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闽媒动态 > 正文

“只要有心挖掘,故事怎么写也写不完”

2021-01-07 11:42:25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张福财   

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宁德采访行,熟悉宁德的《光明日报》福建站站长高建进深入探究今昔巨变的脱贫密码——“只要有心挖掘,故事怎么写也写不完”

“宁德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干部、群众都焕发着一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光明日报》福建站站长高建进说起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宁德采访行的感受时说。宁德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的地方,为了摆脱贫困,宁德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闯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小康之路。

引得回本土人,留得住外乡人

书写产业脱贫助安居乐业

赤溪村、下党乡、柏洋村、下岐村……5天的行进式采访,高建进跟随采访团走进宁德的山山水水,记录宁德乡村巨变、普通群众脱贫故事。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深入宁德基层采访。

2018年4月,《光明日报》策划宁德脱贫纪事30年报道时,高建进与同事就曾对宁德脱贫情况进行调查性深度报道,其间他们走访了宁德3个村庄,采访了13名干部群众,阅读相关文字材料14万余字,撰写了《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并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

这一次,再来到熟悉的宁德,高建进把焦点放在了当地抱来的几个“金娃娃”上。近年来,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宁德核电等企业相继落地宁德投资建厂,带动了闽东经济发展形成腾飞之势,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30年前,宁德各项经济指标都排在福建各设区市的末位,一度被列入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几年,宁德各项经济指标排名正向福建中游水平攀升。

高建进看到,产业的引进让当地人有了就近进入工厂上班的机会,一些从宁德走出去的人才也选择回家乡工作生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30多年前,很多当地人都想着该如何走出去。

“吸引得回本土人,还留得住外乡人。”在高建进看来,这是宁德小康生活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上汽宁德基地,他采访了27岁的河南小伙禄海涛。禄海涛2013年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郑州、上海工作,最后选择留在上汽宁德基地。

乡干部退休后当起讲解员

践行“四力”深挖新闻富矿

“我们有党支部这个坚强的堡垒,支部书记一直是柏洋村的领头人。”在柏洋村,高建进了解到该村开创了“五心”工作法,通过加强党建带领群众奔小康。这个曾经村民年收入不足600元、村财政负债43万元的“赤贫村”,2019年一跃成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76元的“小康明星村”。

在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退休后当起了“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他说,要在这个岗位上把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把下党乡牢记嘱托、埋头苦干的故事讲好、宣传好。

在宁德,总书记三进下党乡、与赤溪村视频连线、关心连家船上岸、关心九仙村畲族乡亲发展……只要有心挖掘,这里的故事怎么写也写不完。

“同行们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大家都拿出了与时间赛跑的状态,紧张而有序地采写。”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和激励,高建进与同事们在5天时间里,完成了《宁德:抱好“金娃娃” 生活大变化》《一个河南小伙的宁德汽车梦》《船民上岸,“连家船民”的生活大变样》《从赤贫到“小康明星村”,福建宁德福鼎市柏洋村这样做》等23篇精彩报道。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高建进和同事们临时增加了一项内容,那就是重走一段总书记当年徒步披荆斩棘一进下党时走过的山路。“这次采访既是新思想的学深悟透之旅,也是新闻记者践行‘四力’之旅,更是闽东30年脱贫奔小康所取得成就的感受之旅。”高建进说。(记者 张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