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外国汉语学习者如何看待网络用语 要不要集中学?

2016-09-15 16:18:0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现在在雅加达新雅学院读汉语专业的印尼学生郑伟恩说,他们的中文课本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和网络用语相关的词汇。他回忆,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课本中出现“博客”一词,老师把几个“博客”的界面添加到幻灯片上播放给他们看,使他们更加容易理解“博客”的意思。郑伟恩列举了几个他听说过的中文网络用语,如介样、虾米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虾米’一词。看到这个词,我以为它的意思会和‘虾’有关系,没想到这个词只是闽南话中‘什么’一词的谐音,和虾一点关系也没有!”

要不要集中学习视情况而定

对于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缺少词汇的产生和使用背景等知识的介绍,要想理解这些中文网络用语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有必要系统和集中地去学习它们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认为,网络用语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了解当代中国人思想、思潮、价值观的重要标引之一。不仅如此,由于现代网络搜索引擎比较发达,想要短时间内了解网络用语几乎没有难度。“外国汉语学习者在基本汉语训练之外,适当了解一下这些‘活色生香’、有些调皮的网络用语,对其中文学习还是挺有好处的。”

郑伟恩也觉得,系统学习中文网络用语是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想深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人,不仅要学习基础的中文词汇,也要了解中文网络用语。”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禄兴则认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应该以规范的普通话为主,不必把精力过分地放在网络用语上,更不必集中学习这些网络用语。原因有三:一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用语都被全民所熟悉,有的只不过在一部分网民中流行,例如一些字母缩写,PM(论坛的私信)、ZT(转贴)等;二是很多网络用语流行的时间很短,转瞬即逝,如果要集中学习,学习者必须不断地跟进时事;三是有些网络词语是非常不规范的,大部分靠谐音、转音而成,完全是为了求奇、求怪而编造出来的,比如“木有”(没有)“神马”(什么啊)“造”(知道)之类的词语。他补充说,有些网络词汇经过时间的考验是能够补充进现有词汇的,它们的出现体现了汉语的发展,例如“给力”“囧”等。对于这类网络用语,留学生是可以适当学习和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