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荣同志事迹材料 刘君荣,男,主任编辑,现任福建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辑兼《东南传播》主编。他把一个内刊性质的杂志培育成全国广电系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新闻传播类学术刊物,成为我省新闻业务研究的主阵地。2022年,中国社科院网站公示《东南传播》进入中国人文社科期刊核心期刊目录。连续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年度最佳编辑”称号,多次获福建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一、开门办刊,立足新闻业界,连接院校资源,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东南传播》前身是机关刊《福建经济》,划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改了刊名,没几年又被改制。当时刊物经营得很不好,没有稿件,没有编辑(原有两名编辑调走),没有经费(拖欠6期印刷费),没人愿意接手(面临改制身份转换)。他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接受重任,从记者干成编辑。在困难面前,他虽白了头,但从不退缩,以互联网思维和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实现完美逆袭。 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边勤学新闻理论,刻苦钻研业务,通过下笨功夫提升学术修养,在全国刊物发表系列新闻论文,大量论文获奖,他成为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和一些传播院校的硕导 ;一边坚持开门办刊,积极参与新闻传播院校学术活动,成为浙江大学“国际华莱坞电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台湾和东南亚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被他执着办刊精神感动,指派四名博士生协助他办刊,并大力支持《东南传播》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栏目。后来他又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海峡传播”栏目,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栏目,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办“为新时代留影:华莱坞电影研究”栏目,引发全国学界关注和广泛参与。 二、强化问题意识,引导新闻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剖析新闻传播实践,建设新闻业界的学习平台 他带领编辑强化问题意识,通过对我省新闻报道嵌入式研究,提高编辑对新闻实践的理论素养。他严格把关导向、狠抓刊物质量,提升了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 2019年7月,他参加7月26一31日东南广播组织的“两岸非遗文化展演”活动,策划从笔谈、宣传、论文三个维度隆重宣传这次活动,指导一批记者、编辑撰写对台传播的论文。他撰写的《仪式传播:两岸共享身份和文化仪式的确立》发表在《新闻战线》2020年4期。《东南传播》2021年4期在新华社的支持下策划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报道宣传,他组稿探讨在“第二落点”的重大时政报道创新,引发各方关注。他写的《央地媒体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融合传播策略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报道为例》论文发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12期,文章被中广联直接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他撰写的《大型系列宣传报道<春天的回响>空间叙事探析》发核心期刊《电视研究》2022年9期。 三、办数字杂志,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型数字出版, 持续推进数字媒体建设 他尝试挖掘平面媒体在传播空间的种种可能,在全国第一次把二维码技术运用到新型数字化杂志的制作中。这一创新获得中国传媒大学高晓虹的高度评价,也被省记协领导关注,在宣传会议上推广。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在年会上两次让他介绍互联网办刊经验。 2017年8月15日,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领导在全省报刊会议上肯定了《东南传播》媒介融合的成绩,会后下文推广:“《东南传播》打破媒介界限,融合使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介形式来展现内容,实现新闻内容的聚合;并运用新技术实行开放获取的多样化、便利化,积极探索实现优质内容资源的最大化传播。” 四、创新创优,不断提高杂志办刊质量,《东南传播》已成为全国广电系统较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类学术杂志之一 《东南传播》始终重视办刊质量,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2016年、2017年连续获得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选的“福建省种子杂志”,迈入福建省品牌杂志行列,前后获得40万元省财政资金扶持。 2019年《东南传播》入选“SCD(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2年中国社科院网站公示《东南传播》进入中国人文社科AMI核心期刊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