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部校共建 > 正文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以“三部曲”培养全面新闻人才

2022-03-07 17:37:4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米瑷琪   

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寒假期间,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开展了“三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品读一本经典原著,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并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这三项具体活动,打造实践育人“三部曲”。

“育人育心”坚定新闻使命

开展寒假“三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提出的。他认为,新闻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育家国情怀,提升专业素养。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银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项活动从2019年开始组织实施,借今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而深入展开。

“作为一名新闻学子,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181班的学生张铭麟通过微博记录下了阅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后的心得体会。

和张铭麟一样,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们纷纷在“学经典,读原著,悟原理”这一微博话题下,发布了《胡乔木文集》《胡乔木谈新闻出版》《新闻业的救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等书目的阅读体会。据银健介绍,活动中,全院学生共发表了读书心得5089篇,微博原创话题的浏览量达130.9万,教师团队及时跟进,带领学生系统梳理,通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和赏析,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牢记新闻人的历史使命和优良传统。

第二课堂提升专业素养

读经典原著,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通过实地调研,则能够将所思所想真正落到实处。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的“三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银健解释,寒假期间,学生们要在家乡所在地开展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实践调研成果,开学之后,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批阅和点评,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今年寒假,学院开展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政务实践和企业实践、乡村振兴调研、国情党情区情社情观察调研等8项实践活动。”银健告诉记者。

在调研过程中,学院要求学生们要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用心发现、感受、记录身边的故事。银健举例,“学生们可以积极组织或参与一次村里(社区)的春节文化活动,拿起手中的移动媒体设备拍摄照片、微视频,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记录保存心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当问及学生们从中有何收获时,银健告诉记者:“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100%参与其中,经过同学们的实践历练,每年都会呈现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新闻通讯等作品,发表在校内外的主流媒体上,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学生通过真采、真写、真发表,切实锻炼了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志愿服务深化实践内涵

社会实践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志愿服务教会了学生们责任与担当。银健提到,在符合当地防疫部门的相关要求下,学院鼓励每位青年学子在家乡开展一次志愿活动。

其中,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211班的臧千茗同学,在寒假期间参与“为老人提供一顿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当地志愿服务队的认可,还给学校寄来感谢信。

寒假期间,广西百色发生了新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百色籍的学生纷纷加入防疫抗疫的工作中去,担任社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保障员”“突击队”“心理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中践行着新闻学子的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农丽阳同学表示:“时有所需,必有所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为所做的志愿服务工作感到自豪,也对所有的抗疫工作者表达敬意。”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在“三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这一做法对培养优秀的全方位新闻人才有着特别的意义,值得借鉴。(米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