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知乎"一小时"电子书试水速读模式 难逃碎片化阅读

2016-04-18 14:45:47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范晓  
视频加载中...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无处不在的微信,让中国人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了。地铁上,公交上,排队时,随处可见“低头族”,但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已经越来越难。日前,问答社区知乎推出“一小时”电子书系列,每本售价在1.99元至3.99元不等,旨在为那些“见缝插针”的阅读者提供精缩版的“干货”。然而,对于这种应运而生的新事物,读者的反应褒贬不一。有网友直言,1小时速读,依然是肤浅的碎片化阅读。

1小时读书

更大块的碎片而已?

古代皇帝跟大臣们的沟通,更多体现在对大臣奏折的批示。皇帝的朱批,字句之间可见谨慎,既要驾驭群臣,又要尽量避免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联想。然而,皇帝其实比你想的更活泼,嬉笑怒骂样样在行,还有心思跟你逗闷子。

这是“知乎一小时”电子书《皇帝的朱批》里的故事,作者是一位满语研究者,也是一位资深知乎用户。据“一小时”电子书策划编辑刘强介绍,“作者在知乎上就曾对满语问题有过优质回答,也是研究爱好者,不如把这些优质问答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整理成短小精悍的小书,让对此感兴趣的人上下班路上可以阅读。”据了解,目前已出版的“一小时”电子书,作者有医生、探险家、博士生、编剧等等。

“第一次通过皇帝批阅的奏章看历史,特别有当皇帝的即视感。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越看越喜欢勤勉碎叨真性情的雍正帝!康熙帝的晚年还真是悲情……”上班族小杰说。

在刘强看来,他更希望为读者提供一本“能读完的书”。很多人往往买很多书,但真正读完的寥寥无几。“一小时”系列就是想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让人一气呵成读完。

但为什么是一小时呢?调查发现,北京、上海等城市,人们消耗在上班途中的时间平均约1小时,如果这个时间拿来阅读,2.5万到3.5万字的内容刚好合适,而大多数人睡前起床后阅读的时间也是1小时左右。

然而,在试图满足快餐式阅读需求的同时,一小时电子书也被挑剔的读者诟病,“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深度。”

在《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下面,有读者留言,“毕竟是一小时读物,内容还是泛泛,对犹太人建国之初苏联的态度和作用只字未提,是疏漏。”对于《财务进阶》,也有读者表示,“书的前两章多浅入浅出,所谓的建议浮于表面,未能鞭辟入里地切入要害,给出能落地的进阶具体方案,不知是否是篇幅所限的缘故。”

网友“张蔚信”认为:“我想这只是更大块的碎片罢了。”“衣库壹仓”评论:“反碎片化不够彻底,一小时也是碎片化。读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地享受。”

阅读也速成

精神食粮快餐化

虽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但作为有偿电子书,销量如何,数据来说话。截至3月底,亚马逊电子书新品排行榜中,“一小时”系列排第五。

记者在亚马逊上搜索“知乎一小时”,《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皇帝的朱批》、《股权是什么》、《换头术2017?》、《财务进阶》等书单罗列眼前。据知乎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小时”电子书系列,不少内容源于知乎平台的优质问答,被提问的越多,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感兴趣的人越多。

每天无奈刷微信的间隙,还是有很多人在挤时间阅读。小而美的付费电子书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速成阅读会不会蔚然成风?

对此,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字版权部主任赵晨分析,“这就像快餐正餐之分,针对的是不同人的需求。比如我在机场或者地铁上,1小时可以看完一本小书,获取资讯,但这无法从根本上取代大部头的深度阅读。就像即使电子书已经铺天盖地,但纸质书也没有消亡一样。”

更多读者则反映,希望1小时电子书的内容能更丰富,将许多大部头的好书浓缩后呈现给读者,虽然未见得充分体现原作风貌,但至少能起到很好的导读作用。“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速读后再去找完整的原作细细品味。”大四学生邵林峰说,能导向深度阅读的1小时电子书才算成功,如果大部分人满足于浅尝辄止的速读,那反而是精神食粮被快餐化的悲哀。

付费阅读难

一年人均花费27元

纸质书与电子书,哪个才是读者的心头好?人们为此争论不休。但纵观电子出版行业的市场,早已成为商家掘金的蓝海。

《2015全球电子书报告》显示,排名前十的公司占了市场总收益的57%,超过了其后40家企业的总和。其中,来自新兴国家的企业表现突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都跻身前二十。

今年3月,京东在众筹平台推出的电子阅读器,上线两天时间,众筹金额就完成了50万元,而该项目本来预计的是26天内完成众筹,市场热情可见一斑。

职场达人文婷是个读书狂人,她始终认为炫耀kindle里读过的书才是真正的“炫富”。“我在kindle上还看完了《指环王》三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11本,《冰与火之歌》5本等等,还有一堆不出名的,最近在看《Atlas Shrugged》。这些书加起来有几万页了吧,全部是在地铁或者出差的火车飞机上看完的。可能很多人都跟我类似,上下班路上是唯一能保障的阅读时间。但我没有办法想象在拥挤的地铁里,单手捧一本大部头的厚纸书。”

目前,电子书在呈现方式上也在不断给读者带来惊喜。比如,意大利女诗人丹妮埃拉·卡里西创作的数字诗歌《一切》,可以随着读者不断进行移动光标的操作,屏幕上依次出现诗句。每当新一节内容出现,上一节就会消失,最后屏幕上出现整首诗。

“这种动态呈现让读诗的感觉更浪漫了。当然,阅读是一种行为,纸质书或电子书是不同的载体,只要开卷就有益。”文婷说,电子书最大的功劳,是让人们在忙碌中,能见缝插针地随时打开智能终端阅读。

颇为遗憾的是,iPad、kindle、智能手机带热了电子阅读,但国内读者的付费阅读习惯仍很难养成。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读者在电子书上花销达人均86.5美元(约合人民币537元),位列全球第一。而中国读者2015年在电子书上的平均花费仅为4.3美元(约合人民币27元)。

赵晨认为,短小精悍的1小时电子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市场需求的产物,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化探索,1.99元至3.99元亲民的价格,不仅可以促进购买频次,还可以培育读者的版权意识。(范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