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能否做梦,如何做梦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2011年11月24日这期,加藤嘉一、梁文道和窦文涛谈中国大学及大学生现状。论及一些著名高校,加藤嘉一说“一些中国人越精英就越从众虚荣跟风”,梁文道则根据他的大学演讲经历说,不少“二三线大学的学生”倒还关注国计民生、宏观问题,也“还能做梦”。 我恰在梁文道所言的“二三线大学”,一所城市型综合性大学,设有新闻系,有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设立的初衷与目标,是向地方输送媒体新鲜人。我的学生里,能做梦的、有资格做梦的,虽不及一线名牌大学的多,但每届也至少有十分之一。印象最深的是2007级入学的广电专业的三个女生,做事作文扎实可靠,不浮夸不浮躁,采访不惜力,调阅资料擅抓要害,深度报道真有深度,内里有思考有关怀,做个地方媒体记者应该毫无问题。 然而,就是这三个孩子,最擅发掘分析资料的一个来自城市,最终用了些办法考进民航系统,另两个来自偏僻农村,由我推荐去网媒实习,一个刻苦用心方才留下来,两千至四千的浮动月薪,还要担任一部分营销任务,另一个几经曲折才进到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有时,会翻出她们的新闻作业,给新一届学生做范文,但站在讲台上,说着说着,我却已经无法相信自己。 或许一线大学的情况要好些吧,我这样安慰自己,至少新闻界不至于后继乏人,那些有梦想、专业度强的新闻学子们,应该有路可走,能坚持下去。相比二三线大学,一线大学理应有两点优势:一方面,多一些内涵深广的公共课或选修课,如哲学、文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令学生博闻强识,有序积累,有利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多一些有丰富媒体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埋首故纸堆,至少进得演播室,写得出深度报道,拿得出锐利评论。 不过,就我观察,一线大学的情况也不见得好。一方面,虽有公选课,但大部分学生都偏向选择对就业有利的科目,深而广难见实效的科目,鲜有关注,于是公选课的老师们也就愈发怠惰,送学分了事;另一方面,因为大学教师的学历门槛等诸多原因,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记者编辑退居二线后想谋得一方大学教席,几无可能,除非先念个博士再说。与此相对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从未写过一篇新闻报道、从未做过一次新闻采访、从未在媒体待过一天的新闻系老师们,正在大学讲堂上讲着新闻采访与写作。 在一线大学,学生毕业时,选择相比二三线大学要多,相比又累又苦保障又少,还需要专业度和厚积薄发储备的新闻工作,其他工作,要求具体得多,回报也显而易见。这时候,只有依靠新闻理想支撑了。 然而,我一直记得一个一线大学新闻系毕业生的话,她告诉我:“大学里,老师们教给我们新闻理想,却没有教给我们如何专业地去实现它。”一语中的,老师不专业,空有理想,又怎能转化成可依凭的与现实搏斗的力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