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闽媒动态 > 正文

听人文故事 览福州历史

2021-12-14 09:39:1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齐雅文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听福州》栏目

听人文故事 览福州历史

在声音中,能听到怎样的福州?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听福州》栏目,突出“寻找福州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定位,以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品位、展示古城风韵、塑造福州特色为目标,在福州新闻网、掌上福州APP等多个平台推出,每期节目3至5分钟,围绕福州的一条小巷、一座古建筑、一位名人讲述的故事缓缓展开。

以点带面

用声音构建福州人文地图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大到车水马龙的嘈杂,小到风吹叶落,这些声音都能被耳朵灵敏捕捉到。总是塞着耳机听着歌曲的律动,却忘记仔细聆听属于福州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从声音的角度去‘观察’这座城市。”在《听福州》栏目中,“听”的关键字可谓无处不在。作为一档以听觉为主导的栏目,《听福州》给了人们可以放下手机,用耳朵感受城市一隅的机会,节目风格不是激情澎湃,而是静谧清幽,好似和人们共同寻找隐秘在福州各个角落的独家记忆。在内容方面,《听福州》在讲述每一期内容的时候,讲述内容范围广泛,从街巷、建筑的古老历史,到发展变迁,再到最新情况,都让人看到每一处福州本地的人文历史发展。

每一期节目的推出,《听福州》栏目都会给用户多重选择,节目虽然以听为主,但也同时提供文字和图片,让用户可以一边听、一边看。以首期节目《万春巷8号,不止是一栋楼……》为例,节目讲述了仓山区烟台山万春巷8号陈之麟故居的故事,图文并茂,并配有语音讲述,主打文艺情怀,慢节奏叙述故事,用“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视角感受福州街巷、建筑,帮助大家了解身边的城市记忆。

听过节目后可以发现,《听福州》在音频上并没有设置统一的背景音乐,而是根据每期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背景音乐。比如在《福州人的元宵,没有它可万万不行》中,节目内容主要是元宵节的花灯文化,背景音乐便是年味儿十足的曲风;《来“守城”之地喝杯咖啡如何?》中,节目内容讲述到咖啡文化,背景音乐则选择偏西式的钢琴曲。这些精心选择的氛围音乐,也让《听福州》在听觉体验上实现了“盛宴”级享受。

《听福州》还十分善于丰富节目细节,以此让节目展现出别样温度,这些细节构成了《听福州》的必要元素。比如,在讲述某个建筑或者街道时,节目在图文页面经常提供一张简单的地图进行标注,让观众可以直观看到所讲述内容的所在地。并且节目的图片除了当期节目讲述主体的照片外,大部分都会有一张街道名称的特写照片,以及主播或记者的打卡照片,这样的方式让主播和记者好似一位导游,带领观众进行沉浸式探索。

多元传播

以细节填充丰富节目形态

每期《听福州》节目中,伴随听众的是主播,通过他们的声音,福州的历史文化故事娓娓道来,多位主播作为发声者,既在讲述故事,也在引领听众。在福州新闻网的专题页面,“发声者”板块将参与其中的主播照片进行展示,并且在每期节目中进行具体展现,配发每位主播的简短语句。主播不仅仅以声音方式出现,他们的形象也在每期节目中被听众所了解,而让主播成为栏目的常驻和形象代表,也使得《听福州》逐渐丰富起节目的架构。

除了音频内容,《听福州》还在节目中同步推出新媒体海报。在福州新闻网的专题页面中,“听·视觉”板块专门放置了每期节目相应的新媒体海报,海报中的街道或建筑名旁,都会配发相应文案。如五里亭配发的文案为“折柳相送寄离愁,名亭再现诉深情”,城守前路配发的文案为“旧时守城之地,新酿一杯香醇”,根据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的文案,也彰显出浓厚的文学底蕴,彰显福州这座历史古城的别样魅力。

在《听福州》的新媒体海报中,还提供了每期节目对应的二维码,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直接跳转到具体节目的详情页面。让新媒体海报除了展示视觉美感,也承载了更多的链接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乐于与听众沟通的《听福州》并没有止步于自身挖掘选题,而是注重吸纳多方建议,除了建立沟通交流群,还发布了“寻找计划”,征集栏目中所需要的故事、声音和美图来丰富节目内容,实现“开门办媒体”。因此,《听福州》在后续推出的内容中,可以发现不少的美图都是来自于面向受众广泛征集的结果,《听福州》也在无声中展现出更多融媒体时代的多元报道亮点。(见习记者 齐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