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聚焦 > 正文

屏山时评:政务新媒体要瘦身更要提质

2024-06-03 10:57:38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 包骞   

去年12月,中央网信委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日前有媒体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各地进入新一轮政务号关停潮,先后有10多个省份政府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对包括政务APP、政务公众账号在内的相关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

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是数字治理的有效载体之一,对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方便群众办事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在此语境之下,一批网感强、内容实、形式新的政务新媒体,如“深圳卫健委”“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以及“浙里办”APP等,都以其内容贴近性、服务亲民性赢得了口碑。

但要看到,也有不少基层单位,或因为人手不足,或因为缺少专业人员,或因为关注度低等原因,其政务新媒体有的沦为僵尸号,有的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指尖负担,扯出一条长长的形式主义链条,平添压力与束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对政务新媒体瘦身确有必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去年末,中央网信委《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出台,再次提及政务公众账号的数量控制。此次多地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停更与注销,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次有力回应。然而,“关停并转”不能一刀切,对那些“打官腔、慢半拍、没人气”的政务新媒体说不,让那些有温度、网感强、内容实、形式新的新媒体火出圈来,才是办好政务新媒体的应有姿态。

瘦身之后的提质亟待提上议程。什么才是一个优秀的政务新媒体?形式活泼、内容翔实、互动积极、资源集聚“一个都不能少”。政务新媒体既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也要有思维创新的网感,更要有为民办实事的担当,才能行稳致远。

应该看到,那些有温度、接地气、人气足的政务新媒体正是扣准了“务实”二字,才收获了好评。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计划和内容策略;加强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

值得重申的是,政务新媒体只是载体和路径,服务群众才是本质和旨规。唯有多些走心用情、求真务实,让政务新媒体真正成为解决群众难题、回应民生诉求、增进百姓服务的直通车,成为“键对键、线对线”服务群众的好平台,才能切实增进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然,瘦身潮也可视为融媒整合的难得契机。如今,全国多省已在探索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省域范围的传媒优质生产力,完全可以为政务新媒体注入新力量,助力政务新媒体的品质提升。

创新理念、改变作风来运维政务新媒体,使其造福于民,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