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烽火岁月——硝烟中的“红色媒体”

2015-07-07 16:57:22  来源: 中国记协网综合  作者:   
视频加载中...

《解放日报》:以社论为武器

以社论为武器,贯彻群众路线、凝聚抗战力量

  《解放日报》创刊号

1941年5月16日,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创刊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以一系列社论文章让无数革命战士、热血青年心潮澎湃,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教授王林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日报〉新闻评论的历史考察》一文中写到,《解放日报》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诸多新闻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这些新闻评论在战时舆论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战期间我党开展舆论宣传和斗争活动的重要武器。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都曾为报纸撰写社论、代论、文章,使《解放日报》成为直接发出中央声音的宣传平台。

除了在战时舆论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社论,抗日战争中的《解放日报》在群众路线方面也堪称楷模。比如,《解放日报》提出党报记者不是旁观者,而是新生活的参与者、歌颂者,和群众一起劳动生活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解放日报》创刊仅半年就拥有近300多位通讯员,到1942年8月,通讯员已经发展到了400多位。而《解放日报》更是以热情洋溢的指导激发记者和通讯员的内在动力:“请尽量使用自己的笔来替群众讲出他们所要讲的话吧,尽量替我们具有丰富经验而不够执笔为文的工农干部做喉舌吧!”

《解放日报》的这些指导思想也在很多铿锵有力的社论中进一步得到验证。1944年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敌后军民的道路——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写道:“从前战斗会妨碍生产,现在战斗与生产能够结合起来了,敌后的民兵将会有很大发展,这就会更加减少人民在敌寇‘三光政策’之下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并且相当增加生活资料的生产。反过来,敌寇的损失将因民兵的发展而增大,敌寇的掠夺将愈益感到困难。”这不仅是一篇论述精辟的社论,更是一篇指导群众战斗的用兵之计。社论带动了各战区群众与八路军一起共同抗击敌人的蚕食、反“清乡”运动。(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