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动向 > 正文

一线编辑记者呼吁:守住职业“红线” 完善体制机制

2014-04-08 15:50:2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晋雅芬 赵新乐  
视频加载中...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中国特产报社记者敲诈案是此次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从该案例披露的情况可以看出,该报社管理混乱,机构私设乱设、人员私聘乱聘、证件私发乱发,版面由各专刊部主任自行负责,持证记者由专刊部自行招聘、自付成本,报社不仅不发工资,让其自谋生计,还给这些人摊派经营任务,要求每人每年上缴20余万元。

分析该案例,刘畅表示,近年来,一些计划色彩浓厚、没能取得市场成功的媒体,在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现实面前,将采编部门、记者站乃至版面对外承包,下达经营指标,要求上交管理费、版面费。而取得承包资格的人员进一步扩大队伍,以查找问题、新闻曝光为借口,向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收取费用,形成了新闻敲诈的利益链。

在张贺看来,这种将经营行为和新闻采编混为一谈,甚至要求记者编辑承担创收任务的运作方式,在客观上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央一再强调,新闻媒体要实行经营与采编相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维护新闻媒体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个别新闻媒体有法不依、违法经营、利益驱动、管理混乱,其主管主办方和上级管理部门也没有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这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体制上的原因。”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已经到了非下大力解决不可的时候。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基层和企业对此有非常强烈的呼吁。”徐硙说。对此,张贺认为,要治理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首先必须从根源入手,完善新闻管理的体制机制。各级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方必须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从记者证管理、采编流程管理、经营行为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国家有关新闻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完善报刊退出机制,对那些长期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管理混乱、质量低下的新闻媒体实行淘汰。只有扎紧体制“篱笆”,才能使新闻采编活动走上健康规范的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