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四问:炽热的理想从何而来?

2011-11-03 16:53:3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陈世昌

一位新闻界前辈曾说过:“选择做新闻就要乐于寂寞、甘守清贫。读者能记住记者的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在于他的作品。多说别人想说、未说和不敢说的话,敢于坚持真理,这样的记者才会无愧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新闻理想。很多优秀记者的成长之路,就是在新闻理想的指引下,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在一个全国知名的媒体里工作,是无比荣幸的事情。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每天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让我践行了新闻理想。也许,其中也有很多遗憾,但有理想伴随的新闻生涯却无比充实。

责任让我奋力前行

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需要解决和释放,记者担负寻求公平和正义的重担,承载着公众的巨大利益和高度期待。有时,记者会面对诱惑和危险,也会遭到恐吓,甚至伤害和官司,你能不能勇往直前呢?

在我看来,记者不仅仅是事实与真相的记录者,更应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只因肩负“责任”二字。这种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对公众利益的忠诚,对主流价值的遵从,对职业道德的维护,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我自从加入楚天都市报这个大团队后,长期从事舆论监督报道。2009年,我们率先报道了轰动全国的“六连号”和“套牌的士内鬼”。这两组报道震动武汉市,后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表示,这两篇报道让他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是丑闻,是政府的丑闻。”

但是,让我印象更深刻的却是去年的一篇报道:武汉市一些民营医院专车接送农村妇女到武汉免费妇检,检查结果一出,几乎人人“有疾”,再以癌变“怂恿”你去动手术。数以百计的农村妇女做了一种名为宫颈糜烂消融术的手术,不仅掏走了农村妇女上千元的血汗钱,还给她们身心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们经过半月的明察暗访,揭开了“免费妇检”背后含血的陷阱。报道后,引起了卫生部门的强烈震动。武汉市卫生局责令这家民营医院立即停止开展免费妇女病普查活动,医院妇科从即日起停业整顿三个月,相关医务人员停止诊疗活动。

报道发表后,这家民营医院的股东给我打来恐吓电话:“如果不停止报道,要让你断手断脚!”说句实话,面对这样的恐吓电话,不怕是假话。但是记者的责任,不允许我害怕。当晚,我找到总编,要求继续跟踪报道,有力打击了这些民营医院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广大农村妇女的权益。

其实,每篇舆论监督报道都会触及到一些个人或团体的既得利益,他们会千方百计进行阻扰,甚至会用钱收买,或用武力相胁。这样的场景和博弈的镜头,曾无数次在我身边上演。 有的记者会放弃,更多记者却会坚持。我想,这份坚持背后,源于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热爱。

使命让我充满激情

曾任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的安德鲁高尔斯曾说:“首先,新闻远不止杰出的散文写作,你不要从容优雅地坐在书桌前写作,而是更需要把你的鞋底磨穿,把你的手弄脏。”

作为一名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靠自己一双脚,去丈量土地,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中去,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许多成功的记者,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就是“在路上”。

这种状态、这种要求,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新记者来说,更为重要。从2008年至今,我陆续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大地震、国庆阅兵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其中不乏一些生死的考验。每每想起这些经历,内心都会涌起一些特别的感受,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敬意,更坚定了做一名好记者的信心。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是2010年4月14日早上7时49分。20分钟后,我赶到了办公室,主动向领导请缨,和一名摄影记者搭档,赶往青海玉树。但因地震,机场进行航空管制,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许,从广州飞往西宁的航班经停武汉。在机场守候近10小时后,我们终于踏上了飞往灾区的航班。

两个多小时后,飞机抵达西宁机场。我们请媒体同行帮忙,从被窝里拽起一位西宁司机,奔赴近900公里外的玉树。尽管在出发前,司机不断提醒我们:“一路上,要经过戈壁沙漠和高山,高原反应很厉害的!”

一夜未眠的我们依然信心满满,不停地要司机加速向玉树驶去。毕竟,能最快抵达现场,才是我们职责。

进入高原地区后,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接二连三袭来。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经历高原反应的记者来说,只得频频吞服抗高原反应的药。可这已无济于事,只有咬牙坚持。

此后在灾区的5晚,我们都是在越野车或长途客车里“坐”过来的。起初几天,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成问题。第三天,我们才在玉树州电信局内,一位好心的四川妇女送给我们一杯粥。我和同事舍不得一口气吃掉,慢慢品尝。这也是我们进入玉树后,第一次尝到米饭,香甜的味道至今难忘。

在玉树的5天5夜,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高原反应。在灾区采访,每跨出一步,双腿似灌铅般沉重,不停喘粗气。就在这样的情况的下,我们每天向编辑部传回3000多字的稿件。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给我们发送短信:“你们深入震区,不畏艰难困苦,及时准确地发出灾区新闻,展现了集团风采,表现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委向你们致以亲切问候!”

正是有了脚的丈量,才让我们的每一篇稿件充满激情,才让我们的记者生涯少了缺憾。

感恩让我获得力量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竟然忘记了感恩;而且,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病毒,迅速传染,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

我进入楚天都市报工作已10年。夜深人静时,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片段总会浮上眼前,总会有一些瞬间让我感动满怀;正是有了这些瞬间感动,无论我在采访时吃多少苦,都会积攒起前行的力量。

前年12月一天的傍晚,我们办公室突然来了几个客人,他们都是武汉市抗菌素厂的下岗职工,71岁的李婆婆是其中的牵头人。李婆婆说,她们工作了一辈子的厂如今破产了,厂里决定拆迁宿舍,卖给开发商兴建小区。可厂里领导和拆迁办勾结,将她和邻居的200余万元拆迁款私吞了。

也许是担心记者不相信,李婆婆拿出一叠手写的材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们半年来调查出来的结果和证据。

临走前,李婆婆将我拉到一边,一一询问起部门记者的名字。李婆婆说,平常只从报纸上看到你们的名字,这次也来看看真人。说到兴奋处,她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我们所有有影响力的稿件篇目,还摘录了一些精彩的语句。

当我一一将记者们介绍给李婆婆认识时,她就翻开这个本子,找到她所摘录的这位记者所写的一段话,旁若无人地大声念起来。傍晚的办公室,经过短暂的安静后,又瞬间沸腾起来。大家惊讶的是,我们自认为普普通通的工作,普普通通的稿件,竟被市民珍藏。很多记者的眼眶中,闪烁着泪花——我们不仅感动于李婆婆沉甸甸的信任,更感受到这份工作所带来的自豪感。

随后,我们经过数月的深入调查,证实李婆婆们所反映的情况属实,报道后,检察机关依法逮捕了几名涉案人员。

半年前,李婆婆们又来到办公室,提着了几包糖果。她兴奋地说:“现在,我们不仅追回了补偿款,政府还依法给我们几家贫苦户安排了经济适用房!”那一刻,我们的办公室又再次沸腾了……

群众的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奖励,是对记者工作的最高犒赏。每当我们懈怠时,总能想起这些感动的瞬间;也不管我们身处何位,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感恩,从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走得更远。(作者单位:楚天都市报)

来源: 《新闻实践》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