闻”,只有亲临其境、其事,亲闻其声、其味,亲感其情、其趣,才能采访到“土味”,拍摄到“土味”,收获到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土味”。

二、让情感更热些

上世纪30年代,著名诗人艾青写的一首代表作《我爱这土地》,有这样震憾人心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若联系到基层新闻工作的实践,我的理解是,带着深沉的爱,怀着真实的情感,深入社会生活第一线,是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要素之一。

2002年冬,在一个偶然的聊天时,得知尤溪县女大学生蒋丽梅和她母亲双双患癌,而且家境困难,无力就医。我和同事当即放下手头工作,约上县民政局长,开车直奔汤川乡蒋丽梅的老家。在采访过程,我以谈心的方式,通过聊她新买的日记本、窗前的千纸鹤、父亲看到病历时的表情以及床头边的课本等等,采访到她的坚强不屈;同时特别照顾她的心情,没有一个提问是直奔绝症的,避免了因直截了当的询问而加重其伤感甚至绝望的情绪。当天采访时,军人出身的同事一边录音、摄像,一边泪流满面;县民政局长也深陷其境,他在现场3次失声抽泣。事后,县民政局长对我说:“从来没有这样哭过,一是因为她的坚强,二是因为采访时给她那么多的温暖和鼓励……”

采访之后,在省、市党报发表了《关爱罹重症母女》、《蒋丽梅这个冬天很温暖》、《雨情》(蒋丽梅撰写的散文诗)等稿件,省、市电视台也播出相应的电视新闻(原先尤溪县委报道组也从事电视新闻报道)。这些稿件发表或播出后,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三明市委主要领导专门作批示,尤溪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献爱心活动,还将首批17万元爱心捐款直接送到她们母女在福州住院的医院。后来,蒋丽梅的母亲因为病情过重而不幸去世;而蒋丽梅得救了,并在多年后成为一个女儿的母亲时,给我们写来感谢信和报喜信。

虽然这些新闻过去很多年了,因为是带着有热度的爱心去采写,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感到很欣慰。人民网曾提出这样的建网宗旨:“做有影响的新闻,影响有影响的人。”而我更想说:“做有温度的新闻,温暖看到新闻的人。”因为我相信,让情感更热些,方能更深切地理解尤溪群众对民生项目的热盼:比如,从高处看像一个大脚印的紫阳公园,成为我们近年来采写的重点题材之一——这个总地价超过15亿元的河中小岛,县委、县政府没把它开发成房地产项目,还投入将近3亿元建成多功能的公园;今年春节期间,欢欣鼓舞的群众在这个公园自发组织了15场的文艺活动。而我们两年来通过超过30次的跟踪采访,在省、市党报发表了28篇(幅)稿件,其中头题、好稿5个。

让情感更热些,也方能更真切并且客观地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足音、城区的脉搏、农村的短板以及产业发展的得失、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这样说过:不要总是一味地抱怨,不要担忧看到不足,也不要只把新闻采写当作例行任务;而是用你的心拥抱这片土地,让你的新闻成为参与中国梦的一种担当吧,让文字火热起来,让镜头多情起来!

三、让稿件更活些

《体验》式新闻,《零距离》版面,《随手拍》图片,这些都是《福建日报》最新一轮改版带来的新鲜事。这是贯彻落实转作风、改文风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坚持新闻创新、力求更加生动活泼的要求。

作为在报道组干新闻的我们,知道自己不是正儿八经的记者——我们的身份是“通讯员”(认真追究起来,还属于无证上岗,因为连记者证都没有),更要正视自己是半路出家的,要在努力自学新闻业务的同时,坚持不懈地通过采写实践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并在报社编辑记者的帮助下,努力通过“跳起来摸高”,力争把新闻写活写好。有样学样,没样式创造样式,一切创新从学习开始——每天的福建日报、三明日报以及每一期的《新闻战线》、《传媒天地》、《福建新闻界》、《通讯往来》等,可以成为我们每个工作日的“早课”教材;每次编辑记者下基层组稿或采写的机会,可以成为我们跟班学习的实践培训课;每个稿子在编辑或记者指导下修改提高,是见证我们持续努力的新闻“作业”。

据同事粗略统计,去年度尤溪县在《福建日报》见报的220多个稿件中,有现场新闻或特写41篇,通讯33篇,评论5篇,还有图片或图片专题54个。当然,这些数据不够漂亮,我们做得不够好;但我们力争做得更好。于是,标题上求新求活,消息中见现场、讲故事,特写中有人有情,通讯里加入分析和观点,图片上多些变化和趣味,都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尝试的项目——多花点心思,多学点花样,还原生活那些丰富多彩的本质来,力求从文本到语言的雅俗共赏,才可能让冷冰冰的文字热起来,让硬生生的消息动起来,让丰富迷人的“生活味”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单位:尤溪县委报道组)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