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研究 > 正文

用情用力,创作艺术精品

2022-05-09 10:04:5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学俊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要创作更多艺术精品,更好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是当前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点任务。创作出体现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是国家级文艺院团应该担起的责任。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要创作更多艺术精品,更好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艺术精品从哪里来?首先要挖掘好的题材。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富矿。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反映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到崇仁尚义的道德规范,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到庄周梦蝶的文学意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的创意呈现,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然节律的独特理解。早在5年前,中国广播艺术团就开始策划,创作一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我们希望这样一部音乐作品能直抵心灵,传递中国人在每个节气的独特感受,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有了好的题材,还要有恰当的形式呈现。这部作品立项后,各方专家缜密思考、反复论证,围绕民族管弦乐、音乐剧、交响乐等诸多表现形式进行充分探讨,最后确定以交响乐为基础,融入多元化、年轻化的色彩,汇聚现代性的时代风格展现该主题。2021年7月1日,“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在北京首演,得到好评。整部套曲加上尾声共25首曲目,既有交响乐团的宏大厚重,又有民族器乐的独特色彩,还加入了些许电声的灵动。套曲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能感受到优美的旋律流淌。这是一次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

创作艺术精品一定需要用情用力,沉下心来,下苦功夫反复打磨。对题材的深入了解、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发自内心强烈的创作欲望、不甘平庸的创新意识、扎实的创作功底、海纳百川的胸怀,缺一不可。值得一提的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创作,要避免“形式大于内容”,既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欣赏理念,又要准确挖掘阐释内涵,力求把思想性、艺术性、传播性统一起来。

好的文艺作品,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各种文艺形式,归根结底,是要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给心灵以慰藉,给精神以引领。2020年2月,中国广播艺术团主动出击创作抗疫歌曲《保重》,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020年起,中国广播艺术团连续举办两届艺术季,今年还将举办第三届艺术季。艺术季期间,推出的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崛起》、相声剧《正月里正月正》等作品,讲述百年光辉历程,展现担当与奉献,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充分发挥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国家级文艺院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

(作者刘学俊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