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正文

以独特创意展现领袖深厚人民情怀

2023-02-07 17:35:54    来源: 新闻战线   作者:   

以独特创意展现领袖深厚人民情怀

——农民日报《总书记,展信佳》系列融媒体报道创作谈

江 娜 李朝民 王 岩

为全面深入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农民日报牢牢抓住主题主线,尽锐出战,采制刊发众多优秀作品,5集系列融媒报道《总书记,展信佳》便是其中之一。

一封书信,纸短情长。写信,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和深情,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书信往来更具情怀、更显真情。农民日报系统梳理我国“三农”成就,深入挖掘基层个体人物、村庄故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与农民群众的温馨互动,推出系列报道《总书记,展信佳》,感悟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山乡巨变。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专题阅评肯定,认为以书信为载体展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选题落点准、叙事角度新、表达方式巧,为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打好差异牌、做好特色文章提供了有益参考。

农民日报与《总书记,展信佳》系列视频互动版面。

写信、回信、读信——以信为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做好党的二十大报道是检验新闻媒体融媒水平、展示融媒成果、交流融媒经验的重要时刻。

农民日报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报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始终确保主题主线鲜明突出。在纸媒做好10年来“三农”领域重大成就报道的同时,积极开展全景式、生动化、故事性的融媒报道。

为展现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将宏大叙事处理得更契合受众需求、更接地气、更能触达基层、更具有传播力,创作团队决定从“情感”入手,讲好细节故事,引发情感共鸣,让硬新闻“软着陆”,让大主题“举重若轻”。

为更好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和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创作团队认真梳理10年来总书记的回信,发现总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密集、密切的书信往来,通过书信,不少村民、村集体、基层党支部成为总书记时常牵挂的“老朋友”“老熟人”。总书记的回信,谆谆寄语、饱含深情,字字暖心、催人奋进。“鸿雁传书”“纸短情长”背后的故事,“展信佳”“来信收悉”的仪式感,可反映出这份浓浓深情。

农民日报精准捕捉这种情感连接和新闻温度,前期做了大量调研,选取浙江、河北、云南、贵州、安徽等5个省,深度采访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少数民族群众等,梳理他们在给总书记写信前、写信时、收到回信后以及在总书记的嘱托下接续奋斗的故事脉络,决定以情景式、回忆式的讲述方式,再现总书记和基层群众的书信故事。

创作团队采取先电话、视频采访的方式,就故事与受访者进行反复确认。到达现场后,再充分沟通挖掘鲜活生动的细节,引导受访者发现新的叙事切入点,让报道推陈出新,让老故事产生新感动,借助书信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得主题报道更为深入人心。

以AE特效制作“展信”“读信”效果,生动展现总书记回信或村民写信的具体内容,呼应主题,不断强化受众对“信”的深层理解,认同“信”的内涵,更好地融入故事当中。

农民朋友在给总书记的信中,分享丰收的喜悦、产业的发展、生活的幸福,一字一句都饱含感恩之情;总书记在给农民朋友的回信里,装满期待、装满嘱咐,更装满祝福。通过书信这一传统载体,总书记与农民朋友谈收成、聊产业、唠家常,勉励大家为了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农民朋友也把总书记的殷殷牵挂和谆谆嘱托牢牢刻在心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总书记,展信佳》以“信与信交流,心与心贴近”为出发点,“信”的元素贯穿作品始终,形式新颖、别出心裁。从片头设计、人名条包装到海报制作、版面设计,“信”出现在作品的每一个角落,跳出各种媒介限制,展现浓浓深情,让受众印象深刻。如每期视频中以特效制作的“展信”“读信”效果,用图片和文字展现总书记回信或村民写信的具体内容,主题鲜明、画风统一,不断强化受众对“信”的深层理解,认同“信”的内涵,把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春风化雨般融入故事中。

脱贫、产业、共富——小切口小故事折射大主题大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播关系正从“一对众”转向以互动分享为主要特征的分众化、差异化传播。面对“三农”新闻舆论的新形势、新特点,媒体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推进内容创新,努力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拓展内容呈现,使内容生产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受众需求,让新闻产品不仅有思想、有品质,更有温度、有影响。

在碎片化收看、注重互动感受的传播新环境下,更接地气、叙述方式更有网感、更具真情实感的短视频更易引发受众广泛持续的关注,频频“出圈”。面对脱贫攻坚、现代农业、乡村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等诸多“三农”大主题,创作团队寻找小切口,选取普通人的小故事,用小情节反映大时代,挖掘老话题里的新气象。

如《一场关于白茶的“双向奔赴”》一集,聚焦浙江安吉县黄杜村村民捐赠白茶苗帮助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故事,展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累累硕果。恰逢四川青川县白茶种植后的首次大规模采摘,村民饮水思源,将头一批白茶作为“感恩茶”赠给“浙江亲人”。短视频从东西部两位村支书的手机语音通话开始,讲述收到白茶、品尝白茶及在总书记关心下捐赠、种植白茶的故事,最后以手机语音通话结束,黄杜村村支书还不忘给出应对干旱的技术指导。故事不长,人物也不多,但讲得很详细、很动情,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东西部协作科学的运行机制,更能体会到机制背后的人情味。

视频末尾特别设置“彩蛋”环节,小窗采访“如果再给总书记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说什么”。“彩蛋”提高了受众的观影趣味,为重大报道增添了轻快氛围。

《团结基因薪火传》一集,探寻“团结就是力量”的红色精神源头,全面展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一越千年,赶上了好时代》一集,透过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变迁,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人民小酒为人民》一集,讲述贵州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在总书记的关注下发展“人民小酒”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为粮食安全贡献“种粮大户力量”》一集,讲述安徽太和县种粮大户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故事。系列报道让人物现身、用故事说话,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密结合,将大主题、主旋律融入小故事、小切口,激发读者的共情共鸣。报道聚焦村民、村支书、种粮大户,以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受众共同感受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三农”声音。

越贴近的采访越真实,越基层的声音越有力,越朴实的情感越动人。好的主题报道就是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挖掘和展现群众真实的心声。报道越贴近受众,就越容易引发共鸣共振,进而有效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出新、出彩、“出圈”——融合传播放大效果

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下半场,“内容为王”的涵义和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农民日报着力推进纸媒的深厚“内力”与新媒体的丰富“招式”有机融合,持续涌现“出圈”的融媒体产品。《总书记,展信佳》就是一个代表。

《总书记,展信佳》系列视频海报。

内容制作上,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视频、海报、图片等,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系列报道特别设计了两个亮点:一是在每集视频末尾,设置类似电影的“彩蛋”环节,采访农民朋友“如果再给总书记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说什么”。受访人无不深情流露,或是邀请总书记再来村里看看这些年的变化,再见一见老朋友、老伙计,或是打心底里感谢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彩蛋”不但提高了受众的观看趣味,为重大主题报道营造了轻快氛围,还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产生余音绕梁之美。二是为系列融媒报道特别设计了配套海报,主要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既有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也有喜迎收获的热闹;以“信+每期固定意象”为设计元素,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视觉冲击力强,能迅速吸引读者目光。

传播形式上,打通传统媒体与各新媒体账号传播壁垒,实现深度融合。海报以导读形式出现在农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配合视频二维码,微博、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转化、包装传播,形成了宏大的传播声势。实践表明,融媒体立体多元传播是优质产品“出圈”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多种传播形态的联动、互动和融合传播,才能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快速传播、广泛传播、立体传播。

议题设置上,以多个微博话题引导用户参与评论讨论,激发受众的互动效能,实现裂变式传播。截至目前,农民日报新媒体账号总阅读量超亿。以《总书记,展信佳》为蓝本同步发起设置的微博话题#中国三农追光十年##与总书记唠家常#登上微博等多个第三方平台要闻榜单,取得了立体化传播效果。

(作者江娜系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朝民系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王岩系该中心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