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研究 > 正文

全媒体语境下县域报纸副刊发展新探索

2016-05-09 16:44:03  来源: 《福建新闻界》  作者: 张惠阳 邱晓明  
视频加载中...

三、以灵赢声誉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面前,尤其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般迅猛发展的新媒体面前,如果报纸副刊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凡事遵循守旧,按老黄历办刊,早晚要败下阵来。

灵,就是灵动、灵活。就是不拘一格,大胆开拓创新。

《晋江经济报》办报历史不长,所以没什么包袱,也没什么条条框框,因此,《晋江经济报》副刊常常能不按照常理出牌,出奇不意,做出一些有新意有影响的报道出来。如《晋江经济报》和《潮州日报》联合发起的“追访陈三五娘”大型行动便是一例。“陈三五娘”的传说一直在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流传,五娘是潮州人,陈三的故居则在泉州的洛江区,这个传说的双方跟晋江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当副刊部门在报社的采编会上提出这一选题时,便受到质疑:这事跟晋江好像不搭界。但《晋江经济报》副刊部主任提出两点:其一,跟泉州的其他地方一样,“陈三五娘”的传说在晋江市民中常年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二,“陈三五娘”之所以传遍大江南北,跟梨园戏“陈三五娘”有很大关系,这部戏在上世纪60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而演出梨园戏“陈三五娘”的梨园剧团,原来在晋江,后来才搬到泉州,这部戏的编剧和主演也都是晋江人。所以,“陈三五娘”跟晋江虽无直接联系,但有很深渊源,相信这一组报道做出来,晋江人一定爱看。总编当场拍板,只要市民爱看,又能弘扬传统文化,那就做。于是,2012年的元宵节期间,《晋江经济报》副刊抢在泉州的其他媒体之前,联系上《潮州日报》,联合发起 “追访‘陈三五娘’”大型行动,分别在《晋江经济报》地理版和《潮州日报》上开辟专栏,历时一个多月,两地发稿30多篇,对 “陈三五娘”爱情传说、梨园戏与电影出台的台前幕后,进行深入的挖掘与追踪报道,还组织晋江的一批读者探访五娘故里潮州与陈三故乡洛江,引起了潮晋两地读者的广泛关注,促进晋江与潮州两地的文化交流,系列文章被各大门户网站和《南方日报》、《汕头特区报》等媒体大量转载。潮州文化部门对这次活动非常满意,在与《晋江经济报》交流中表示,潮、晋两地媒体组织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该市计划与泉州有关方面联合,将这个两地共有的民间传说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次活动,将对申报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个系列报道在晋江的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打电话到报社来,表示:“你们这个报道太精彩了,很值得收藏。”泉州市洛江区文化部门专门向《晋江经济报》要走了所有相关报道,表示要汇集成册。

《晋江经济报》副刊还有几次创举:在头版刊登文学作品。2011年9月13日在头版刊登著名作家、晋江人许谋清所写的散文《丰碑》,以此来缅怀刚刚去世的晋江乡贤、东南亚饼干大王郭文梯,褒扬他在家乡创建季延中学的义举。头版导读文学作品。2014年9月29日,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在晋江召开,这一天的《五里桥》刊登了许谋清写的记叙晋江市树市花和晋江精神的散文《菩提心 玉兰香》,由于这一篇文章文笔优美,内涵深刻,《晋江经济报》特意在头版导读进行推介。

这些破天荒的举措体现了《晋江经济报》对副刊的重视,也体现出《晋江经济报》在副刊采编上的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而这也是《晋江经济报》副刊能赢得广大读者,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让相当部分的读者不离不弃、倾心相顾的原因。

在“全媒体”语境下,报纸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副刊也不例外。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读者,副刊应该顺势发展,呼应时代,拓展空间,增大新闻含量,突出平民意识,贴近百姓生活。《晋江经济报》副刊以“小、快、灵”的办刊策略赢得了读者,不仅活了副刊,还大大增加报纸的竞争力,为报纸赢得较好的声誉。

(作者分别为晋江经济报副刊部主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