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高调融入海西,为这些论断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也是对海西5年来迅猛发展的又一肯定。要做海西提出5周年的文章,没有比这更鲜活的材料了。
显然,对于这样的大事,仅仅报道一个头条消息是不够的。海都报编委会达成共识,这个大新闻必须好好策划,形成一组综合性的系列报道,而且在海西提出5周年之际及即将召开的省“两会”期间推出,再合适不过。
12月26日,编委会召集采编部门开策划会,决定以“粤东融入海西”为新闻由头,开始组织实施大型新闻策划--《海西5年了》。
海西五年 要义浓缩四句话
报道要在省“两会”和海西5周年期间推出,时间很紧了,但有了“粤东融入海西”这个主心骨,策划会的讨论范围就精炼许多。
首先“粤东融入海西”这个话题必须深入采访,实地走访,编委会决定从时政部和经济部各派一名首席记者,加上摄影记者,组成一个采访组,马上赴广东,详细采访这一《决定》出台的前后细节,走访汕头、潮州、梅州、揭阳等地,通过对当地官员、企业界、专家以及民众的采访,拿到第一手资料。
有了好的新闻由头,策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仅仅把“粤东融入海西”采访好,对整个海西5年的报道来说,也只是个新闻纵深,要做立体化的大型系列新闻报道的策划,还必须把其它方面的新闻整合进来。也就是说,“粤东”这个话题,只是个开篇,就做一天,后面几天的话题,必须再想,而且要与“粤东”这个话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做什么内容呢?编委会提前几天布置大家去思考。会上大家一一报上题来,不过要有“新意”,还得动脑筋。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时候,社领导的话让大家有了思路,他说,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话值得琢磨:“经过五年的发展,海西的思路开始形成、定位开始明晰、效应开始显现、氛围开始形成”。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这样的四个短句:“海西的思路已然清晰,定位日益明确,效应开始显现,氛围逐渐形成。”
这样的理解有充分理由, 2004年1月, “海西”正式提出;2005年,“支持海西发展”写进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2006年初,又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11月,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到中央决策。短短五年,海西风生水起,应该说,这个短句是对海西5周年最精辟的评语。
那么,就用这四个短句来安排“海西5年了”新闻策划:“粤东融入海西”这件大事,对应的就是“氛围逐渐形成”,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大聚合”;“定位日益明确”--海西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百姓的生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海西这5年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5年,许多政策和措施都走在全国前列,名曰“大民生”; “思路开始形成”要以什么来体现?海西建设的思路就是建设两个先行区,即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对台是福建的特色,两岸大三通刚刚开启,海都报记者翁之光又是此次大陆首批驻台记者,在台湾人脉广泛。海西海东此时正有说不完的话题,于是就有了“大三通”;“效应开始显现”这个话题必须借脑,我们想到了龙永图、赵晓等曾经对海西发展有过精辟分析的知名专家们,请他们来对海西5年之后的发展把把脉,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