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对于文化信息消费需求由原来的以文字为代表的单一的形象符号逐渐向以声像、文字等叠加的多元化形象符号转变。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多元,创作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契合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迅速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来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扩大红色文化社会影响力、繁荣和发展北京红色文化,从更宽、更深、更广的角度不断挖掘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 北京红色资源丰富,大多分布在环境优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场所。截至2021年,北京有166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居全国之首。同时,北京具有人口规模庞大、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较多、文化产业密布、精英人才集聚等特点。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红色智库、红色社区等红色文化发展路径,这为红色短视频的深入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首都以及全国的文艺界推出了很多展现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总体上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北京红色文化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但是这些文艺作品受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限制、受众的时空限制、受众欣赏偏好的限制等,传播的时空范围有限,潜在的传播效应需要不断加以挖掘。如果我们把这些文艺作品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不断地在各种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反复呈现,就会大大发挥其潜在的社会功效。事实上,北京在红色文化的通俗化多样化传播方面已经作了各种有益探索。广播剧《中共中央在香山》、舞台剧《香山之夜》、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觉醒年代》、纪录片《共和国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电影《开国大典》、京剧《李大钊》等都是在挖掘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充分说明了北京具有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社会基础和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作品的潜在育人价值,把它们的精彩内容以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再创作、再加工,扩大传播效应。 北京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遵循、精神境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帝反封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红色文化自诞生起就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许多红色文艺作品以工农为题材,以大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为主线,对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少高校制作了一批反映这些历史的短视频,如《踏寻北京红色印记之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把北京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文化价值,例如伟大建党精神、五四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生动地传递给了大众,有力地推动北京红色文化的推广、普及,有效地发挥了红色短视频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作用。 用短视频传播北京红色文化既需要大力挖掘北京丰富的党史资源,邀请党史专家严格把关,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又需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市场手段,用作品说话,在短视频内容的选取、拍摄技巧的运用、语言文字风格的确立、制作团队的形成、推广平台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出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短视频。 推进红色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市场化、青年化、专业化发展。由于短视频的制作内容分工较细,有脚本撰写、声音录制、摄影摄像、后期剪辑、作品市场推广等,推动短视频团队建设是快速提升红色短视频质量的有效举措。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定位,瞄准市场定位,促进市场化竞争,提高公益文化服务水平,同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短视频团队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高质量的红色短视频大多出自于百强企业的青年文创团队。他们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的竞标筛选,经历过几轮角逐,才能最终拿下项目。要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入短视频创作团队。同时,还要注意项目行政管理、文化制度、财政资金等方面的常态化建设,这也是提升红色短视频的质量和数量的有力保证。 深入挖掘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的文化价值,丰富红色短视频的文化内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遗迹、革命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有太多故事值得铭记。深度挖掘革命遗迹、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基因、历史细节,就能使得它们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得到生动而全面的展示。短视频具有简短高效、画面感强、善于整理呈现碎片化文化信息的优势,可以把各种革命文物的文化信息进行高效整合,从多角度、多渠道传播方式切入,生动再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这种方式可以突破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局限,增加人们对革命事件的现场视觉体验感,增加受众对于这些革命事件的认知兴趣,延长受众记忆时长、深化受众关于红色文化内容的感知,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足不出户深度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接受党史教育、经受精神洗礼。 充分吸收多样化红色艺术作品养分,为红色短视频提供优秀素材与形式借鉴。红色短视频要想获得有持续生长点的内容,就必须不断从红色文艺作品中汲取养分,而好的红色文艺作品有赖于艺术形式、叙事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有赖于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史实与现实的结合。同时要善于运用京剧、话剧、皮影剧、芭蕾舞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价值观;充分吸收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呈现手段来丰富短视频的形式与手法;综合运用水墨画、沙画、素描、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生动表现北京红色历史的场景,营造更加生动的时空情境,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感知的空间感、现场感,增加人们如临其境的体验感。 (作者:程美东、李娜;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