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精彩观点 > 正文

出租车改革需综合多方利益

2015-11-11 09:07:4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出租车改革留下多少想象空间

毛建国

看到征求意见情况显示,有两个数据还是让人吃惊的。一个是“收到有效意见5008件”,相对于舆论对出租车改革超乎寻常的热情,这点“有效意见”似乎并不足以代表普遍民意。还有一个是“六成意见认为应该把专车纳入管理”,跟平时网上呈现的意见,似乎又有些不相符合。

想必所有的意见,都是有备在录、有案可查的,因此倒也不必过多置喙。只是从收到的意见数目,以及平时舆情反映来看,还是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将此作为决策依据,显然会有不少人不服气,据此决策,也可能出现“方向上的错误”。

一项征求意见,如果不存在人为左右的话,那么确保公正性,起码有两点“注意事项”。一个是征集渠道问题,一个是征集对象问题。打个比方吧,大家都知道,汽车和火车的出现,宣布了马车时代的结束。假设马车协会,就火车的前途命运,开始征集意见了。如果马车协会,跟当初的商鞅一样,也来个“徙木立信”。可布告只是贴在衙门前,没几个人看到,京城外面的更不知道,参与面肯定不广。如果马车协会也开几个协调会,可面向的只是马车协会成员,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渠道决定范围,屁股决定脑袋。面对这次征求意见,如果去问出租车公司高层,得到的100%是取缔专车;如果去问出租车司机,得到的全是份儿钱取消;可是如果去问专车司机,得到的答案,恐怕完全不同了。如果征集意见的渠道不是十分开放和方便,那么就不会有踊跃的参与;如果征集的对象,过多听信了利益相关人,那么得出的意见就很难做到公允。

现在就有网友讲了,如果征求意见,放在几家门户网站,收集的意见还会这么少吗?意见的指向还是这样集中吗?当然,上述只是假设,但也并不影响我们思考,如何确保征集意见的广泛度和准确度。

毋庸置疑,现在决策部门越来越有开放意识,已经学会在监督下工作。相对于过去的闭门决策,现在决策之前,先征集意见,再公布意见,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但也要看到,民意征集既是一个良心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如果上来自己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想征集的只是“想要的意见”,那么一些真实的意见,就可能被有意无意地屏蔽掉;如果不了解民意生成规律,为了征集而征集,只是在小范围内征集,那么得到的意见,就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出租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一个月时间,收到的有效意见只有5008件,相对于庞大的民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最终征集的意见,与平时的舆论反应也有很大的距离。不是说里面一定有问题,但显然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么重大的改革,草率不得,大意不得。这也是人们想提醒的,出租改革不能留下想象空间,有关方面需要慎重,积极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