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带感”人物表现“带感”生活

2021-09-03 11:57:10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齐雅文   

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

“带感”人物表现“带感”生活

小康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近年来,四川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增强。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通过多名“见证人”经历的变化,反映四川省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折射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

小视角切入报道主题

幸福小康如何体现?变化在哪儿?“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找来若干名“见证人”,通过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历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大主题。因此,系列报道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也尽量顾及到了多个行业,既有动车司机,也有中学教师;既有乡村村官,也有非遗传承人。从这些报道对象所表达出的工作生活变化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稳步发展、进步的四川。

作为小康“见证人”,“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将每个人在报道开头都先进行了一段简短介绍,虽字数不多,但干货十足,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位“见证人”的工作生活。

作为亲身经历了幸福生活变化的小康“见证人”,如何让读者更深刻地读懂他们的内心?“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还在每篇报道结尾开设了“小康感言”内容,内容便是每一位“见证人”的感悟心声。“从前,乡村是梦里老家,现在,乡村是迸发新活力的热土。”“以前我回家乡,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现在动车5个多小时就到了。”“现在小病有家庭医生,大病有专家,重症有绿色通道转城市大医院,住院治疗有医保”……一句句真挚朴实的语言,折射出人们这些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全媒体表现生活变化

除了在报纸上进行系列刊发,“我的‘带感’生活”系列报道也同步在川观新闻客户端进行呈现。

在川观新闻客户端的报道页面,会根据报道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重点标识,如开头报道对象的简短介绍和结尾的“小康感言”,都会进行重点标识加以区分。多张图片的集中展示,也让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文中人物所表达的主题。此外,系列报道在报纸端和新媒体端还对标题进行了不同处理,例如,报纸上《近10万张卡见证公共交通变迁》的报道,新媒体端的标题为《胥思广:集卡狂人用收藏见证历史》;报纸上《一个“爱折腾”的中学班主任》的报道,新媒体端的标题为《这位“全国十佳最美教师”为啥“爱折腾”?》。这些不同的标题处理方法,也契合了当下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

报纸端的每一期具体报道,都会附上二维码,读者扫码后便可直接跳转到新媒体端的报道。进入新媒体端后可以发现,系列报道也在呈现方式上与传统报纸有着很多区别,会更加善于利用新媒体优势,丰富报道的产品形态,最明显的便是视频和新媒体海报的呈现。

在视频方面,整个系列报道采取了统一的视频开头,体现出报道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视频的文案也更多采用采访对象的话语,结合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画面,让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生活的一个个细小变化。每篇报道所配发的新媒体人物海报绝对是此次系列报道中的一大亮点。除了报道对象的姓名职务和标题等元素,图片上方的动态弹幕让新媒体海报的融媒特色更加显著。“叶老师yyds!书写和学生的‘小历史’,赞!”“农村需要这样的科技人员,点赞!”“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飘过图片上方的弹幕,语言风格契合互联网风格,为整体报道更增添了新潮感,让传统报道焕发出新的活力。(见习记者 齐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