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盘点2014年10大假新闻 三大特征三大原因

2015-01-08 08:37:14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理解偏差闹乌龙

●案例:中国“落榜”世界空气最差20城

【刊播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新闻”】10月28日,某新闻网站刊发《中国城市“退出”世界空气最差20城之列》,报道称,中国“落榜”空气最差20城。在WHO“2014年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的排名显示数据中,PM2.5数值最高的20个城市印度的占了一半,其余城市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该数据库囊括了世界91个国家1600个城市的网络公开数据,时间跨度为2008~2013年。CNN报道称,20个城市中,没有一个中国城市上榜。尽管在中国,很多城市被灰色浓雾笼罩,数以百万的居民戴着口罩外出。

【真相】10月29日,网络开始辟谣。知情人士指出,世卫组织并没有搞过“世界空气最差20城排名”。WHO确实有一个“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最新一期数据发表于2014年5月。在这份数据库中,只是记录了一些城市某年的PM10和PM2.5测量值(或估算值)。WHO并没有根据这些数据做排名,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出排名,因为数据整体上残缺不全,没有可比性。

【点评】中国的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遭人诟病,每到雾霾发作的时候,各种段子便在网上流传,这反映了国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媒体也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报道题材,一些媒体设置了绿色新闻版面,有专门的跑口记者。应该说,这篇《中国城市“退出”世界空气最差20城之列》抓住了社会关切的新闻点,但由于记者对相关数据的使用不够谨慎,导致传播了一条错误的信息,有违事实真相。

三、2014年度虚假新闻成因简析

在盘点2014年度发生的虚假新闻案例时,我们一方面感到有些庆幸,这一年有较大影响、后果严重的案例不多,在纷纷扰扰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下,社会各界对真实信息的需求要远高于过去,对虚假新闻的容忍度也很低。虚假新闻出现后很快就被揭发和纠正,生命周期极为短暂,也就很难产生恶劣影响;一方面,我们也总有种无奈之感。虽然这15年来每年评选的案例都不相同,但细究其原因却总是已经说了十几年的那么几条。综观2014年的虚假新闻案例,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如下三点:

(一)事实核对查证不力。

(二)记者专业素养不够。

(三)营销策划行为盛行。

四、结语

当前我们正在面对的是一个信息超载的环境,如何从庞大的信息流中去芜存菁?一条路径是继续保持和提高专业新闻工作者生产优质新闻的能力,“下一代新闻业”面对的是更具参与性的新闻受众,如何服务这一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群体,也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条路径则是提高信息接收者自身的辨别能力,促使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质量。两条路径实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执笔:白红义,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海伦,《新闻记者》杂志编辑;陈斌,东方网高级编辑。全文刊载于《新闻记者》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