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理论宣传和主题创作工作。尤其是电视理论节目,借助叙事角度转变、视听呈现升级、时空维度交错等进行了全面创新转型,使理论宣传更加精准立体、更加深入人心。 许多电视媒体都在切实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作理念,把录制场所由演播室搬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使理论宣传更具烟火气、更富生命力。在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中,“思想号”大篷车在祖国的土地上穿行,以故事为主体、以思想为主线、以人物为主角,使理论表达更扎实更具体。同时,理论节目在构思技巧、语言艺术上力图更接地气,让观众在理论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马克思是对的》等节目将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能接受的通俗表达,将核心理论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实现引导力、影响力的双提升。 很多节目还综合运用纪录片、宣传片、专题片、新闻消息、动画、电影等多种节目形态来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创作者借助VR、AR、Vlog、航拍、大数据分析、在线互动等技术的创新运用,将理论概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场景,从而克服传统理论节目结构单调、语言枯燥的不足。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采取大数据包装,用“时间刻度表+大事件资料”专业化、立体化、可视化展示党史一百年;《思想的田野》综合动画、视频、综艺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节目吸引力。 时空穿越、场景重塑,使多元空间中的信息能够跨越时空,消解了理论单向表达可能产生的枯燥感,丰富了受众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使理论表达的纵深感得以增强。比如《党课开讲啦》节目搭建了时空交错的媒介场景,展现不同时间维度的发展轨迹、不同空间维度的现实成就,沉浸式的情景拓展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也立体展现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 总而言之,电视理论节目持续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时效性强、形式新颖,引导观众在感性认识中理解理论原理和意义,形成理性思考和情感认同;同时注重融合呈现,打造传播矩阵,加快了理论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