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人物 > 正文

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宋澎等: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新技术赋能新产品

2022-05-10 15:05:41    来源: 新闻战线   作者: 宋澎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工人日报突出主题、紧跟议程、直击热点,回应读者关切,“硬”新闻实现“软”着陆;明确定位、突出特色,聚焦职工权益发声,体现专业性、建设性;运用融媒发展成果,坚持移动优先、技术赋能,突出可视化表达,实现全技术应用、立体化传播。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人日报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及时、全面、准确做好大会程序性报道,充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和参加政协委员联组讨论等活动,切实发挥中央主流媒体作用。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中国工人阶级的舆论阵地、政治性综合性中央大报,工人日报突出“工”字特色,积极为职工群众鼓与呼。同时,不断创新丰富传播手段,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如何在全面、准确报道好大会的同时,突出自身特色并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下功夫,把“融”字文章做足,多元呈现全国两会盛况?工人日报进行了积极探索,聚焦职工权益发声,体现专业性、建设性,实现了全技术应用、立体化传播。

紧跟议程、直击热点,回应民生关切,“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两会报道不是一般性的会议报道,是政治性很强的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媒体而言,每年的全国两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各家展开同台竞技、比拼能力的“考场”。工人日报紧跟大会议程,着力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平实务实讲述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传播两会好声音。

注重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汇聚建功新时代奋进力量

工人日报把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报道,充分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明确要求两会报道要做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营造朝气蓬勃、团结向上、昂扬奋进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正能量、建设性、鼓舞人心的两会报道,凝心聚力,增强读者信心,激发建功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两会召开前夕,工人日报以特稿形式推出两篇预热报道“写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上篇《奋楫扬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勇毅笃行》,回顾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经济交出的亮眼答卷,展现亿万人民激情澎湃、共同书写复兴路上光荣与梦想的景象;下篇《踔厉奋发,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展现全国亿万职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故事和显著成效,反映他们以实际行动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以勤劳双手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的感人场面。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工人日报及时做好解读。通讯《“稳”字当头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后劲》,提纲挈领,详解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速5.5%左右,中国经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只要实干、苦干、加油干,就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政府过紧日子”在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6次。

《两会瞭望》栏目刊发评论员文章《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百姓过好日子》,指出政府节省用度“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体现了政府在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服务民生关键领域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在不断提升。通讯《国家账本:为百姓解忧,替企业纾困》,解读预算报告,以一串串有说服力的数字直观传递信息,彰显政策的力度与温度。

报道受众该知道的——强调故事化表达,完整、准确做好主题报道

以讲故事方式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因为这种方法能使人放松身心,并感到有趣。工人日报的两会报道特别强调要见人见事,增强可读性、传播力、影响力。

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两会报道首要任务是完成大会程序性报道,但在专业层面,媒体之间比拼的更多是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能力。会前,报社主要领导一再强调,两会报道要按照新闻规律操作,注意从会上抓新闻;写作时,要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视角折射大背景,不管什么选题,都要尽量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反映。

两会报道政策性、专业性较强,如何把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会议报道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记者充分利用人大、政协记者会和部长通道等为数不多的“现场”机会,请代表委员讲自己的故事,也讲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调研时遇到的人和事。如,“几十秒做出一杯奶茶,掌握茶的浓度、配比、打奶手法,我也是吃‘技术饭’,为啥不能像其他技术工人一样考级取证、不断晋级呢?”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代表讲述了一位“奶茶小哥”的“成长烦恼”,这信息就是在记者的不断深究下挖掘出来的。

记者在与人大代表张敬华电话聊天时得知,4年前,她评上了齐车公司的“金蓝领”,两年后,又被评为专业指导师。在外人看来,焊接技艺精湛的张敬华已经“评到头了”,但她所在的企业,在国家确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等级的基础上,增设了继续往上的发展通道,如“金蓝领”和初、中、高级专业指导师。技能人才还可以同时参评中车集团技能专家、资深技能专家、首席技能专家等,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发现了新素材。

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关注民生福祉,回应民生关切

两会承载着大量民生“红包”,为了让两会报道吸引受众,工人日报把会议议题与受众关注的话题、问题联系起来,深入解读分析,让受众感受到两会议题与自己关系紧密。工人日报推出访谈类视频节目,听基层代表“谈心”。

两会召开前,工人日报微博发布#话题调查:2022年全国两会,您最关心什么话题?#,列出就业、医疗、子女教育、养老、住房、技能提升、疫情防控等话题,请网友投票,并在微博下留言、讨论。两会期间,每天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留言在《直通两会》栏目刊发,让读者也成为两会报道的参与者,增强了互动性、服务性、贴近性。参与该微博投票和留言的网友达225万人次。

政府工作报告16次“点名”民生,回应人民期待,工人日报迅速抓取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刊发报道《不变的民生底色,更有质感的民生愿景》,展现了报告中关于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关切,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指向,勾勒出一幅有质感的生活愿景。

通讯《筑牢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稳》,报道了国家要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通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报道了国家着力以“稳企业、稳主体”促“稳增长”,以“改革创新”促“企业活力”。

《职工群众关心的,代表委员都放在了心上》一文,报道了一线代表委员一份份听得见机器轰鸣、闻得到泥土芬芳的建议、提案;紧跟会议进程推出的《井下艰苦岗位津贴免征个税应向全国推广》《行业协会“乱评比”,中小企业“很受伤”》《进一步加强罕见病医疗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个税制度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别让生育假成为“甜蜜的负担”》等事关民生福祉的报道,让受众看到了“代表委员把职工群众的心声带到了会上”“我们关心的事情有人在操心”。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锁定话题做深做热,传播两会好声音

工人日报既是一家中央大报,也是全国总工会机关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同样也是工人日报的职责所在,必须始终坚持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工人日报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突出“工”字特色,报道来自企业一线代表委员履职情况,关注劳动领域热点话题,努力为维护劳动者权益鼓与呼。

聚焦基层代表委员,展示履职尽责风采

在做好重要议程报道的同时,突出“工”字特色,开设《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今日关注》等专题栏目,以更多版面和传播平台聚焦代表委员尤其是一线代表委员履职情况,展示他们的履职风采。

通讯《事关“舌尖上的安全”,这份建议他“跑”了三个多月》,讲述了全国人大代表于峰化装成外卖小哥,“卧底”3个月,行路6000公里,调查“幽灵外卖”,用脚板“跑”出一份事关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议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一线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形象;通讯《八本履职笔记里“走出”热搜建议》,报道了合肥风华汽车零部件公司调度员李小莉代表将“匠心”带到履职工作中,深入工厂、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劳动者的困境和问题,倾听工友们的期盼和心声……两会期间,工人日报讲述了十几名基层代表委员的履职故事,既报道他们在履职过程中展示出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又体现出他们身在基层、心系百姓利益和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

工人日报视频连线一线劳动者和代表委员,形成会内会外互动。

“外卖员、快递员普遍面临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没有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保等问题”“外包、分包、转包,外卖骑手如果找不到用工主体,就会落入个人权益无人负责的保障‘真空’区”“前年公司招的15个工人走了大半,如今只有6个人坚守岗位,这样下去,技能传承非断代不可”“工资开到五六千元甚至8000元,也招不来一个技工,有的厂里很难看到40岁以下的年轻人啦”……这些基层一线代表委员的心声,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理论,但很朴实、很有现实针对性,都是广大职工群众关心的切身问题,也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

聚焦职工权益维护,代表劳动者发声

在做好一线代表委员履职报道的同时,工人日报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当做特色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发声,为维护职工群众权益鼓与呼。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工人日报影响大、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报道多是这类“工”字特色的报道。

全国两会前,经过认真分析研判,工人日报将共同富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造业人才缺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贯彻落实工会法、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工会改革等作为重点选题方向,提前与代表委员对接,为落实选题积累素材。同时,开设建议提案报道栏目《一线代表委员心声》《两会声音》、深度报道栏目《两会聚焦》《两会视点》、评论栏目《两会瞭望》,推出3组系列报道“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怎样让年轻人愿意进工厂”,使“工”字特色的报道形成规模、产生影响,纷纷被各媒体平台转发,有的冲上了热搜。

体现专业性,提升引导力

面对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这样最高层次的建言献策者,面对举世关注的两会舆论场,媒体在这个时候发声,绝对不能“声大气粗”做表面文章,也不能“随声附和”炒冷饭,要体现一定的专业能力、把话“说到位”,这样才能赢得较高关注度、提升舆论引导力,才能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报道,在认真研究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基础上,结合代表委员建议提案,聚焦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就业群体,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引领、劳动关系认定、集体协商、社会保障、企业法律责任等几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先后推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防护伞“》《制定平台算法,“小哥”们的声音不应缺失》《“我到底是谁的员工”难题待解》《“企业既然设了外卖骑手岗位,就应承担相应责任”》《“让工会温暖和凝聚更多劳动者”》5篇报道,以问题揭示专业、采访调查到位引发广泛关注,相关媒体和平台纷纷连续转载,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评论《“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何以冲上热搜?》和通讯《制造业“招不来”“留不住”年轻人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前年招了15人,如今只留下6人》被合并转发,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网上热度较高的话题,转发时标题还被冠以“工人日报发声”字样。

移动优先、技术赋能,生产创意融媒作品,实现高质量传播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22年两会采访活动主要采取非现场方式,电话、网络、视频、云端对话成为报道新常态。工人日报充分运用媒体融合带来的新技术和专业优势,赋能产品生产,坚持移动优先,突出可视化表达,打造新闻报道一体化传播体系,实现两会报道全技术应用、全终端呈现、全方位传播,进一步增强了传播力、影响力。

经过几年的融合发展,工人日报在新媒体平台建设、新传播渠道拓展、融媒体传播机制探索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今年,全媒体参与两会报道,增加了传播渠道,建立了全媒体评价机制,推出很多有技术含量的新闻产品。

两会期间,注重使用网友喜欢的方式、载体、渠道和话语体系表达,首次通过使用AI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云采访”等形式线上采访代表委员,打造了图片、连线视频、Vlog、专题海报等一批角度新颖、内容精彩、科技感强的融媒体作品。

工人日报原创视频栏目《两会晓晓说》,利用AI技术,虚拟主播生动讲解两会,网感十足。

两会伊始,工人日报AI合成主播晓晓正式“上岗”。原创视频栏目《两会晓晓说》,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创造内容的技术能力,通过智能主播晓晓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传递最新两会快讯,总结人大代表经典发言,呼吁生态文明建设等,每天一期,形式新颖,涉及不同热点话题,网感与科技感十足。《两会晓晓说》节目被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两会融媒体报道新招》专题报道,多次登上百度搜索的热门栏目条,并被多家网站转载,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网站对这一创新形式进行了报道。

《两会连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系列视频,采访会场外的劳动者,请他们谈工作困惑与期待,并连线相关领域代表委员,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答。内容涵盖外卖员的社保、网约车司机的薪水分成、网络主播的劳动关系认定等问题,采访扎实、制作精良,传播效果好。

两会期间,为克服摄影记者不能到场的难题,工人日报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了一支“特约通讯员”队伍,请代表委员、各代表团随团记者拍摄所需照片,丰富两会报道各端口内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益于媒体融合的成果和两会报道策略的创新,工人日报今年的两会报道取得了突出成效。数据显示,两会期间,工人日报所属各媒体端口共发布相关稿件6700多条,与去年大致持平,但总阅读量高达约3.44亿次,是去年的139%,传播效果和覆盖面均有较大增长。

(作者宋澎系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郭强系该报社编委、工会新闻部主任,徐福平系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原标题: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新技术赋能新产品——工人日报社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