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媒体融合 > 正文

专家评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 哪些项目被看好?

2016-09-06 16:57:4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杜一娜  
视频加载中...

哪些问题必须面对?

——资本与机制

“试错容错是要有的,但现在试错的机会不多了,试错的成本太高了。”曹轲不希望大家瞎折腾,不希望媒体融合的项目走太多弯路和险路。而蔡伟所指出的两个问题,则是目前一些媒体融合项目中正在走的弯路和险路——一是一些项目投资者缺乏预判,在未来将会遇到资金和继续运营的风险;二是大多数项目都是业务模式创新,而非以技术创新为主。

对于第一个问题,蔡伟举例说,《中国科学》杂志社的“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平台”项目,其公共价值巨大,也是国家急需的,那么它设定的财务支持者该是政府性基金和公益捐赠基金,项目的逻辑设计应考虑到和以上投资者的对价设计,但是路演方案没有体现。再如,中国社科院系统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也是如此,此类项目后续维护成本巨大,商业化可能性很小,应从公共角度考虑问题。其中,公共项目运作和国际惯例接轨是总体趋势,以后此类公共项目的投资者可能需要定期汇报,按照现有框架,肯定是不能让投资者满意的,那么这个项目将来继续筹资就会有困难。

蔡伟所指出的第二个问题,应当是大多数媒体融合项目的普遍问题,技术创新是这些项目的软肋。他认为,业务模式创新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支撑,而这正是目前传统媒体集团缺乏的。比如,几个大健康类的项目,如《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的项目,除非筹集的资本支持远大于市场化互联网公司,否则后期很难维持和运转。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外,郭全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点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媒体融合后的媒体竞争对手是完全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这就要求深化媒体体制改革,建立真正适应市场化环境的体制机制。而在公司化运作方面,很多融合案例仍然采取的是项目制方式,尚未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公司制企业,这样必然会导致很多行为非市场化。在长期激励制度方面,绝大多数尚未建立起该项制度,即使有此制度比例也很低,但是如果不能解决该难题,则难以真正调动其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实现自身的真正转型。记者杜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