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媒体融合 > 正文

从15个字中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021-06-03 17:42:1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隋明照   

每一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节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目的是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今年也不例外,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国内不少博物馆推出了免费观展或特展等活动。

在中国,不同主题、不同地域的博物馆有很多,怎样做好国际博物馆日的策划,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呢?人民日报社推出互动H5产品《汉字考古小组招聘啦,快来试试!》,这一产品化繁为简,通过15个古代文字与读者互动,让参与其中的读者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37万人有趣互动

近年来,考古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从“家境贫寒的学子要不要报考考古专业”到考古盲盒,大众对于以往默默无闻的考古工作者的好奇心越来越重。《汉字考古小组招聘啦,快来试试!》这一H5产品紧跟这一热点,让读者也体验了一把当考古专家的乐趣。

进入H5页面,加载页面会显示一个卡通版的考古工作者正在拿着铁锹挖土,配文是:“考古的日常就是‘挖挖挖’,听说你们想加入?”随后页面点出策划主题:“这些是什么字?5·18国际博物馆日,汉字考古小组邀请你一起揭秘。”在第一个互动页面,主题是“汉字考古小组招聘启事”,页面中的小字鼓励读者参与其中:“从沙土发掘到馆中展览,汉字考古亟需你的加入。快来破译汉字密码,丰富我们的文明博物馆!”点击“立即应聘”按钮,会进入到试题选择页面,共有“碑”“甲骨”“鼎”3套试题可供选择。而这3套试题可不是随随便便出的,“碑”的试题库出自收藏于邹城博物馆的峄山碑,“甲骨”题库则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鼎”的题库出自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与具体文物的连接,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互动项目的主题是考考读者是否认识文物上的古文字,比如“鼎”的试题考查了读者是否能辨识金文的“宝”“用”“永”“孙”“子”等字,3套试题做下来,读者共需识别5个甲骨文、5个小篆、5个金文,总共15个古文字。读者可以只选择一两套试题体验一下,也可以把3套题全部做一做,评论区中便有不少读者晒出好成绩:“三个(测试)都100分!感谢我的专业。”“300(分),去哪里上班啊?”

这一H5产品的体量不大,读者体验完用时较短,题目适用于很多年龄段的读者,十分吻合新媒体互动产品的特性,也易于被更广泛地传播。截至5月23日14点,已经有超过437万人参与了互动。

优秀策划形成窥豹效应

从评论区轻松愉快的反馈来看,读者们很欢迎这样的形式,在这一互动产品中玩得不亦乐乎,评论中读者纷纷给出好评:“这个用来学习象形文字很好玩。”“这种方式太好了!可以让更多热爱古文字的人加入到考古工作,解密更多的历史。”“好有意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考15个古文字的互动产品,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参与和喜爱,让读者自发说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叹,这是为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策划者主题选取的巧妙是策划成功的关键。汉字发展时间很长,经历多个时期,演化出多种形态,这些古老的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甲骨文的“山”是象形文字,至今我们用的“山”字也和甲骨文中的“山”字非常相像。读者在这样的互动中,可以体会到文明的传承和演化,一下子拉近读者和历史的距离。

另外,这一互动产品中解释说明的出现位置也恰到好处,读者在测试结束后,可以通过页面解释了解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鼎”的测试结束后,显示的介绍页写道:“题目文字来自西周大克鼎,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腹内铸铭文290字,全篇均匀整齐,笔势圆润,是西周中期青铜器金文的典范。”读者刚刚辨认完古文字,这样的介绍能让读者更有兴趣了解,也能激发读者了解更多文物故事以及走进博物馆的兴趣。

《汉字考古小组招聘啦,快来试试!》本是为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策划,却并没有以介绍某一家或者某几家博物馆为主题,这一策划受到欢迎,也给媒体朋友们提了个醒:面对节日策划,不妨跳出节日的字面意思,去深入探究节日、纪念日的内核,结合读者需求和时代热点进行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策划,这样更有可能更受到读者的欢迎。(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