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正文

沉下去,挖掘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2019-09-09 11:01:58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安徽日报袁野:新中国第一坝背后的故事

我所驻站的城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六安市。壮丽70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要了解他们,必须走进大山,到第一线去挖掘。4月底,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中,我一个人来到大别山深处的佛子岭水库蹲点采访,了解这座新中国第一坝背后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力”要求。

记者在佛子岭水库历史展览馆听取工作人员介绍情况。

采访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当年修建水库的工人,今年已经88岁的沈福安老人。沈老的年纪足以当我的爷爷,和他的交流与其说是采访,更像是晚辈在倾听长辈诉说他年轻时的故事。1952年水库修建之时,新中国的相关技术相当缺乏,是无数的专家和像沈福安一样的普通工人,通过在工地上掀起的学习技术高潮,创造性地实现了4000多项各类技术革新,才让新中国第一坝仅用了短短2年10个月就耸立在大别山区,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开辟了新篇章。沈老记性极好,我也沉浸在他的故事当中。当晚告别沈老回到住处,我不禁深思,如果不深入一线,如何能够结识这样一位老人?如何能够挖掘出那个激情岁月中的动人故事?

六安市地域面积大,又以山区为主,平日里即便是一篇篇幅不大的小稿子,也可能需要记者驱车数个小时,深入大山,方能采访到第一手素材。很多时候,一个礼拜我只有一天不到的时间能够坐在办公室中。广阔的大别山区,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场所。

践行“四力”要求,俯下身、沉下心,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时代的变迁,只有在基层才能聆听群众的心声,只有在现场才有触动心灵的震撼。作为新时期的党报记者,我会坚持扎根基层、扎根大山,将老区过去的光荣、新时代的光彩付诸笔下。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