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人民日报:共治共享,构筑网络安全“同心圆”

2016-10-12 10:08:33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何鼎鼎  
视频加载中...

原标题:共治共享,构筑网络安全“同心圆”(评论员观察)——把握网络强国建设的历史契机②

维护网络安全,各自为战已经无效,已然来临的“互联网+”风险社会,迫切呼唤全社会的防守矩阵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正在让方寸之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大,各种网络风险也随之加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手机购物和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事件数量显著增长,通过手机病毒、恶意软件窃取用户信息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如何筑牢网络安全的篱笆,防范各种网络风险,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日前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的确,最近发生的数起网络诈骗悲剧启示人们,维护网络安全,各自为战已经无效,从防范电信诈骗到阻止黑客攻击,从路由器安全到NFC支付安全,已然来临的“互联网+”风险社会,迫切呼唤全社会的防守矩阵。近日,央行等国家六部门联合出台新政:ATM向他人转账24小时后才能到账,力图用“一时不便”挽救“一时糊涂”,公安、电信、银行等跨部门的紧密合作,正以多重合力营造智能时代的群众安全感。

共筑网络安全的同心圆,关键是要守住数据安全这个圆心。精准诈骗的背后,往往是信息的“精准泄露”。刚刚签完买卖合同,诈骗短信就来敲门;还没下产床,服务信息就主动上门;他人的银行流水单不难买到,甚至手机定位也付费可见……共享经济的风起云涌让人目不暇接,而信息泄露的如影随形更让人不知所措。个人风险提示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严控信息源头。近半年,全国公安共抓获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侵犯个人信息的“内鬼”270余人。从精准打击诈骗者到精确揪出“内鬼”,治理的思维更加严谨。唯有保障大数据时代的“水源”清洁,才能让人们放心去“冲浪”。

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维护网络安全,关键在于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滴滴一下,留下电话;微信发图,留下“足迹”,因为庞大的用户群,企业早已成为极为重要的数据池,将个人的“安危”包裹其中。今年中秋前夕,某著名互联网企业辞退了4名用脚本抢限购月饼的安全部程序员,被很多人批评为小题大做,但企业随后的表态说明,手握几亿人的个人信息、消费数据、金融数据,安全维护与管理不容有任何瑕疵。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企业在与政府部门合作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很多公民信息,需要对双方的权责进行细致界定。比如,有些地方选择商业网站作为司法拍卖平台,甚至运用淘宝数据寄送法律文书,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不出岔子?商业机构与政府在维护信息安全上怎么更好配合?回答这些新出现的治理难题,各地依然在探索中。

网络可以虚拟,但安全不能虚无,这不仅事关国民安全,更关系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去年巴黎恐怖袭击后,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紧急状态法》修正案,提出“紧急状态下可屏蔽内容不良的网站”;今年2月,美国白宫正式成立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紧锣密鼓地起草提升美国长期网络安全的“路线图”。这样的一幅世界图景清晰地表明:守护网络安全疆域,与守护国家领土同样重要。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

今年两会,大数据立法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立法维护网络安全,归根到底是要为变化社会中的安全秩序加锁。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推进,尤其是随着政务数据的共享开放和市场数据的交易流通,网络安全的内涵更加丰富。哪些信息应当公开,哪些信息需要保护?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权与责如何准确界定?都有待深入解答。简单的信息共享时代很快会过去,协同维护信息安全的时代正在到来,从共享到共治,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期待越来越向治理的纵深层面挺进,需要以全社会的共识与合力筑起“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