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记协频道> 采编学 > 正文
大力推进党报创新 打造海西媒体旗舰
www.fjsen.com 2009-04-29 08:57  蔡小伟 来源:传媒天地    我来说两句

举全社之力办好福建日报头版

举全社之力,办好福建日报头版。一版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它是报纸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舆论引导的第一方阵,代表报纸的形象。

就福建日报而言,目前办好一版,我们的自选动作还是有较大空间的,特别是当全省性的战役宣传过后,版面规定性报道的压力较轻,这就是机会,但这个机会需要我们主动去抓。有一段时间一版缺稿,本报记者的稿件也较少,这种现象不能继续下去。各采编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一版,向一版供稿要摆在各采编部门工作的第一位,好稿要上一版。在目前采编机构设置不变的前提下,要建立各采编部室向一版供稿、推荐稿子(特别是头条)的机制。记者通联部设立记者站抓重攻头的排行榜,激励驻站记者写好稿,写重稿,向一版供稿,这个做法很好,在条件成熟时可在其他部门推广。

一版要建立头条储备制。头条报道强调指导性、新闻性,而非单纯讲究时效,毕竟党报与都市类报纸有所不同,新闻性也不等同于时效。2007年6月25日一版头题《万亩闲置地“再就业》有新闻性,也有指导性,标题也不错。 7月16日一版头题《瓷都德化走向“可持续”》写得很扎实。一版需要更多像2007年7月5日《武平出现农民发明创新群体》这样的消息。报纸应该以消息为主,以新闻为主,并在评分上体现其导向。

一版还要在版面编排、美化上下点功夫,形式多样化,图片、图表,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让版面更有冲击力。

一张浸透思想性的报纸才耐读

党报的毛病是信息量不够,新闻性不强,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流于形式主义,大呼隆,信息重复。宣传可以重复,但新闻不能重复、思想不能重复。

新闻是一种眼光。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迎十七大宣传,可以派采访小组到浙江、江西、广东去看看他们如何看待海西,这样的采访不仅出新的事实,也出新的观点,题目就叫“天下看海西”。(2007年7月,福建日报展开“天下看海西”大型采访活动,并将系列报道结集出版《天下看海西》一书——编者注)

小视角的报道也要抓新闻。角度出新闻,挖掘细节出新闻。要重新闻事实,而非一个地方的工作政绩或好人好事。小视角而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在处理上可以放大,上头版。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要挖出工作背后的东西。这一类报道要花精力、时间,但首要是记者的学识、见识。2007年7月7日二版《部署政府机构节能工作》这条稿子,本是一个有内容、有新闻的会议,却写成这么一个没有新闻的会议,太可惜了。 会议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寻找新闻需要自己的“眼光”。而这种“眼光”来自于责任,来自于业务能力。同一天,一版刊发5篇“我省”部门的稿件,缺少可读性,应当要多一些来自基层的新闻!

新闻,传递信息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引领社会舆情,对读者有所思考启发。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的主题宣传,应当有更高要求,不能停留于满足于造声势,打打标语,穿靴戴帽。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从宣传的角度上讲是好的,但新闻性不够。重大主题报道不能与新闻性割裂开来,不能忘了新闻是鲜活的。新闻性也体现在标题上,如人民日报曾刊发“泉港:这里拆迁静悄悄”,省领导几次提及,内容或许忘了,但标题记得牢。

一张浸透思想性的报纸才耐读。党报要进市场,也能进市场,但要进哪块市场?党报的主要读者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新闻报道要在前瞻性、丰富性、深度上下功夫。思想也是新闻,要丰富领导的意图,完善他们的观点,报道对他们有所启发,有利于指导工作,这样报纸就办成功了。

写稿要有精品意识。2007年我省率先出台生态补偿政策,人民日报将此消息放头条,而我们稿子写得小,版面不起眼,很可惜的。对记者来说,信息灵还要用心去挖,才能写好稿,包括找角度、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对编辑来说,一定要改变记者写什么就登什么的状况,而要引导记者写什么样的稿、怎样写稿。否则,记者动辄写长稿,几千上万字,而编辑只会删稿。

责任编辑:卓越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