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重创新别失思想内核(人民观点)

2016-03-29 09:44:2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本报评论部  
视频加载中...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社会倚重媒体的地方,还在于它对这一共同体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每次传播载体的改变,都带来社会思想的重大变迁。网络自走入日常生活以来,一直以其贴近性的各种创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试验工场,互联网给各种奇思妙想和新生活形态打开了难以预计的可能性。

当然,技术进步并不必然让世界更美好。互联网媒介高歌猛进的浪潮中,也留下一些滥竽充数者的痕迹,它有时还会放大社会和人心里潜藏的不良偏好,比如媚俗、浅薄、娱乐一切等。2015年,就有一个叫“俺瞧瞧”的网站利用视频直播分享技术一夜走红,它号称能提供世界各地的摄像头实时监控视频画面:有的来自街道、景点等公共场所,有些则来自餐厅、超市,甚至办公室、宾馆、私宅……有不少当事人表示,对“被直播”这事一无所知。这样的“创新”,打着新技术的幌子,实则肤浅庸俗,有损社会公共利益,自然很快就门庭冷落了。

许多时候,创新者迷恋走捷径,不是因为这会使成功来得更快,而是出于思想上的惰性。譬如,在新闻史上,“向公众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一原则历史悠久,尽管它强调了对受众的重视,但却被一些继承者简单理解为一味地投其所好。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我们会看到,有人喜欢刺激猎奇,“标题党”就大行其道;有人热衷明星八卦,“娱乐化”就风靡一时;有人喜欢以偏概全的想象、一鳞半爪的揣度,“乌龙新闻”“反转新闻”就不时出现……碎片化、浅俗化、无聊化,看上去始终站在“用户”端,说到底不过是无原则的迎合罢了。无论是在信息稀缺时代,还是如今的信息过载时代,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不可能因为“迎合”的“功力深厚”而获得持久的传播力,更遑论公信力和影响力了。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社会倚重媒体的地方,还是它对这一共同体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媒体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传递有质量的信息。如果承认“用户是上帝”的信条,那么媒体就有义务提供更值得公众倾听的信息和观点,提升公共生活的品质,而不是相反。如果新的媒体平台,只是让我们比以前更便利地让社会低俗化、媚俗化、娱乐化;如果新的技术,只是让我们比过去更方便地制造大量缺乏严肃思考、缺乏精神营养、缺乏审美趣味的产品,那么这种“新媒介”,真的能带来媒体进步、增进社会福祉吗?在媒体的转型工具箱中,应该有比“迎合公众”更高级的东西。否则,即便是转型成功的弄潮儿,也未必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无论是融合发展还是彻底转型,仅有拼点击、博眼球的创新,还远不能解决互动时代的媒体价值问题。这个挑战,不管是转型中的传统媒体,还是含着互联网时代“金钥匙”出生的新媒体,都需要全力以赴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