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底,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发展示范特色单位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实现开门红: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项目七一客户端下载量2115万+;“重庆党建”学习强国号粉丝3250万+;全媒体重大主题、重要选题全网传播流量13.6亿+;传统党刊月邮发量138万余份,实现码洋1.32亿元;重庆市委党刊获得全国性奖励20项,创历史新高。 全国政协“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专题调研组在该社调研时认为:当代党员杂志社取得了“正能量有受众、正能量有效益、正能量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成效。 突出顶层设计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集聚团队合力的“一把手工程”。为了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主流媒体发展“最大增量”,当代党员杂志社坚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以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七一网、“重庆党建”学习强国号、“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4个新媒体,《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3本知名品牌党刊和微博等10余个平台账号为主的“4+3+N”重庆党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改革大刀阔斧。深入把握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全面贯彻“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顶层设计,深化和统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向、路径。研究制定《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办法》,从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平台终端、人才技术等关键环节、要害节点破题,确定融合发展时间表、路线图,持续推进党刊向“优质内容+优质平台”“内容生产+先进技术”“内容传播+针对性服务”转型升级。 加大科技投入。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投用党刊全媒体数字出版基地(一期)、融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演播创制中心,推进七一客户端智能化智慧化智库化改造升级。七一客户端“重庆党建红云”项目入选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联合南京大学等单位申报的“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 运营适场升级。以全媒体中心为龙头,以融媒体指挥中心和演播创制中心为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技术等,深化推进采编流程重构,形成“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一体策划、一次采集、项目创制、多种生成、多维发布”的全媒体产品创制、生产体系和模式,让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智能化推送等前沿需求和新兴技术更好为党建全媒体发展和受众服务。通过融合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当代党员》《党课参考》《党员文摘》的影响力,传统党刊全国月邮发量、发行码洋再创历史新高。 突出党建党务特色 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传统媒体转型与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当代党员杂志社始终坚持“党刊全媒体姓党”,将红色基因深度融植进党建全媒体主流舆论引导、迭代升级、深度融合发展全过程,不断建强“政治品格”砥柱、筑牢“市场品质”基石、张扬“文化品位”风帆,通过多媒体呈现、全平台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赓续红色基因,凸显党媒价值引领力。深度发掘《当代党员》《党课参考》《党员文摘》3本知名品牌党刊的原创内容、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品质美文优势,通过融合创新,向移动端“分蘖”“展枝”,打造权威、专业、便捷、智慧的“党建党务一机通”信息平台,将有意义、有意蕴的重大主题创制成有意思的产品,向各级党组织提供权威信息、精选党课、党史知识等党建党务服务,七一客户端成为党员干部“掌中宝”。2021年创制发布的重大主题、重点作品传播量超过13.6亿,深度报道《中国式扶贫为什么行——“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故事》、与14个省(区、市)党刊的联动报道《脱贫之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双双入选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发掘品牌优势,凸显党建党务影响力。七一客户端以音视频为主要形式,精心打造“党史故事100部”“中国故事100部”“党建小课堂”等系列党建产品,取得很好的品牌传播效果,七一客户端吸引到500位知名专家学者和160余位作家成为特约专家、专栏作家。同时,以典藏性、品质力打造传统品牌党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当代党员》入选“2021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党员文摘》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出版物,《党课参考》成为“百种进连队优秀期刊”、全国党务工作者的“智囊库”“工具书”,三刊均被评为“重庆名刊”“最美渝刊”。 用好党建资源,多方联动增强传播力。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主题,开设专题专栏、举办系列活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上知识竞赛、“千万市民学宪法”知识竞赛、“民法典与你同行”网络知识竞赛、重庆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等活动,参与者超过1.3亿人次;“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大赛收到3500余件作品,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突出高素质队伍支撑 锤炼全媒体人才 当代党员杂志社坚持不断深化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聚才、育才、用才、励才、留才机制,在深度融合、转型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随着事业发展不断壮大,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党建全媒体干部人才队伍。 盘活人才存量。打破职工“编制”内固定身份,实施以移动端传播力指数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新媒体原创作品月度激励考核权重达到80%,出台《高层次人才激励性报酬考核分配暂行办法》《激励干部职工积极作为的绩效考核规定》等制度,推动采编人员从“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从单一的“笔杆子”成长为提笔能写、对镜能讲、扛机能拍、上手会剪辑的全媒型人才。 提升人才增量。以国家新闻出版署“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与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联动,引进既有新闻素养和底蕴,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网络传播技能的“全才”。通过自主招聘、公招引进博士后、博士等业内优秀人才23人,聘用优秀大学生8人,交流转聘骨干人才3人,有力充实了干部人才队伍。全社本科及以上学历68人,占职工总数的90.67%;副高级以上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6人,占采编岗位的68.7%。 激发人才动能。探索“专业化、兴趣化组合,小组化、项目制实施”的全媒体项目制生产模式,“一把手”亲自主持,半月召开全媒体创制选题策划、产品品质研讨会,论证、确定项目,制定进程表、路线图,推动落地见效。“一专多能”的全才型全媒体人员可充分利用全社资源,并通过绩优考核激励和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采编团队创新、创造,有效激发人才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