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家里有个上学娃,想花的钱不敢花”——这恐怕是当下许多家庭的真实想法。 尽管收入有高有低,但涉及孩子的教育支出,每个家庭都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教育支出因此成为多数城乡家庭一个沉重的负担。 一般来说,中青年龄段的居民对消费的贡献率最高,但是,这部分人群恰恰要面对子女长达15年左右的教育支出问题,而随着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愿望,让消费主力成为储蓄主力,进而制约我国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 ①农民屈昆: 农村供个孩子读书挺吃力 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农民屈昆刚刚在开发区的“街上”买了房。房价16万元,首付款差不多耗掉了父母和他两代人的“存款”,还和亲戚们借了几万元。 “如果不是孩子下半年上小学,我不会下决心进城买房。”屈昆一家五口还是农村户口,家里还有地,一年地里收入七八千元,他和妻子在开发区一家做刹车阀的企业上班,两人月收入4000元,即使在农村,这样的家境也不算富裕。 “孩子上幼儿园阶段,每个月学费、伙食费就得1000多元,差不多用去1/4的家庭收入。下半年进城上学,每个月最少得1500块钱。”他说,这还不包括伙食费和临时收的各项杂费。村子里也有小学,各项费用虽比城里低,但教育质量屈昆信不过。“10多个老师,只有20来个学生。老师不成!不过没办法,好老师谁来农村?能走的也都走了。” 买了新房后,屈昆家每个月得还1000多元的房贷,日子更要精打细算。“按现在的收入,供完小学没问题,往后的学费就得从长计议。”为了减轻高中、大学的学费压力,屈昆在孩子1岁那年听人劝买了份“鸿运少儿”商业分红保险,“从1岁到15岁,每年交1700元,高中、大学阶段能返回4万元。”屈昆很为这个决定自豪。“就算钱不凑手,我也先借钱垫上保费。我们农民,收入低,又不懂炒股、理财啥的。买这个保险,就是强制自己存点钱,别等孩子需要时拿不出。” 现在屈昆经常带孩子进城去看看自家那正在盖着的楼房,还有旁边的小学校。“我得让他知道家里为他上学、有出息,可是下了本了。不读书改换门庭,将来他还得回来种地!”屈昆说。 点评 在农村,由于近年来义务教育实行免除学费、书本费和给予伙食费、寄宿费补贴等政策,农民家庭直接的教育负担大为减轻。 但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教学资源,产生了大量新的家庭教育支出,比如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农村学生的其他上学成本反而较从前增加了。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学校面临严重的“生源不足”和“教员不足”问题,让农村学生不得不进城上学,“提着火盆走山路”、“背着红芋进课堂”的情景,让人心酸。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费用已成为农户最主要支出,许多家庭为此背上沉重债务。吉林省白城市一份对当地40户农户的调查显示, 2008年,这40户家庭子女人均教育费用12562.5元,占户均家庭总收入约60%,农民子女人均教育费用相当于4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