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4-08-09 16:18:4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王媛   

在未来的发展中媒介融合将不断深入,新闻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变,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工作具有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快速响应与实时传播、团队合作与跨界合作以及内容创新与个性化服务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媒体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由此可见,新闻与新闻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传播形式的不断变化,新闻想要谋求发展,必须改变现状。尤其是报纸,从原有的单一采访刊发,到一次采集、多渠道分发,原有采写报道方式的改变,让一线记者不得不面对更加巨大的工作压力;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媒介,也让新媒体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跨界思维模式。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媒介融合将不断深入,新闻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变,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工作具有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快速响应与实时传播、团队合作与跨界合作以及内容创新与个性化服务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媒体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机构或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渠道获取信息,这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信息筛选能力,便于精准筛选高价值内容。

快速响应与实时传播。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取并传播新闻事件。同时,他们还需要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将新闻事件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不仅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还增加了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团队合作与跨界合作。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跨界合作。不同领域的记者和编辑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篇新闻报道。他们需要掌握多种媒体技能,如拍摄、编辑、设计等,以便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呈现不同的内容。此外,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与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分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以便更好地推广和传播新闻。

内容创新与个性化服务。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内容,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对于新闻事件不能只注重表面内容,他们要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内容,使新闻信息的价值最大化,以提高新闻的深度和影响力。同时,他们还需要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受众群体。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思维更发散、更创新地提升内容与服务。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所面临的挑战

采访素材的多元。新闻采编工作者采写的素材,不能仅限于单一的播报方式,还可以提供给报纸平台、各大新闻网站、微信、微博等不同的媒体信息发布平台。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尽可能地详尽周全,不只是文字、图片的记录,还应该提供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以便后期选用,让新闻更加生动、独特,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职业素养要求提高。采写硬件装备数字化。“一支笔、一张纸”是过去新闻采编工作者采写装备的真实写照。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新闻记录的方式也更加便利和多元,像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电脑,采写装备的全面升级提高了新闻采编效率,这对采编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团队合作更加紧密。新闻采编工作从找选题、做策划、实践采访、摄像到写稿一整套流程,是对新闻采编人员能力的最好检验。随着全媒体的发展,团队协作优势愈发突出,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长处,让团队成员在合作中增强凝聚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编平台多元化,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的一大特点是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当前,各类媒体纷纷建立隶属于自己的新闻网站,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研发独有的客户端,使得新闻信息发布点多面广。新闻报道发布顺序根据时间先后,首先为手机移动传媒,其次为网站,最后为平面纸媒。这样一来,新闻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发布”,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一篇稿件呈现在报纸和网站、微信上的形式与内容将有所区别。比如,《山西经济日报》在山西省第六届文博会的报道中,采用组团报道形式,报纸反映了本届文博会严肃、活泼、实用的总体概况,新媒体从多个侧面、多个维度展现了本届文博会的亮点和花絮。这个实例概括了全媒体新闻工作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本土还给报纸;把繁杂、快速交给新媒体。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能力培养策略

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新闻报道思维方式。引导报社新闻采编人员注重市场媒体、相同受众媒体的新闻采编特点,对待不同专业领域的新闻内容要深度挖掘其特点,在采写编辑中有明显的区分,在差异化中体现创新之处。提高报社新闻采编人员独立思考和分析研判的能力,推动新闻产品调查研究深入,用事实说话。

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宣传理念。报社的受众特殊,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系统特点,提高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和阅读习惯。根据全媒体新闻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在特定时间节点播发新闻产品,提高用户阅读和使用量。另一方面培养经营用户的意识,除了为用户提供新闻产品,还应学会培养、经营和维系固定的受众群体。比如,利用微信、微博同他们互动交流;建立地方通讯员的联络群,及时沟通反馈当地的资讯。

加强团队合作。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过程,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采访任务。同时,需要与其他媒体平台的工作人员进行协作,共同策划和制作新闻产品。此外,还需要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应定期举行多部门业务研讨会,分析总结全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增进相互的理解和沟通。

对新闻采编层面强化顶层设计,规范和完善全媒体新闻采编的运作流程,发挥不同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特点,明确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用。

提高新闻专业性。无论新闻媒体如何发展,新闻实践,特别是重大报道、典型报道、走转改的实践,仍然是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应整合报社报纸、网络部门的采编人员,组建报社层面的全媒体专题报道组,制定任务量。专题报道组的新闻采编人员每次出去采访既要完成文字、图片作品任务,还要及时提供用以官方微博、微信发布的简短消息、视频等,在实践中完成全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的转型。

与基层联系点合作,定期选派人员到基层做半个月以上的调研采访,采取为基层单位上一堂与新闻有关的课,回来后形成一批新闻作品,再为全体采编人员做定期的基层培训与讲座,进一步了解基层工作实际,全面锻炼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

强化政策引导。通过设置轮岗交流机制,让新闻采编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实践学习。比如,报纸杂志新闻采编人员到网络舆情、网站、新媒体中心等部门定期轮岗,完成一定工作量,在差别化的工作内容中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全媒体综合能力。

通过提高优秀作品奖励力度,鼓励新闻采编人员多出好作品,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获得的奖励和报酬可以高于部门主任,甚至总编辑的收入,以此激发报社新闻采编人员的上进欲望。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把报社新闻产品的阅读量、点击数,或者各大公共平台的粉丝量作为对采编人员考核的标准之一,目的是强化其在新媒体方向的意识,全面培养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让他们主动基于新闻宣传特点,想办法、找对策,以此提高新闻采编人员融入全媒体发展的主动性。  (作者:王媛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