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发,春山可望,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随着温暖的春风如约而至。全国两会不仅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也是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全力挖掘“新闻富矿”的竞技场,今年也不例外。 各大媒体今年继续精心筹划,在内容组织、技术应用、报道形式、传播形态等方面全面创新,推出了众多“好”“妙”“巧”的新闻作品,为广大读者呈现两会报道视觉盛宴。 精心策划 主题报道浓墨重彩 为迎接全国两会召开,各大主流媒体提前准备、精心策划,围绕重要议题、聚焦群众关切,推出两会特刊,并提前开设专题专栏进行预热,形成宣传实效。 两会开幕之际,新华社社评《凝聚团结奋斗的共识与力量——写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之际》《踔厉奋发开新局——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之际》刊发,描绘了一幅幅阔步奋进新征程的美丽画卷,让读者更加期待202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3月3日,《光明日报》开始推出两会特刊,以4个版的内容展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的亮眼“成绩单”。版面恢宏大气,文章主题突出,配以一幅幅展现美好生活、科技进步的图片,人民幸福感一览无余。同样,《工人日报》也通过两会特稿,回顾过去一年在经济、科技、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些丰硕成果让读者更加期待今年全国两会带来“稳稳的幸福”。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2022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多家新闻媒体从当日起推出两会特刊,浓墨重彩地记录下两会时间。特刊多以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作为主色调,营造大会气氛,加上现场图片的巧妙运用,使整个版面亮眼突出、颇具可看性。 纵观两会特刊,各家媒体报道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人民政协报》推出特别策划《故事里的政协》,挖掘背后的故事,呈现“铿锵有力的建言、一丝不苟的监督、深入基层的调研、交锋交融的协商”。同时,该内容也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的“特别策划”栏目同步发布。 3月5日开始,《中国纪检监察报》在第2—4版以两会新闻为主题,开设《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专访特约监察员》等专栏,强化该报特色。《经济日报》重点关注并解读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等议题,打“专”字牌,方便读者快速把握重点。《中国教育报》聚焦当下社会关注的“双减”“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话题,一一回应民生关切。《中国妇女报》围绕妇女群众最为关切的核心议题,推出了一系列贴近受众的报道。《解放军报》在《回眸演训场,我们这样走来……》等文章中添设二维码,读者打开手机上的解放军报客户端,点击左上角AR图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精彩视频,用AR的方式对纸媒的内容进行了良好的补充和拓展。 除了报纸特刊,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等众多媒体还在新媒体端开设专题页,加大融媒体产品策划力度,丰富报道形式。 打开人民网首页,“全国2022两会”专题页面十分醒目,点击进入后,金灿灿的人民大会堂顶灯令人眼前一亮,专题页中“高谈客论”“对话代表委员”“全媒交互”等特色栏目,利用数读、直播、动画、短视频等传播形式,为读者献上了一道两会报道“大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的两会专题页以“两会‘近’镜头”命名,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两会内容,其中“习近平和农民的两会故事”栏目朴实生动、真挚感人,令人印象深刻。 融媒产品 新鲜表达两会声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打造了创意十足的融媒体产品。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每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向是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创意和技术的比拼。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和呈现上,《人民日报》反应迅速,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出后不久,便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题为《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600字》的推送文章,寥寥数句就为报告“划出重点”,短时间内收获大量转发与分享。 随后,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一条名为《极简版来了!》的微信文章,不同的是,新华社采用的是图片海报形式,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发出后,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来了!极简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呈现了一幅精美的手绘长卷,并以SVG交互的方式引导读者“点击看报告”,带给读者强烈的互动感和临场感。 《法治日报》“诗画两会”系列创新传播形式,改编诗词名句,设计特色手绘海报,“邀请”李白、杜甫等6位诗词大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 3月6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两会报道《10个创意字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将“增、减、保、康、民”等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关键字与手绘插画巧妙结合,受到年轻受众群体的普遍欢迎。 此外,今年两会报道中的动态融媒体产品也十分亮眼。新华社推出的两会数说中国创意三维动画《数说中国|新时代中国经济非凡答卷》,用动态视频回望过去那些难忘的瞬间和令人惊叹的创举,直观呈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伟大成就。屏幕前的读者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观看视频时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激发自豪感。 新华网还推出了多款年轻态的融媒体产品。《两会青年问答》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和原创视频博主兔叭咯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关心的热点话题;《丹睿赴会2022》《张扬Vlog》则以Vlog的形式,从记者个人视角展现不一样的两会。 央视网制作的动画产品——《MG动画|叮咚!一份带“画”的〈政府工作报告〉请查收》,将报告拟人化,在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内,以动画形象的口吻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细数关乎民生的关键数据,比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一字一句中都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味儿”。 两会期间,还涌现出了一批有新意、有亮点的主题短视频。人民网的短视频节目《百秒说两会》,以年轻面孔与科技感画面带读者“置身”两会现场,以“快、准、新”的现场评述与用户共同关注两会热门话题;由中国政府网和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烫嘴rap唱出政府工作报告”,用说唱的形式唱响两会“好声音”,配上动感十足的动画画面,使该视频迅速“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短视频将两会报道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在传播两会“好声音”的同时,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古风微动画《文物音乐会》,选取6件国宝级文物,对热门歌曲进行了“两会特别版”改编;中国日报社推出的《小彭Vlog:活起来的文化遗产》,借助科技力量让文物、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中国日报网制作的英文动画《瓷中辞:回望2021》,采用中国风青花瓷与三维立体动画相融合的形式,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成绩一项项置于瓷中、绘于瓶上。 技术加持 “硬核”报道特色突出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全国两会仍然是各种“黑科技”集中亮相的时间节点,报道的科技特色也更为突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智媒发展的蓬勃张力,也发现了“传媒+科技”的更多可能。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科技让很多“无法想象”变成了现实。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制作了一组能上天、瞬移、跨维度的《2022全国两会跨屏访谈》。在第一期访谈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便通过虚拟空间、XR等技术,将身处北京演播室的主持人“送上”太空,“走进”中国空间站,与王亚平代表一起围绕履职故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裸眼3D”般的面对面对话。这期访谈在新华社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一上线就被众多网站、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产生了刷屏之效。 不只如此,新华网还策划了《XR看两会》栏目,包括两会特别节目《XR热点播报:两会“议事界”》和《XR看报告:绘景未来》融媒体产品。其中,《XR热点播报:两会“议事界”》中虚实结合的场景是用XR扩展现实技术,在新华媒体创意工场的XR实验室搭建起来的。而《XR看报告:绘景未来》融媒体产品,是运用XR扩展现实拍摄、VR绘画和虚幻引擎三维渲染二维等技术打造的一段儿童视角的“奇幻旅程”,第一次实现实景布景与虚拟场景融合,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自然地融入其中。网友们看后纷纷留言:“这种模式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心了!”“新华网也唯美起来了,赞!”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两会期间,虚拟主播们加入两会报道矩阵,成为两会报道的“流量担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在两会特别节目《“冠”察两会》中实现虚拟人主播与真人主播的实时同框互动。 央视网策划推出“沉浸式”融媒体直播节目《两会C+时刻》,运用动作捕捉、虚拟演播室、XR等智能化技术,在节目中实现数字主播小C与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实时互动。 工人日报客户端上线的“两会晓晓说”系列节目,“科技日报”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两会科技快讯”系列短视频,均借助AI主播播报两会,为受众带来了更具新鲜感、科技感的体验。 5G+4K、AI、VR甚至是XR等“黑科技”,正成为两会报道的助推器,不仅能丰富报道的形式,使报道内容更具吸引力,还增强了报道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易引发全网关注和传播。(记者 米瑷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