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笔深,以故事的真实为原则
策划报道往往气势恢弘,但常常落入可读性不强的窠臼。究其原因,因为主题先行,如果没有符合自己的料,便舍弃。于是记者选材有限,有些采访可能是无用功。另外,不同的人面对几乎同样的问题,有些回答也是换汤不换药。东家的说法跟西家南家北家的说法,很可能如出一辙,只是换了名字和换了表述方式而已。
所以我说的着笔深,不仅关乎后期的写作,也关乎前期的采访。在人物选择上,我们明确告知联络的商会,在同一个地方最好不要出现行业的重复。不同的行业,不仅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还可以为我们的报道提供一些反证。很多同业的采访对象怕引起记者的反感,一般不会对同行提出真实的看法。而不同行业的人,因为没有利益冲突,评价起来会相对客观。
对我们前期的采访至关重要--我们对这些采访对象并不熟悉,我们也很怕入套,成为别人的传声筒,所以我们需要鉴别,也只有鉴别以后才能深入。当然,这种鉴别就需要我们不断在当地打探该采访对象的知名度或所述内容真实性等等。
在海南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连荣良,跟我们讲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如何逃离海南房产泡沫灾难。他说,当时全国淘金者云集海南,大家都玩击鼓传花的财富游戏,随便做个生意都可以挣钱。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望着漆黑的海口和眼前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他呆呆地想:盖这么多的楼要卖给谁?想到这里,他浑身上下冒汗,于是决定降价抛售手中的楼盘。刚开始其他人不理解,后来泡沫吹破,危机如泰山压顶,但他受的冲击最小,成为了幸存下来的先知先觉者。过后很多人问他是不是上面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了,他笑笑不答。
为了核实这个细节的真实性,我们在与其他采访对象交谈时,有意无意地聊着连荣良,从大家的口中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版本。于是决定采用这个故事细节,作为见证海南经济起伏的一个插曲。过一个月,我们到济南采访时,碰到了群盛集团济南公司的负责人,他说他在网上看到我们的《闽商列传》,其中一篇有关海南闽商的,他主动提起了连荣良这个细节,说令他印象深刻。
所谓的着笔深不深,就是讲述的故事不仅要精彩,而且一定要确保真实。由此可见,通过精心挑选反复求证的细节,对增强新闻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