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华日报:战地通讯激励民心 全面报道敌占区、战区、沦陷区及敌后新闻 《新华日报》创刊号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创刊出版发行。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报社迁重庆继续出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 《新华日报》一创刊,就极为重视前线的军事报道,在国内新闻版专辟《前线战况》专栏,逐日向读者反映战争进展情况。在台儿庄战役中,从1938年2月开始,《新华日报》以大篇幅刊载了特派记者陆诒从徐州发来的新闻、通讯,详细报道了这一战役的经过和广大爱国军民英勇战斗的场面。从2月到5月,《新华日报》连续刊登记者发回的通讯30篇。台儿庄战役捷报传来,《新华日报》立即推出“号外”,并发表了社论,分析这次胜利的意义,给予参战将士很高的评价。 《新华日报》创刊之初,记者较少,而派到敌前和敌后采访的人数却是各报最多的。从报纸版面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报道的地区不断扩大。创刊初期,新闻版都是“本市讯”“本市特讯”等;到二三月,就增加了来自临汾、金华、郑州、青岛、徐州、兰州、香港、上海、安庆、广州、铜山等11地的稿件。不仅敌占区、战区,连沦陷区、敌后也有报道。 1938年10月,日军进逼武汉。10月1日,周恩来从延安赶回武汉,一边部署在重庆出版《新华日报》,一边和《新华日报》的部分员工一起坚守武汉。武汉沦陷前几天,周恩来每天都挤出时间与《新华日报》的坚守人员研究报纸的出版。10月24日晚,周恩来来到《新华日报》办公地,当时报社只有3人留守。当天夜半,日军攻到武汉城郊,周恩来口述了《新华日报》在武汉的最后一篇社论《告别武汉父老兄弟》,在日军占领武汉数小时前,这期战火中的报纸传到了武汉读者手中。 1939年5月3日和4日,重庆地区遭敌机轰炸,10家报馆遭破坏,国民党中宣部下令各报停刊,5月6日起《新华日报》等报共同出版《联合版》。期间,《新华日报》还将文章在《群众》刊物上发表,同时出油印壁报,继续推出抗战报道。1939年8月13日,《新华日报》恢复独立出版发行。(中国新闻出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