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可扮演记者,人人都是可能发生“蝴蝶效应”的主角,结合移动终端发布方式,信息可随时随地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占有信息源就享有话语权,甚至控制话语权。 从微博信息源之争体现出的话语权分化中,可以看出话语权之争主要围绕四个角色进行:一是新闻媒体;二是商业门户网站;三是政府部门;四是个人。从 “7·23”事故、郭美美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话语权出现“两减两增”的状况:一是政府机构和传统媒体话语权削弱,二是新闻网站、商业门户、自媒体话语权增强。具体呈现以下六个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六条定律。 信息源即话语权 从“掩埋车体”到挖出车体,从遇难人员赔偿45万到赔偿91.5万,从动车提速到全面降速降价,从王勇平“我反正信了”到温家宝总理要真相,从微博呼救到寻人、献血行动,“7·23”动车事故产生的这些变化充分演绎了信息的力量。信息是一种特别的权力。 信息的力量造就了大量的自媒体。意见领袖之所以成为意见领袖,因为他知晓更多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是强大的信息源,同时有很强的洞察力,并掌握传播的时机和节奏。商业门户网站利用微博原创的丰富信息源,不断提升自身话语权,营造强势舆论场。有多少“知情人”的信息源,有多少掌控和发布关键信息的信息源,他们都在影响着微博话语权的强弱。 一个网上流传的对话,可以说明信息源造成的威慑权力和营运商对信息源的掌控权力。不少微博营销者操作着大量的微博水军。有人调查认为,几个领袖微博拥有几千万的微博水军。某知名微博营销名人曾放话说拥有很多水军,五分钟可以毁灭一个集团,对此新浪内部人士一语回应——我们一分钟可以毁灭他。 同样,即使非微博营销者的自媒体“博”大,他(她)也存在着与微博平台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比如某个自媒体传递的负面信息和批判对象,是微博平台营运者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自媒体的强大,这个被批判对象的网络形象和社会声誉可能一夜之间受到巨大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微博平台营运者能否像网上所流传的段子一样,一秒之内摧毁他? 由微博信息源传播产生的权利应该区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界限,并受到规则的合理合法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