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烽火岁月——硝烟中的“红色媒体”

2015-07-07 16:57:22  来源: 中国记协网综合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强劲的“延安之声”

冲破阻碍将延安声音传播到海内外

  坐落在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编辑部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的主要业务包括:一是抄收和编译世界上重要国家通讯社的电讯广播,再通过电台向外播发,并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消息”。二是授权发布中共中央重要新闻,并逐步统一了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广播,在抗日根据地处于被封锁、分割的条件下,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发布。三是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一系列分支机构,新华社地方分社在组织上多与当地党报合在一起,他们抄收新华总社的广播稿供报纸采用,也为总社提供一些以当地抗敌斗争和党政、经济、文化建设为内容的新闻稿。总社通过对分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加强了新华社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新华社先后于1940年12月和1944年9月在延安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口语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以及对国外播出的英文文字广播,使延安之声可以冲破重重阻碍传播到海内外。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天傍晚,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照例来到新闻台的窑洞。当时,新闻台总领班李光绳值路透社班,吴文焘还没进窑洞,就听李光绳在高叫:“快看,是啥?”吴文焘忙跑过去看,只见抄报上一连串有三四个“急电”的英文字样,紧接着又有两个英文单词出现在眼前:“日本投降了!”接着路透社又播出了一条比较详细的消息:日本天皇已经接受盟国条件,宣布投降。再查合众社班所抄下来的材料,也有类似的简短报道。吴文焘飞步走出窑洞,赶往博古的住处,不巧博古刚好外出了。吴文焘顺手捻亮桌上的煤油灯,摇摇挂在墙上皮盒子里的电话机,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嘱咐新华社有新情况时继续汇报。大约在半夜时分,就从枣园传来朱德总司令签名的,勒令敌伪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我军应即进占所有城镇、交通要道,实行军事管制的第一号命令,由新华社向全国广播。

8月14日深夜,新闻台收到几家西方通讯社和塔斯社关于日本将于15日中午通过广播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新华社很快编发了急电,于8月15日清晨对外播发。

至抗战胜利结束的时候,新华社业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延安总社的人员已达100余人,加上一支由近3万名通讯员组成的业余通讯大军,初步形成了遍布各解放区的新闻通讯网。

小资料:

抗战时期新华社历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