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2014-04-10 15:41:47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张立伟  
视频加载中...

如果弃纸上网,假设报道者也做同样的正面引导,仍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多数网民不关心。吸引网民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王婆婆的女婿”与“奥巴马玩自拍”并列,网民点击哪一个?二是少数网民太关心。王婆婆的家人或邻居上网爆摩擦的各种细节,网民分成“挺女儿派”“挺女婿派”“挺王婆婆派”“踩王婆婆派”……神一样的对手、猪一样的队友……网上正面引导就淹没在一堆真假难辨的细节争吵中。直言之,再好的本地新闻“仅仅”上网,报纸的线下优势转成线上劣势。

弃纸上网,不仅报纸要输,报业更要输。伞状模型的又一层含义是:各层报纸不构成直接竞争,整个报业都得到好处。一种汽车可能面临上百种汽车的竞争,“而报纸却相对地面临较少的直接竞争者”,“每种报纸控制的市场份额令经营其他产品的商人所羡慕。”③报业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弃纸上网,就进入“完全竞争”的市场。后者的标本,大概是有报纸还想凭二维码就贸然进入的电商吧。十多年了,“B2C电商除了个别例外,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当当曾经盈利,后来又亏,“那些比较大的电商诸如京东、凡客、一号店、苏宁等,都没有盈利,持续处于亏损状态。”④

报人宥于经验,倒是美国学者乔纳森?尼等旁观者清:“新媒体企业多达数千个,幸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关键是,上网门槛很低,新媒体要面对无数的竞争者。“新贵们几乎没有时间细细品尝‘成功’的滋味,他们必须跟想要分块蛋糕的所有新军对抗。”⑤上网新军源源不断,没有特别优势的新媒体都大批死亡,报纸把线下优势转为线上劣势,还想活?弃纸上网不可能运用于报业整体,其过程就会导致大批报纸的死亡。在中国,首先死地市报,因为王婆婆根本无法吸引外地网民!一批报纸猝死后,伞状模型瓦解,整个报业消亡。报纸喜欢扳起指头算自己多久才能弃纸生存,不知正通向一条不归路,很多年以后,报纸站在一片数字瓦砾前,准会想起有纸质保护伞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三、报纸的客户是社区

弃纸上网是找死,原地踏步呢,是等死。要与城镇化双赢,前提是报纸改革。改革要有方向,说起菲利普?迈耶,我们记得他那半神半巫的预言:报纸2043年消亡;却忽略他论报纸改革:“传统的新闻记者认为读者是他们的客户”,但读者不能在“个人的层面”考虑,“新闻业的客户是社区”⑥——这才是真知灼见!

之所以是灼见,因为“内容为王”已成老生常谈,关键是什么内容。迈耶说,社区,豁然开朗!在不同社区,新闻有不同的标准。做好本地新闻由此接地气,还能把“纸”的限制转化成优势。后者又离不开两个背景:一是新媒体众声喧哗、人人有个麦克风加强加深了多元化;二是城市随着农民进城、移民来往,也加强加深了多元化。这双重多元化的现实,难题随之出现:利益多元、价值观多元的人群如何和睦共处,实现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简言之:社区共圆城市梦。

健康城市总是永恒的双向运动:一边一分为多,一边聚众为一,多元化与一体化同时进行。新媒体占据多元化,传统媒体要占据一体化。愈是多元化,就愈要重建或强化一体化。报纸的客户是社区,让一体化有了操作途径:以社区为框架来选择和凸显新闻。

首先,以“选择”集中注意。版面有限,报纸必须选择。重点选择那些对城镇改革发展重要,对社区共圆城市梦重要的新闻。日复一日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社区一体”的共同感受、共同回忆、共同希望、共同奋斗目标和关心,这是凝聚多元社会为一体的“城镇向心力”。缺乏它,既难以形成共识,更难以协商分歧或处理冲突。选择的另一面是剔除,剔除那些与“社区黏性”相关不大的新闻。选择与剔除一正一反,使选中的内容更容易集中注意。

其次,以“凸显”授予地位。版面有限,选出的稿件要按相对价值重新排序:头版、要闻、C叠……每版又是一个信息单元:头条、倒头条、边栏小稿……正是多重筛选,成就了报纸的权威性。理论上说就是报纸的重要功能——授予社会地位,指任何问题、意见、人物、组织与活动,只要得到报纸的广泛报道,就会“凸显”。而报道的版面、篇幅、编排、频率等,又授予报道对象凸显的不同档次。有光必有暗,凸显的另一面是淡化。有些事新媒体炒得再热,只要传统媒体轻描淡写,它就只能作为“网上小事件”存在,吸附的注意力资源大打折扣,可信度也大打折扣,很快被一波又一波的网络“口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习惯称报纸为“平媒”,但其传播效果却是“立体”,因凸显的不同,报道对象在读者心中占据不同位置。这是报纸产生社会影响的关键。由社会影响进而商业影响,这又是媒介经济的内容了。

综上所述,报纸本有天然门槛,全球各地,创办一家地方报纸比一家地方网站困难得多。然后增高成人工门槛,报业伞状模型保护各层报纸深耕本地,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一步呢?弃纸上网是自拆门槛自毁长城,正确做法是继续增高人工门槛,以社区、选择、凸显等一系列专业运作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积极构建“社区共圆城市梦”,在与城镇双赢中让纸的限制转化成优势。

新媒体没有纸的限制,它也无法做到“以社区为框架的选择和凸显”。首先,它重点选择本地新闻就缺乏点击量。写作本文的一个平常夜晚,我点开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大头条”。前5条依次是:《拆剩“半边楼”仍住人 广西回应》《揭秘:潘金莲爱西门庆到底爱到了什么地步呢?》《美国安局监控是否合法频现波澜》《潮流雪地靴影响宝宝小脚发育》《撒切尔夫人为发型煞费心思 平均三天护理一次》。真棒!我连撒切尔夫人做发型都知道……新媒体有个悖论,它吸引你的注意同时分散你的注意,古今中外火爆信息太多,让你时而东半球时而西半球,却难以集中注意身边的社区。永远在线,天涯成了比邻,比邻成了陌生人!

其次,海量信息又热点更迭极快,新媒体也难以凸显。全球热点此起彼伏,凸显一个很快被下一个冲淡。加上“用户生产内容”更活色生香,那里有投票:“那些年,我们硬盘中的女孩……”吐槽:“我的婆婆是极品”……娱乐是娱乐,但它无法造就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新媒体兼具文字、图片、音响和视频,貌似立体,但传播效果却是“平面”,全球信息都在“海量”平面上。无论这有多少优势,但传统媒体的长处它办不到,即对“社区”的人和事授予地位。

前面引过的乔纳森?尼等说:“进入门槛的存在,意味着老牌公司具有潜在对手无法企及的能力。能对手之不能,正是竞争优势的定义。”⑦报纸以“纸”为门槛的、从版面限制造就优势的、以社区为框架来选择和凸显本地新闻,正是新媒体所不能的呀!仰望新媒体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四、城镇化对报纸三大利好

以上论城镇化与报纸的内在联系,最后由内而外,看城镇化带给报纸的新读者、新产品和新市场。

第一,增加一批新市民读者。中国的特殊国情是,2亿多农民工没有完全进入城市。而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常住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解决1亿农民落户城镇。

“农民工看手机不看报”,这大体是事实,但只强调这事实而无所作为,就是没出息。“媒介的发展历史表明,受众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媒介及其内容的产物”,“是特定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⑧都市报兴起前,哪有那么多市民读者?!当时照样有人强调“市民看电视不看报”“市民买白菜不买报”……都市报人不信这个邪,从两方面改革:大做吸引市民的新闻报道,大搞匪夷所思的发行促销,以智慧加蛮力硬是打开了一个市民读报市场。生产决定消费,是报纸创造了读者!农民工当然不会自动成为读者,当然要付出心血汗水泪水,未来10年,针对新市民的报道改革和发行创新,是中国报业最值得注意的动向和最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