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一线编辑记者呼吁:守住职业“红线” 完善体制机制

2014-04-08 15:50:2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晋雅芬 赵新乐  
视频加载中...

记者 晋雅芬 赵新乐

“新闻界的丑能揭吗?”20世纪80年代,一位率先在国内揭发有偿新闻问题的知名记者曾经这样问自己。此后,反有偿新闻之风不时吹来。而现如今,“丑能不能揭”已经不再是问题,“丑”也不再仅仅是“有偿新闻”,更为恶劣的“有偿监督”正堂而皇之地蔓延。

“许多富有才华的编辑记者深深卷入相关案件,自毁前程,令人扼腕。”在4月4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的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编辑记者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政文部文化新闻采访室主编张贺谈起近年来接触到的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例时感慨道。和张贺一样,很多参会编辑记者也对此类案例深感震惊、深觉痛心,并希望新闻界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守住职业“红线”并扎紧制度篱笆。

净化自身强化自律

参加此次座谈会之前,新华社记者徐硙特意在证券公司行业研究人员中进行了调查,问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上市公司遭到新闻媒体敲诈的事情。调查结果让徐硙有些吃惊,“他们的回答非常干脆,‘经常有’。其中一位告诉我,常用的是要发布利空消息,以广告赞助费方式收‘封口费’。现在又新出现一种方式,就是媒体与通过做空股票赚钱的融券机构合作,媒体放利空消息,融券机构套利,这对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都是非常大的伤害。”

徐硙进一步了解到,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被敲诈公司对于不太过分的要求一般采取交钱了事的态度,同时媒体比上市公司跑得快,有的稿子发出去影响已经造成了,反击根本来不及,而且事后追究责任举证比较难。

中国青年报社国内时事部主任刘畅直言,有人认为新闻敲诈之所以能成功,个中隐情和根本原因在于被敲诈者,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刘畅看来,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新闻界净化自身、强化自律等关键问题却不能回避。

对此,张贺认为,“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特别是在征地、拆迁、违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更为突出。有些基层单位自身工作存在缺陷,害怕媒体曝光。一些新闻单位和媒体从业人员利用这种心理,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以曝光相要挟。显然,这种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露真相、推动工作,而是为了牟取利益。这是正常的舆论监督和新闻敲诈的最根本区别。”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中国特产报社记者敲诈案是此次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从该案例披露的情况可以看出,该报社管理混乱,机构私设乱设、人员私聘乱聘、证件私发乱发,版面由各专刊部主任自行负责,持证记者由专刊部自行招聘、自付成本,报社不仅不发工资,让其自谋生计,还给这些人摊派经营任务,要求每人每年上缴20余万元。

分析该案例,刘畅表示,近年来,一些计划色彩浓厚、没能取得市场成功的媒体,在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现实面前,将采编部门、记者站乃至版面对外承包,下达经营指标,要求上交管理费、版面费。而取得承包资格的人员进一步扩大队伍,以查找问题、新闻曝光为借口,向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收取费用,形成了新闻敲诈的利益链。

在张贺看来,这种将经营行为和新闻采编混为一谈,甚至要求记者编辑承担创收任务的运作方式,在客观上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央一再强调,新闻媒体要实行经营与采编相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维护新闻媒体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个别新闻媒体有法不依、违法经营、利益驱动、管理混乱,其主管主办方和上级管理部门也没有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这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体制上的原因。”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已经到了非下大力解决不可的时候。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基层和企业对此有非常强烈的呼吁。”徐硙说。对此,张贺认为,要治理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首先必须从根源入手,完善新闻管理的体制机制。各级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方必须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从记者证管理、采编流程管理、经营行为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国家有关新闻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完善报刊退出机制,对那些长期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管理混乱、质量低下的新闻媒体实行淘汰。只有扎紧体制“篱笆”,才能使新闻采编活动走上健康规范的正路。

源头抓起制度规范

当下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时期,可以说,这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时代”,每天有大量的新闻发生在这片大地上,能否真正开采这座新闻富矿,考验着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而这个过程显然充满了荆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社会浮躁的氛围中,让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没有可乘之机?对此,新华网时政频道主编张晋龙介绍说,新华网一直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安全,要求严格执行发稿流程。比如,严格稿源规范,从源头把好关。目前,新华网发稿的稿源是根据国新办发布的共6批可供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严格签发规范。新华网执行终审发稿人制度,所有稿件必须经终审发稿人审阅后才能签发上网。在执行过程中,终审发稿人主要针对内容敏感、言论尺度较大以及编辑无法确认是否可以发表的文章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即可上网。

当前,网络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不少刚刚走出校门的新记者、新编辑进入新闻行业,为新闻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对相关新闻法规不熟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等缺点。对此,张贺建议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新闻队伍。据张贺介绍,人民日报社每年新入社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后才能上岗,对各版主编的要求更高,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至两次培训班,脱产集中培训。在严格采编流程上,报社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必须做到“不到现场不写稿、不经核实不发表、不是自采稿件不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