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操

2021-08-19 17:31:05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孙海悦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操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的出版传媒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人才培养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秉承“差异发展、融合创新”的理念,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产研结合等方面着手,打造宽口径、厚基础、重实操的教育、教学模式。

延揽人才 促进专业升级

要培养能适应行业新形势、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有引领学生的复合型老师。为此,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马持节和班子成员致力于打造“双师型”(理论型+实践型)教学团队,在4年时间连续引进5位具有丰富出版传媒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和十几位年富力强的青年博士加盟,进一步充实、优化了师资力量,同时扩大和优化出版专业硕士校外导师队伍,构建老中青相结合、学界与业界相结合的成熟稳定的师资团队,为学院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持节介绍说,人文与传播学院现设有4个系,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和广告学系,并设有新闻学专业中外人才联合培养班。学院还拥有企业文化与伦理学术硕士、出版专业硕士、艺术专业硕士、新闻传播专业硕士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人文为体、传播为用”的新文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将具有18年历史、已向数字出版全面转型的编辑出版专业升级为网络与新媒体系,主动做“大出版”、做“出版+”、做出版融合,培养具有系统网络与新媒体理论知识、数字传播技术与深厚的人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突出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

“广东财经大学以经、管、法等专业为主,新闻出版这样的‘边缘专业’能够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于万红感慨道。

人文与传播学院确定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培养目标、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与探索。

为适应出版行业新发展,人文与传播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三阶段加大操作类、实训类课程的比例。“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等课程既巩固、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动手能力与行业视野;“编辑出版综合实训”“网络电视台实训”“新闻频道综合实训”等课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体验生产流程以及产品策划、设计、营销的具体过程。

于万红介绍说,前不久,学校党委宣传部和人文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百年礼赞 不负韶华——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微纪录片展播暨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广财新闻频道第16届教学成果展”,2018级编辑出版专业同学自主设计制作的《南湖长歌》《中国动画百年剪影》《思无涯·租生活》等6本纸质图书受到了学校和业界的高度肯定。

任课老师余人表示:“‘编辑出版综合实训’这门课,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需具备一定的美术设计、摄影摄像、后期剪辑、H5制作等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名副其实的媒体融合技能训练,是新时代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新举措、新探索。”

深化合作 促进成长成才

马持节介绍说,近年来,人文与传播学院变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开放式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内增加校内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对外引进行业资源、增设实习基地,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任课老师周畅谈道,人文与传播学院探索实现教学活动由“传授型”向“创造型”转变,建立和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加强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

这些措施有力促进和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目前,人文与传播学院已与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州朗声图书公司、ZAKER等多家出版传媒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挂牌设立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孵化中心;与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签订“2+1+1数字出版专业协同育人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大三可以到北京印刷学院交换学习一年)。

经过数年的辛勤探索与耕耘,人文学院连续5届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70%以上;升级后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招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记者 孙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